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基层协商民主基本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
——案例剖析

2017-11-24 23:50:12李荣鑫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议事苏南协商

李荣鑫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苏南基层协商民主基本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
——案例剖析

李荣鑫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并提出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行乡镇、街道以及行政村、社区的协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方面有着诸多探索和创新,有些方面可以说走在全国前列,比如无锡市参与式预算、无锡宜兴基层党群议事会、苏州吴江“百姓说事”等。但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对苏南实践缺乏关注和研究,这不仅使得苏南地区在目前全国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上缺乏“声音”,使得一些好做法、好经验“湮没无闻”,同时也使得苏南实践的一些问题由于得不到关注和理论指导而未能很好解决,进而影响到其进一步发展。在此通过对苏南基层协商民主相关案例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其特征进行概括总结,开展苏南实践的同向比较并指出苏南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

苏南;基层协商;基本特征;发展路径;案例分析

基层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延伸,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是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结合的重要形式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协商民主概念界定、解读及苏南实践的同向比较与发展路径。通过对苏南实践与我国其他地区实践典型案例如浙江温岭实践的比较,指出苏南实践的基本特点、与其他地区的共性特征、苏南实践对其他地区实践的借鉴意义以及其他地区实践对苏南的借鉴参考意义结合苏南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对加强基层民主协商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促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有十分重要意义。

1 基层协商民主概念

针对协商民主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解读,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在次不加以赘述,本文主要针对基层协商民主的相关理论及实践展开。基层协商民主“是城乡社区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实现形式”,①近些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乡基层社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协商民主实践活动,典型的如“浙江温岭恳谈会”;②“一事一议制度”③以及相关以基层议事为核心的论坛、听证会等;其中,“浙江温岭恳谈会”为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探索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从1999年温岭市松门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论坛”发展到民情恳谈、村民民主日、农民讲台、民情直通车等形式,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创造出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再发展到后期的民主恳谈会,创造出“民主沟通会、决策听证会、决策议事会、村民议事会、乡镇人大表决会、党代表建议回复会、重要会议论证会和村民监督管理会”等新的形势。④

因此,较之于国内基层协商民主理论的探讨,相关基层探索为进一步研究基层协商民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有学者认为基层协商民主是“在我国社会基层单位,公民通过有组织地开展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基层社会管理的活动”,⑤笔者认为,此种理解过于模糊,首先,对基层单位或组织应有清晰的界定,基层是指社会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组织中最低的层次,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广泛,是构成各种组织的基础,具体是指:党的基层组织、城市社区、农村(农村基层政权和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因为基层协商民主中基层是协商民主的载体,是研究此问题的关键问题,因此概念的明确能更好的从各地有益实践经验中总结教训。

2 苏南社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2.1无锡滨湖区湖景社区探索

无锡湖景社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3100多人。目前主要由安置房小区管社山家园A区、B区和保留的自然村秦巷新村三块组成。2009年,在本社区居民600多人回迁的同时,接管了异地安置的原鼋头渚三村、大箕山和其他街道拆迁安置居民2500多人,是典型的混合型社区,由于社区属于混合型社区,所以社区居民之间不熟悉,有隔阂,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融合度不高,另外,差钱案之中有些群众的利益诉求并未得到满足,经常上访,遇到问题经常找社区,这些问题促使社区管理者思考如何管理社区问题,在时间摸索中,建立探索了“同心议事厅”,通过开展社区事务大家议,以改善社区管理。

同心议事厅,有70名议事代表,50名是居民代表,20名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周边社区代表(非利益相光方)。之所以选择周边社区居民作为议事员是因为它们是非利益相关方,立场客观中立,另外他们也能够为社区协商提供所在社区的经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70名议事员代表部分是共产党员。当然不是每次协商都有70名代表参与,事实上,70名代表组成的是议事人员库。议题产生后,从议事人员库中选取35名参与协商。协商议题主要涉及社区公共利益事物,这些议题主要来自社区干部的走访以及居民代表的反应。社区将区域划分为7片,7名社区干部每月必须深入群众走访,在每月的社区干部会议上,7名社工要就走访问题进行汇报。这些汇报问题是协商议事议题的重要来源。当然居民反映普遍的问题也可以作为协商议题。社区规定,3名议事代表可联名提出议题并进行协商。议事时,按规则,会从居民代表中选出25名,居民代表包括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社区干部(一般2名),从非利益相关方选取10名。议事时,由社工担任主持人。主持人除了用罗伯特议事规则适时提醒大家整个过程“对事不对人”,严禁人身攻击,做到“文明表达”、“一时一件”、“限时限次”以外,也可以根据社区的具体实际情况,与议事代表有观点上的交锋,当有不配合的议事代表无理取闹时,主持人可以让别的参会代表以发言的方式来礼貌性的打断。议事充分平等,在协商中遇到分歧较大的问题时,争取充分协商,一步步集中共识,当意见确实难以集中时,最后才去议事代表一人一票,实行多数一致原则。协商议题一般会在协商前两三天在社区公布,通知大家来旁听,而且在观众旁听时同样有发言权,但是它们没有议事代表一人一票的决定权,不能够像议事代表那样当议事存在分歧时通过投票进行表决。所以社区议事不仅仅是单纯的协商谈论,而且也体现了民主协商与票决决定的结合。协商议事结束、统一意见后,交由社区去办理。

“同心联动,同商共治”项目实施近两年以来,已逐步培养出了社区居民自主参与、民主自治的意识,然而,在近两年多的实践中逐渐发现,要想让社区居民同心协力共同参与社区建设,除了依靠“同心议事厅”让居民朋友前来议事协商,更重要的是将议事结果转化成议事方案,并交由相关的社会组织去实施。

湖景社区“同心联动,同商共治”项目还获得了2015年度江苏省优秀社工案例一等奖,为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2.2无锡惠山区藕乐苑社区探索

藕乐苑是集拆迁安置区、商品住宅区以及自然居巷集聚区为一体的多元化社区,目前藕乐苑社区一、二期内共有2991户居民,居住总人口超过13000人,涉及7个行政村,有24个楼道小组。建立初期,社区内时有盗窃问题发生,同时,居民从农民到居民的的思想转变不及时,社区内卫生状况较差。为了更好的管理社区,藕乐苑社区邀请党员和群众代表开展座谈会活动,请大家畅谈社区治理的意见和建议。社区党组织和居委对居民提出的意见非常重视,并及时按照居民提出的措施进行了整改,一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一举措在居民中产生了不小的反响,使得居民对社区开展的议事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藕乐苑社区开始着重建立专门的社区民主议事室。

随着民主议事室的正式启用,2012年藕乐苑社区成立了“凤鸣议事室”,这是惠山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社区工作室。它以退休教师陈凤鸣的名字命名。陈凤鸣使社区退休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社区公益事业,身兼社区义务宣讲员,养生康复指导员、志愿者等多职,由于做事认真、办事公道,在群众中很有名望和号召力。所以,社区决定成立仪式室时,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他,而陈老师主动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便于听取群众意见、协商议事,社区特地以他的名字建立了议事室,并为他配备了9名老干部老党员和热心群众组成的议事员团队。9名议事员也都是退休人员,也是志愿者。之所以选择退休人员是因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做群众工作,而许多社区在职工作人员往往没有闲暇时间投入社区工作。目前10名议事室成员的具体情况是,社区党员志愿者代表1人,社区志愿者、南北区居民代表1人,未拆迁安置代表1人,党员、南区居民代表一名,党员藕塘居居藕乐苑居民代表1人,并居前勤建居党支部书记代表1人,原并居前恒源祥居民代表1人,党员且社区领导岗位刚退休代表1人,原勤建居生产队长、现居民小组长代表1人。议事代表中有4名女性。目前已是会实现了“三个固定”,即议事地点固定,议事成员固定,议事事件固定,基本在每个月的20日。

同时,在苏南其他基层社区,针对更好的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建设,通过创新工作形式,建立了如“秦英工作室”,开展特时、特针对性调处;常庆路社区“倷伲一道帮”项目,通过“一道帮亲情服务队”、“一道帮综治巡防团”、“一道帮调解快车组”、“一道帮业主自治培育园”综合加强基层协商建设;老戏馆社区“金相邻”服务站,设立“邻里帮”志愿服务队、“邻里和”调解小分队、“邻里乐”社区文体队,在潜移默化中推倒“隔心墙”,架起“连心桥“,形成社区治理的内推力等。

3 苏南基层协商民主特征

在苏南基层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中,其形式总体上包括了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居)民协商理事会、村(居)民议事会、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民主听证会、民主咨询会、民主恳谈会等形式,居民遵循“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原则对社区事务进行讨论和协商的民主形式,是一种征集民意、汇集民智的社区治理方式,也即各种不同的创新治理形式都是围绕协商自治展开,其本质都是对基层协商民主的具体化体现。

苏南地区对于基层协商民主的积极试点和创新,基本上覆盖了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领域和方面,这些不同形式的“协商民主的讨论议题,由最初相对软性的话题,向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质性方向发展,甚至有力量影响到政府政策与财政预算的决定”。⑥就此方面来讲,苏南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相关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并从中吸取经验。

4 苏南基层协商民主可持续发展现实困境及经验

4.1现实困境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为民众参与基层决策和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渠道,为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带来了新希望,有助于“畅通各利益阶层表达渠道,保障各利益群体的民主权利。⑦特别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基层协商民主的有益探索更是为实现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科学化提供了经验,但不得不说的是由于理论与现实的脱节以及发展尚未成熟,基层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日益显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1基层协商试点难推广

就目前苏南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特别是无锡地区的相关探索来看,不管是无锡滨湖区湖景社区“同心议事”探索,梁溪区广瑞路街道广瑞一村社区“居民议事会”,还是惠山区藕乐苑社区“凤鸣议事室”模式等,其适用范围表面看都具有针对性、个案性,但同样是社区议事会,有的地方叫社区协商议事会,有的地方叫社区议事协商会,有的地方叫社区居民议事会,有的地方叫协商议事委员会,有的地方叫社区民主协商会,但究其实质大多在模式以及做法上大同小异,只是名称上的不同。

基层协商民主的创新需要相对成熟的制度设计做基础,也即各地区处于对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创新推出各种新的模式无可厚非,但要避免落入“求政绩,轻实践”的错误情形,也即基层协商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协商需要达到实质解决问题或提高公民协商意识的目标,但就目前对于苏南基层相关协商民主的调研中发现,尽管有些社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额一套协商体系及制度,但有相当部分的基层包括居民社区、街道等,并未就此形成体系;同时就目前苏南地区相关基层协商的实践中,针对本地区的相关实践还未能提炼出一种较为普适模式与其他地区的基层协商民主产生良性互动。

4.1.2协商成果落实反馈不佳

协商的成果在落实上呈现出较大的弹性,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中,对于基层协商民主的成果落实情况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明确授权的相关机构团体或者组织对协商程序、协商结果及其反馈进行评价评估,这就为相关协商成果不能很好的落实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通过协商得到的成果在实际的操作和落实方面难以得到保障,在针对苏南基层协商民主的相关调研中发现,当在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相关问题的协商后,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依靠公民的自律在履行相关协商成果。

同时加之缺少制度的约束,专门机构、组织或个人的监督,协商权利和监督责任脱节,协商结果执行不力。如果作为整个协商过程最为重要的一环—协商成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或监督,那基层协商民主额的实践很难说是成功的,因此,整个基层协商的成果难以落实以及监督是阻碍协商民主发展的一大困扰。

4.2发展路径

通过对无锡以及相关苏南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案例的剖析,总结相关经验并对其发展路径进行探析。

4.2.1处理好内外两大关系

可以看到,在探索建立社区基层协商民主机制过程中,主要围绕两对关系展开,一是对外关系,即社区通过与政府机构、辖区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表达居民的意见和诉求,同时积极争取资源,已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以及满足社区的相关需求,基层协商民主模式的成功实践与运行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其必然实在内外的互动中开展,包括在协商过程中引入非利益相关的第三方都是其具体体现;二是对内关系,主要体现在社区内部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如居委会、社区事务工作站、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致力于推动各个组织之间建立良好的相互信赖和互动关系,合理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形成;另一方面是指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包括邻里关系、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的关系、代际关系、同辈关系等,社区致力于推动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协商和合作,促进居民之间的互惠、互助。在两对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良性互动。

4.2.2推进苏南基层协商动力建设

同时,在苏南地区较为完善的协商制度建设和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协商主体的参与能力,增强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动力是促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了基层协商民主的理论动力和利益动力。首先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是协商过程的基本要素,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⑧正是基于基层协商主题之间利益多元化,不同的参与主体的利益倾向、价值取向的差异,协商价值才得以体现,而在利益动力推动下,又分为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在公民权利、政治责任和利益关怀等各种驱动政治参与的因素之中,在当前的中国基层政治活动中,对利益的关怀是公民参与政治活的主要动力”。⑨这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凡是涉及公民切身的、眼前的利益的协商民主活动,公民就给予充分关注,积极争取参加并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也正是出于利益的考量,协商更应该平衡协商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二是政治权益。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提升,政治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更多的公民意识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其应有的政治权利。因此,在形成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之上,提高参与主体协商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无疑成为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力量。

4.2.3注重基层协商成果落实和反馈

上文提及在协商成果及反馈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基层协商民主参与主体的自律是加强协商成果落实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但制度的约束和监督同样必不可少,只有多层次、多主体共同作用,才能更好的促进协商成果的落实,同时,建立健全反馈通报机制。对已确定落实的协商成果,要建立跟踪和反馈机制,及时向群众反馈落实情况,让群众进行监督;对协商后不能执行的事项,也要及时反馈,以体现协商的严肃性。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问责机制。邀请社会民间组织、专家或媒体观察团等第三方承担监督之责。如典型的在惠山区藕乐苑社区探索对五利益相关的第三方的引入等等都是对促进基层协商民主成果更好落实,加强对其监督的有力途径。

5 结语

协商民主理论家约翰·德雷泽克(John S. Dryzek)认为:“如果中国确实有什么协商能力,它可能存在于地方层次上的参与式创新之中,这些创新主要是被用来应对经济高速增常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中国国内那些对民主化感兴趣的人士可以从这种地方能力中寻求构建民主之道”。⑩实践是检验制度好坏最直接的标准,通过对苏南基层协商民主案例的剖析,对其形式创新和实质特征进行概括总结,总的来说,在横向比较上,苏南地区所进行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为我国地方基层协商民主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1] 高建等:《协商民主》,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 何包钢:《协商民主:理论、方法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林尚立:《社区民主与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 张秀霞:《中国民主进程中的协商民主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

[5] 莫吉武等:《协商民主与有序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6] 陶富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论》,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 林尚立:《协商民主:中国的创造与实践析》,重庆出版社2014年版

[8] 肖唐镖:《宗族政治》,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9] 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10] 郑永年:《改革及其敌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1] 徐勇等:《城乡社区自治实务》,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论文:

[12] 林尚立:《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的一种思考》,《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

[13] 张献生、张茜:《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1期

[14] 贾庆林:《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求是》2012年第23期

注解:

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07-23(001)

② 郎友兴: 《商议式民主与中国的地方经验: 浙江省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③ 贺勇:《“一事一议”怎么“议”》《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7日

④ 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版,第221 页

⑤ 李仁彬:《试论发展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党史文苑》2013 年第14 期

⑥ 何包钢.中国协商民主发展最新态势.人民论坛,2015(7).

⑦ 李新,赵连章.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政治生态环境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⑨ 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242页。

⑩ John S. Dryzek, “Democratization as Deliberative Capacity Building”,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42, NO. 11, Nobember 2009, p. 1383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ZZ16_0297

李荣鑫,男,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协商民主。

D621

:A

:1672-5832(2017)09-0295-04

猜你喜欢
议事苏南协商
苏南年俗亦动人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4
街道专题议事激活基层治理
浙江人大(2020年7期)2020-08-03 01:56:12
学校议事需谨防“三化”
教书育人(2017年5期)2017-11-07 12:58:36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学校议事需谨防“三化”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议事协调机构改革之管见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群众(2015年11期)2015-12-16 17:42:36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