摘 要:此篇文章主要描写笔者在观看舞剧《丝绸之路》前后的反思。
关键词:舞剧;丝绸之路;反思
作者简介:刘佳慧,北京舞蹈学院2015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2016年4月23日晚7:30笔者于天桥艺术中心一层第二排中间偏左的位置观看了舞剧《丝绸之路》。在无任何任务,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写下这篇观后感,不敢称其为舞评,只能说是自己的一些拙见。老话说得好“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旁边坐的十来岁样子的小女孩儿让我对此观点深信不疑。从大幕拉开的一霎那她就开始向他爸爸妈妈发问“使者在做什么?为什么背景是一艘船啊?她是妃子?这是菩萨吗?引者是什么意思?”等等数以千计的问题等着他的父母。而从言语中了解到不是舞蹈专业的父母在忙着拍照的同时,一直在给她解释剧中人物和发生的故事……每当华丽的服装出现,气势磅礴的群舞来袭,孩子的父亲都会毫无顾忌剧场禁止拍照的红光,肆无忌惮的拍下那华丽的瞬间。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孩子是在关注她的未知领域,父母关注的是人物、服装、故事和他们的兴趣点,而学过舞蹈的我所关注的已不再是这些,可是除了这些还能看到什么?找不到头绪的内涵?服装掩饰下的本体?千篇一律的开头与结尾?
起初看中了此舞剧的介绍“剧目结构不分幕、无场次现代舞剧,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性叙事与演绎,也远离了‘三一律和‘整体化的原则。”原本以为七个角色来做现代舞剧是非常有看点,并且这种追随后现代的脚步,不以线性叙事为主的结构是标新立异的,可是……
一、华丽的服饰,明显的扮相已将舞蹈本体掩埋
最近在读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是受他思想的影响,他说“从各方面观察起来,现代舞蹈只是一种遗迹——是因生活状况变更而变成无用的退化的一种遗迹。”[1]舞剧《丝绸之路》是不是这样的呢?可能这句话概括了很多现代舞蹈的实质。从文字语言出现后,舞蹈就失去了它原有的神圣的地位,本来身体语言在原始生活中是和现代的语言文字一样,甚至超过现代语言文字的作用的。虽然它的社会性功能在慢慢消失,但舞蹈的本体还在,审美还在。但最后连舞蹈本体都消失不见了,那还怎么称之为舞蹈,亦或是舞剧?并且在舞蹈本体论为焦点的现代舞蹈的审美下,《丝绸之路》以盛装大于本体的形式出现难免会遭到争议。可能是受中國戏曲“扮相”的影响使其剧中每个人物的身份都尤为明显,可是戏曲需要服饰扮相来塑造人物性格,试反问舞剧中这七位人物的服装已经有了相当强的身份认同感和性格认同感,那么舞蹈赋予这七位人物的是什么?难道只是在这些完美修饰下的一些耍弄?其实剧中的行者和引者双人部分是值得观赏与思考的,以至于我觉得只用二人就能表达编导想表达的丝路精神。
二、“时尚”的开头与结尾,使其成为了“千篇一律”
走入剧场,你便可看见几样大中型文物置于舞台前口,一位扮相为唐代的美女在展示她的行为艺术。因为是原创,我以为这样的开头会和其他舞剧不同,我便期待着。但老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发现结尾也是现代“时尚”的追求,在舞台上空悬挂着一些东西,只是这些东西与其他舞剧不同的是将其换成了“文物”。瞬间让我想起了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中提到的“千篇一律”的问题。不是说舞剧用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不好,或者是抄袭,只是这个舞剧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摆脱烘托气氛,供观众拍照,营造气势的作用。如果只是为了显得神圣而装扮,那么是不是有些画蛇添足?本来舞蹈就是神圣的,不用舞蹈而用这些文物,或者是仿佛中的一种宗教信仰,是不是跑题了呢?在很多舞剧都这样做的情况下,此舞剧也照本宣科,是不是就失去了原创,而变得千篇一律了?可能我这样的思想偏激了,那就忽略开头结尾来看看中间编导所说的“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性叙事与演绎,借鉴的电影艺术中非线性叙事、分段式叙事的结构方式。”
三、摆脱不了的叙事,造成了结构的“拼凑”
引用导师吕艺生老师的话“西方都进入形象化思维了,我们还在叙事”。我们古老的中国无论是电影、舞剧还是戏剧都是以叙事为主,结构圆满是我们的一大特点,但由于全球化的影响,西方思想以及西方文化的涌入使我们的电影、戏剧、舞剧无论结构、编创内容、编创思想都有了变化。编导称其是借鉴了“电影艺术中的非线性叙事,分段式叙事的方式”。舞剧一定要叙事?如果舞剧《丝绸之路》在叙事,讲的是什么呢?难道是历史“丝绸之路”的故事?这个历史人们早就通过电视语言文字熟知了,用舞蹈再不完整的叙述一遍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是在做完整的故事与“不完整的结构”结合的一种实验?那这个实验好比中国话用英语的语法来说,颠三倒四了。换句话说,没有发展自己的思想只借助发展后的结构,可能是不搭的,结果就变成现在的情况——“拼凑”。
观赏结束后,我驻足观察剧场内的每位观众,发现每个人都带着自己满满的收获,有的人带走的是演出的照片;有的人带走的是剧场内的合照;有的人带走的是录像;有的人带走的是节目单;那个小女孩带走的是她的问题和她父母给予她的一些貌似正确但不关乎舞蹈的答案。大家都满载喜悦与收获纷纷离场,而在一个角落里发现有两名老外在那里驻足讨论,一会指指舞台,一会面对面交流,没有走近旁听,但能观察出是对演出的一些见解,想想之前没有进舞蹈学院的自己也是看完演出,送出喝彩满载照片拍拍屁股就走了,现在想想原来那么可怕。
注释:
[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第172页。
参考文献:
[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