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
——以《源氏物语》为例

2017-11-24 04:02卫萍萍
决策探索 2017年18期
关键词:和歌源氏物语意译

文/卫萍萍

浅析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
——以《源氏物语》为例

文/卫萍萍

翻译不仅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变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学再创作。因此,翻译之前必须充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中日文翻译的本质是将中日文进行转换,文本的含义由文脉决定,因此,充分理解原语的文脉,是完美翻译的根本。在很多方面,虽然汉语和日语之间有共同点,但是中日两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有着巨大的差异,我们不能忽视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等。

本文研究是以号称日本文学最高造诣的《源氏物语》为例。我国目前对《源氏物语》的研究已经颇具规模,每年都有大量《源氏物语》相关研究的论文问世。《源氏物语》全书五十四帖,登场人物多达数百,文中出现的和歌亦达数百首,其对译者日文功力要求之高、翻译难度之大,可见一斑。目前国内虽已有数个译本,但在研究《源氏物语》时,除直接使用原文(即注释本)或者现代日语译本外,多使用的是林文月和丰子恺译本。本文在国内外对《源氏物语》林、丰两人的译本研究的基础上,配合具体文例,对二者译本的翻译风格等试作分析比较。

一、翻译者的背景和译本特征的比较

《源氏物语》和中国的古文相同,语法和词汇和现代白话文有着根本区别。在中国,《源氏物语》的翻译本不少于10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丰子恺和林文月翻译的版本了。

(一)翻译者的背景比较較

丰子恺在散文的翻译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他青年时期在日本旅居,那个时候他对古代日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散文细腻且深刻,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另外,他精通绘画、古诗词和音乐。林文月出生在租界,作为日本语教学学者的启蒙者,对中国的古典文学也有较深入的研究。她是中国第一位将《源氏物语》翻译成汉语的女性学者。她的作品充满了女性的细腻,展示了深刻的现代感和理性的美。虽然林文月的翻译很多是借鉴了丰子恺的翻译,但是她并没有复制,而是运用了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

(二)翻译本的特征比较

林文月的翻译本以日本小学馆1970年版的日本古典文学全集的《源氏物语》为定本,这部《源氏物语》是现在日本权威研究者阿部秋生、秋山虔、今井源卫三位教授共同校注并翻译的信赖度最高的版本。林文月以这部小学馆出版的版本为基础,并参考了角川文库1972年版和与谢野晶子翻译的《全译源氏物语》、中央公论社1969年版的谷崎润一郎翻译的《润一郎新译源氏物语》、新潮社的1972年版円地文子翻译的《源氏物语》以及其他2种英译版本,历经5年半,数次修订,完成最终的翻译版。林文月作为一个女性翻译家,对于作者紫式部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使用的语言也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所以译文非常优美。

(三)译文的比较

关于文本的翻译,以第四部分《夕颜》为例来进行分析。

丰子恺译本:傍晚时分,源氏公子眺望着鸦雀无声的暮天。夕颜觉得室内太暗,阴森可怕,便走到廊上,把帘子卷起,在公子边躺下。两人互相注视被夕阳照红了的脸。夕颜觉得这种情景之奇特,出乎意外,便忘了一切忧思,渐渐地显出亲密信任之态,样子煞是可爱。她看到周围的情景,觉得非常胆怯,因此近日依附在公子身边,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十分可怜。

林文月译本:因为女的怕里头幽暗不好受,遂把帘子卷起一端。源氏之君随便地在里面躺着,仰望着天际无比安谧的暮色。两人的脸上都浴着夕阳光。女的对自己现今的处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却又逐渐忘却忧愁,天真地显出欢愉的样子。她整天紧紧地依偎着源氏,怯怯然若有所惧的样子,那模样儿看起来孩子气十足,惹人怜爱。

通过和原文的比较,林文月将“夕颜”翻译成“女性”。而丰子恺沿用汉语的特征,将“女性”翻译成“夕颜”。而且译文带有汉语特色,汉语读者能够理解。但是如果林文月的译文不忠实于原文的话,读者会认为“这是不是口语”?两人的译文反映了他们各自的特色,比如在翻译[静かなる夕べの空]的时候,丰子恺翻译成“鸦雀无声”,而林文月翻译成“安谧”。丰子恺的翻译直接易懂,而林文月的翻译细腻温柔。尤其是最后的一句[若う心苦し],丰子恺翻译成“十分可怜”,而林文月翻译成了“惹人怜爱”。脱离原文,丰的翻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没有将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林的译文更接近于原文,因为“夕颜”反映的是人。纵观全文,林用了很多的语气终助词,和现代汉语更加贴近,语言更加生动。

二、日译中的翻译方法以及技巧

(一)日译中的翻译方法

1.直译和意译。翻译方法大致分为直译和意译。《新明解国语辞典》中说,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一句一句的忠实地翻译出来。而意译就未必要拘泥于原文,只要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原文就可以了。因此,直译注重形式的一致性,而意译注重的是意思的正确表达。

2.“外字”“外句”和“外习”。翻译学有三大要素,即“外字”“外句”“外习”。将自己国家的作品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时,就会产生“新字”“新句”“新习”,这是翻译的标志。具体而言就是自己国家的作品翻译成外语时,要将那些外语中不能很好地表达的语言和文化习惯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习惯表达出来。

以《源氏物语》为例,林文月根据原著使用了“帖”,丰子恺将它翻译成“回”。“帖”保留了日本的原汁原味,而“回”则适应了中国人的习惯。

综上,丰子恺运用的是意译,没有拘泥于原文的每一句话,在理解了文章的整体含义之后,再来翻译。而林文月用的是忠实于原文的直译法。

(二)日译中的技巧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家严复从“信”“达”“雅”三个方面对翻译的标准的总结。翻译的时候不论直译或是意译,都要根据原文的风格来确定。说到翻译的技巧,有加译、简译、逆译、变译、分译以及合译。

在《源氏物语》的第十帖中有文字“榊”。丰子恺翻译成“杨桐”,林文月则翻译成“贤木”。现在通用的是林文月翻译的“贤木”。“榊”这个字在汉语里面没有,因此二人在翻译的时候将其变成了汉语中特有的词汇。

综上可以看出,丰子恺的译本比起林文月的译本来说,结合中国文化的本国化倾向更强烈。也就是说,林的译本异国化倾向明显,因此她的译本更忠实于原文。丰子恺的译本有本国化倾向,因此他的翻译更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

四、结语

总之,林文月的译本充满了女性的细腻和温柔,并忠实于原著。还有,她的和歌的翻译也充满了柔美,也接近原著的风格。丰子恺对风景和事物翻译得很好,而且关于方言的翻译也有独特的魅力,但是和原著还有一定的距离。正因为有了中日文化的差异,译本和原著才会有很大的差异。林文月的译本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比丰子恺的译文更柔美更有现代感。另外,林文月的和歌翻译形式新颖,语言优美且和原文很接近。而丰子恺的译本通常在后面会加上“译本和白话文不同,读了之后会体会到明清小说的乐趣”。在和歌的翻译上,丰子恺的译本和原文会有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体现了和歌的婉转和韵律。林文月的译本有很多注释,即使对日本文化不了解的人读起来也不太费劲。事实上,林文月的译本从台湾传到大陆不过2年的时间,她用新的翻译方式和独特的和歌的翻译方法,让自己的译本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猜你喜欢
和歌源氏物语意译
毛南和歌
山县和歌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On e at a Time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浅析源氏恋母情结——读紫式部小说《源氏物语》
关于《源氏物语》中异文的比较——以对桐壶更衣描写为中心
《源氏物语》文本的道教文化研究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英译史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