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权
(宝鸡文理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清至民国陕西地产价格研究
杨银权
(宝鸡文理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陕西 宝鸡 721013)
从清至民国陕西地产交易价格的走势来看,亩均交易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其间,无论是水田还是旱地,亩均交易价格在同治年间都惊人地出现下跌趋势,究其原因,应该与同治年间的社会动荡、灾荒频仍有关;其次,从地产类型来看,水田的亩均交易价格远远高于旱地,这是由水田较高的使用价值决定的;最后,从区域来看,汉中地区的旱地买卖价格要明显高于关中地区,其原因主要是由关中买家的垄断性导致的。
清至民国;土地买卖;价格
古代社会,随着土地私有化的加剧,民间社会的土地买卖日益频繁,在债务和灾荒迫使下,土地交易不仅频率高,而且价格变化也最为明显。通过保存的地产文契,我们不仅可以探究一定历史时期内土地买卖的原因、买卖双方的关系状况、土地交易的类型等,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非常具体地了解土地交易价格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清至民国陕西地产文契的分析,笔者发现,土地交易价格不仅与土地的类型、地理环境有关,而且与土地的额定赋税高低等有关,更与土地买卖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例如灾荒年的土地成交价格就明显低于平常年份。此外,相似的土地成交价格还与买卖双方是否属于亲族有关。再有,同类型土地交易成交价格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中国旧时买卖或典当土地所订立的契约,载明其面积、价格及坐落、四至、由当事人和见证人签字盖章,并向当地政府登记纳税后生效。”[1]可见,地产契约的详细记载,正是我们研究土地交易价格变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不同类型的土地成交价格差异较大。在陕西,交易的土地主要有水田、旱地、庄基地、池田、塘田、沙地、园圃等等。因此,我们首先看水田的交易价格。由于陕西地方大致分为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而在这三大区域中,水田主要分布在陕南的汉中地区,所以,我们在此主要以汉中地区为例,来探究这一时期陕西水田的价格及变化状况。为直观揭示水田买卖的时间、双方关系、交易面积、交易时间及价格,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水田价格及特点,我们以文契为例,制定汉中水田交易价格表(见下页表1)。
参照上表所列水田交易面积和价格来看,从乾隆年间至宣统年间,汉中水田的交易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其中,同治年间的水田价格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从光绪年间开始,水田价格又呈现出稳定而持续的增长态势。在这些地契中,成交价格最低的是同治四年,李占春卖给胡居安的五分水田,交易价格仅为600文钱[2],亩均成交价格1 200文。
为了更直观揭示这一时期,汉中水田交易价格的总趋势,我们对不同时期的亩均价格做了统计。结果表明,乾隆年间亩均成交价格15千文,嘉庆年间8串,道光年间25串,咸丰年间54串,同治年间13串,光绪年间39串,宣统年间55串。据此,我们绘制出下页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清朝陕西汉中地区的水田成交价格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大致呈现出一个大写的“N”字形。首先,亩均成交价最高是宣统年间,成交价最低是嘉庆年间;其次,同治时期的水田成交价与道光、咸丰时期相比,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下跌趋势;最后,从光绪以后,水田成交价格又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
之所以出现如此态势,应该与地价的变化有关,而影响地价变动的因素较多,它不仅与灾荒的频次及破坏力有关,也与时局动荡与否有关。对此,有学者说:“秦中自去年立夏节后,数月不雨,秋苗颗粒无收。”[3]显然,灾荒导致了地价的下跌;同样,同治时期水田交易价格的急剧下跌与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以及始于陕西的回民起义影响息息相关。
陕西地产类型非常复杂,除了上文论述的水田外,还有沙田、池田、庄基地等,更有众多的旱地交易。由于陕北的土地买卖单位大多是段、畦,所以很难确定其亩均价格,难以比较。因此,我们以汉中地区和关中地区为例,来揭示这一时期朝亩均25千文均换作串,即分别为15串、25串,以方便比较。陕西旱地的交易价格及特点。同样,据文献记载先绘制汉中旱地交易状况(见下页表2)。
表1 清朝汉中水田交易价格表
从表2可以看出,清至民国时期,汉中旱地交易价格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旱地交易亩均价格在15串上下浮动。其中,有6份文契显示,旱地亩均交易价格为15串,分别是:嘉庆二十三年王福元卖与周永春的一亩八分[2],道光二年肖凤仪卖与周永春的四分旱地[2],咸丰元年刘氏卖与杨成福的二亩旱地[2],光绪三年田子喜卖与李恒隆的一亩一分旱地[2],光绪十年杨林春卖与杨金春的一亩四分旱地[2],光绪十七年杨何氏卖与杨金春的一亩三分旱地[2]。可见,跨越了不同时期的汉中旱地,交易价格虽然呈现出较大的起伏和变化,但是亩均15串的交易价格却在不同节点出现,说明汉中旱地亩均价格大多在15串上下浮动。
第二,从其亩均价格走势来看,与上文汉中水田交易价格走向非常相似,除了同治年间交易价格急剧下跌外,总体交易价格呈上涨趋势。我们采用平均法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清至民国时期,汉中旱地亩均交易价格为:嘉庆年间8串,道光年间12串,咸丰年间23串,同治年间3串,光绪年间21串,宣统年间25串,民国前期78串。其亩均交易价格走势(见下页图2)。
第三,土地交易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不仅与市场需求、社会环境,诸如灾荒、战争等有关,还与购买者的购买意愿有关。例如,在宗族田产不外流思想的影响下,有些宗族内,尤其是家族内的土地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同时期外族间的土地交易,例如在咸丰九年,周尚文卖与其胞兄周郁文的一亩水田价格高达70串[2],而张广元卖与刘仕元的一亩四分五厘水田才54串150文,亩均交易价格才37串[2];同样,旱地交易价格也呈现出类似的特点,例如,同治七年李顺章卖与其胞侄李炳的七分地,交易价格12串[2],亩均交易价格17串,这明显高于同治年间的亩均价格3串,以及其他四笔亩均交易价格。
表2 汉中地区旱地交易价格表
图2 清至民国汉中旱地亩均交易价格走势图
作为八百里秦川,这一时期关中旱地交易价格与汉中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不同呢?在此,我们同样采用图表法,首先直观展示清至民国时期,关中地区的土地交易价格状况(见下页表3)。
表3 清至民国关中旱地买卖价格表
表3所列地产文契,不仅详细揭示了关中地区旱地交易的面积、时间,而且详细地记载了交易价格,这对我们了解关中地区的地价走势提供了完备的资料,并可借此比较清至民国时期,汉中和关中地区旱地交易价格的特点及不同。
首先,这一时期关中土地交易价格呈现出非常稳定的特点。例如,从咸丰年间到道光年间,其亩均交易价格均在3千文至7千文之间,而平均价格为4千文;进入民国年间,亩均价格呈现出一定的上涨趋势。
其次,关中旱地亩均交易价格远远低于同时期的汉中地区。上文已经统计过,汉中地区旱地亩均交易价格大约为,嘉庆年间8串,道光年间12串,咸丰年间23串,同治年间3串,光绪年间21串,宣统年间25串,民国前期78串,平均24串(约24千文)。而从表3可以看出,关中地价远远低于汉中地区。
那么,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关中地产买卖中,买主的相对固定和稳定性,造成了土地买卖价格的垄断。对于土地买卖的多样性,有学者说,“百年田地转三家,这句话也许是比较可信的。”[4]可见,恰恰是关中地产买主多样性的被破坏,造成了地价的长期走低。表3显示,除了唐景溢出售的土地买主是唐景贤个人之外[2],其他地产买主都属于唐职思堂和唐习勤堂。若从宗族性角度来看,显然是唐家垄断了这一时期关中地区的土地买卖,这种状况,势必造成地价的垄断。因为,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来看,作为买方,唐家必定会尽可能地压低土地买入价格,从而造成了这一时期关中土地交易价格的长期走低。
第二,与汉中地区相比,关中地区土地交易价格的走低,从供需角度来看,也与关中地区土地相对充裕有关。从关中和汉中地区的地理环境来看,地处陕南山区的汉中,其可耕地面积要远远少于关中地区。因此,在探究同时期关中地区土地交易价格走低的原因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
总之,从清至民国时期,陕西地产交易价格的走势来看,各类型地产亩均价格总体上呈上涨趋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水田还是旱地,其亩均价格在同治年间都呈现出明显地下跌趋势。究其原因,应该与同治年间的社会动荡、灾荒频仍有关。其次,从地产类型来看,水田的亩均价格要远远高于旱地,这是由水田的产量高、获益大决定的。最后,区域来看,汉中地区的旱地价格要明显高于关中,其主要是由关中地产买家的垄断性导致的。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455.
[2]王本元,王素芬.陕西省清至民国文契[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4-117.
[3]李德民.论清代陕西的旱荒影响极其成因[J].西北大学学报,1994,(3):67.
[4]章有义.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81.
F321.1
A
1673-291X(2017)34-0107-04
2017-03-06
2016年度陕西省教育厅项目“清末民初陕西地产文契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16JK1030)
杨银权(1977-),男,甘肃两当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从事明清史与西北史研究。
[责任编辑 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