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陇苗族百鸟衣工艺流程探析

2017-11-24 23:50吴天丽李奇菊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百鸟吐丝对折

吴天丽 李奇菊

(西南大学 重庆 北碚 400715)

送陇苗族百鸟衣工艺流程探析

吴天丽 李奇菊

(西南大学 重庆 北碚 400715)

百鸟衣苗族的盛装,其纹样非常精美,但外界对其了解甚少,详细研究几乎没有。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百鸟衣制作工艺耗时长,工艺复杂且精细。准备通过对百鸟衣服饰进行拍摄、记录与整理发现,百鸟衣制作流程分别为前期准备和制作两大步骤,需要10余种材料,每一个步骤都必不可少环环相扣,百鸟衣工艺流程的研究,有利于苗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百鸟衣;工艺流程;传承与保护

送陇型百鸟衣为长衫绣衣,分为男士与女士两种,整件衣服以土布和茧片为底,配以红、黄、蓝、黑、白等各种丝线绣出五彩斑斓的鸟纹图案。唐贞观三年,苗族首领谢元琛身着“百鸟衣”入朝参见唐太宗,所带使团满身“卉服鸟章”,惊动长安,唐太宗命画师阎立德等临摹,名为“王会图”,这是百鸟衣较早见于文献的记载。[1]百鸟衣一件百鸟衣做工复杂,整件百鸟衣均由手工绣制而成,以鸟纹、龙纹和蝴蝶纹样为主,制作百鸟衣需要经过养蚕制丝绸、染布、刺绣、制作装饰绣条、缝合、镶吊羽绒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

1 前期准备

一件百鸟衣在制作之前,需要将剪纸、丝线、自织土布、自制的丝绸、白色羽毛、棉线、浆糊、剪刀、黑色亮布还有绣花针提前准备好。

1.1布料制作

制作鸟衣的绣底布料是当地妇女自制的丝绸。首先就是要养蚕,养蚕的过程与别人无异,只是在蚕吐丝的时候,当地妇女要将五龄的蚕放在平整的木板上,木板的大小是随机的,随地取材。蚕在吐丝时有避光性,有光线的地方蚕就会躲避,慢慢爬到光线较暗的地方,通过蚕的这种避光性,当地妇女在蚕吐丝时会隔一段时间将房门打开,以得到均匀的蚕丝布料。当地妇女还会及时排查吐丝蚕的状态,将不怎么吐丝了蚕挑出,放在另外一块尺寸较小的木板上,如果有即将成蛹的蚕已经包裹在蚕丝布料中的,要用一根鸡毛将该蚕挑出,放置在一个容器内,等其自行变蛹,再化茧成蛾、交配、产卵。待到所有养的蚕吐完丝后,将板上的丝绸整块撕下,染色后晾干即可得到平板丝。

1.2绣片基底的制作

绣片的布料由自织土布为底,一般为一直两层,由制作者根据需要选择用几层为底,再以自织丝绸做绣底,用浆糊将布料粘在一起,晒干备用。

2 制作过程

2.1剪纸

将需要绣的图案在纸上剪出,为了节约时间,一般剪纸前会将2至4层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纸先缝在一起,目的是为了得到一模一样的剪纸,而且在剪纸过程中不会跑纸,以前的缝制过程全由手缝,现在为了节约时间多用缝纫机机缝。纸片缝好之后沿着对角线将纸对折,摊开由中间开始剪图案,整个图案不用笔画,只用指甲大致画个轮廓后再剪,四周一样的图形对折后再剪即可,这样剪出来的图案十分细致精美,一张剪纸一般需要一天才能剪好。

2.2刺绣

将剪好的剪纸平铺在丝绸绣底之上,细致的用剪刀沾着浆糊贴好,待到剪纸干后开始刺绣。刺绣的顺序是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一个物体绣完了再绣制下一个物体,一片小绣片花费时长约3-4个月,大绣片则需要一年甚至更久。

百鸟衣的绣法千变万化,以平绣为主,叠布绣、破线绣、钉线绣、编绣、马尾绣等手工绣技为一体,配以红、黄、蓝、黑、白等各种丝线绣出五彩斑斓的图案,有抽象的几何图案,也有夸张的写意造型[2]。

2.3制作装饰绣条

为了服装绣片之间连接处的美观,送陇村的绣娘们在两片绣片的连接处加上了装饰绣条。制作装饰绣条需要用一条已经制好的宽约3厘米绣花基底,在上面用两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出平行的线迹,然后用宽约3厘米的白布对折放置于绣好的长条两边固定,之后用黑色衣料经过对折剪出一条相同大小镂空菱形图案的花边,宽度约为0.5厘米,长度随机。再将剪好的花边用线固定在白色的布条上,最后在用黑色的线从花边的中间缝出一条线迹即可得到想要的装饰绣条。

2.4缝合绣片及裁衣料

所有绣片和装饰绣条制成之后,将绣片的后背片,前身片相继缝合好,绣片连接处用装饰绣条遮盖,整个缝合过程要注意龙头要全部朝上,不能出现头部向下的,因为龙头朝上有比较好的寓意。而后开始裁剪适合大小的衣料,再将绣片固定到相应的部位,最后将服装缝合。

2.5镶吊羽绒

衣料裁剪好之后,将绣片与衣料缝合在一起,一件百鸟衣的90%就完成了。剩下的需要在裙子彩条底部缀上白色羽毛即可。缀羽的制作过程是先用一块方形布料对折,形成三角形,再将三角形布料的两腰用线缝起来,针距约为0.6厘米,然后将羽毛底部插入缝隙中,直到填满整个三角形布料的外围,用缝纫机在面上密实的缝好,缀羽就制作完成了,在三角形布料的正中穿线,线上穿上植物珠子或塑料珠子,再将整个制作好的缀羽和串好的珠子一同固定在裙子彩条底部,一条彩条要缀三条缀羽,缀羽固定完成后,一件百鸟衣就制作好了。

3 结语

贵州苗族百鸟衣制作工艺是该支系苗族祖先智慧的延续,整个制作过程严谨,制作过程遵循自然规律,告诉该支系应该不违农时,如制作平板丝就应该要先养蚕,染布要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等,道理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科学与智慧是多元的,只有遵循百鸟衣制作流程,才能做好一件百鸟衣,通过对工艺的探究,为后续百鸟衣服饰的研究奠定基础,也有利于该支系苗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1] 杨路勤. 丹寨苗族蜡染纹样的文化内涵[J]. 凯里学院学报, 2015(8): 15-17.

[2] 钱沂. 贵州省丹寨县苗族服饰研究[J]. 戏剧之家, 2015(10): 270.

西南大学科普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百鸟衣的制作技艺的挖掘及整理》

吴天丽(1992-),女,布依族,贵州省福泉市人,设计学研究生,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研究方向:产品造型与包装设计。李奇菊(1967-),女,汉族,重庆万州人,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造型与包装设计。

TS941

:A

:1672-5832(2017)09-0168-01

猜你喜欢
百鸟吐丝对折
好玩的纸
蜘 蛛
指尖陀螺
吐丝的蜘蛛与吐丝的蚕
小蚕儿吐丝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百鸟城迷踪
人小鬼大狄仁杰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百鸟为衣,乘风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