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静
(中共辽源市委党校,吉林 辽源 136200)
浅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理念新经验
□邱静
(中共辽源市委党校,吉林 辽源 136200)
腐败被称为 “政治之癌”,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水火不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 “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为基点,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全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理念新经验。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理论武器和战略指引。
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新理念新经验
个人简介:邱静 (1978—),女,满族,吉林柳河人,中共辽源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党政治、执政党建设。
反腐败是关乎社稷稳固、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安邦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表重要讲话,以高度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形成了一系列新经验,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长期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些新理念的指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保持共产党人对腐败的高度警惕意识和反腐败的不变决心,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最前沿,“精准反腐,清淤排毒”,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堪称空前,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为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为打赢这场 “无硝烟”的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将继承历史经验与创新时代打法相结合,将把握反腐规律与对接具体问题相结合,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构筑出新时期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战略。
⒈战略定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2]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治国理政的重大政治任务,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斗争策略,做到“谋定而后动”。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必须”上:一是必须打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3]二是必须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宝贵财富和“品牌资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敢于正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病症”,聚焦作风问题、纪律问题、政治生态问题,做到壮士断腕、刮骨疗毒。三是必须兑现承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中央政治局带头践行八项规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让群众不失望、有期待。
⒉基本立场——以零容忍态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全力查处腐败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始终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4]这彰显了党中央“有腐必反”的决心和态度。据相关数据统计,2012年底至2015年初,中央立案查处中管干部84人、处分63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38人,仅2014年就立案查处了54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依法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公开审判“大老虎”,强化了“没有法外之地、之人、之事”的法治逻辑,凸显了法治轨道上固化和延伸正风反腐高压的新特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发生在 “三农”、专项资金、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等领域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7601件,涉案23443人。2015年,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显示,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表示满意,比2012年提高16.5个百分点;90.7%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比2012年提高11.4个百分点;90.6%的群众认为当前违纪违法案件高发势头得到遏制,比2012年提高5.2个百分点,均创新高。[5]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保持政治定力,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氛围,使有问题的干部及早收手、收敛,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反腐败上敢于动真碰硬,以“打”的实效增强“防”的信心,以“惩”的手段达到“治”的目的,极大地增强了阻遏贪腐的实效性,保持了震慑“老虎、苍蝇”的常态化。二是把握遏腐惩贪的具体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我们用行动证明,我们是说到做到的。”[6]2015年,中央纪委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3.7万起,4.9万人, 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有3.4万人,并对30起典型问题通报曝光。[7]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抓早抓小”,建立健全早发现、早处置机制,对相关人员“拍拍肩膀、拉拉袖子、咬咬耳朵”,防止小毛病养大、“小苍蝇养肥”。[8]同时,构筑反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底线、思想道德防线高线,避免党员干部在两线之间做“自由落体运动”。如2014年福建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对1200多名党员干部进行廉政谈话提醒,其中省纪委就约谈了90多名省管干部,取得了有病快治、有错即纠的明显“疗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9]2015年,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36911起,49508人被处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管腐败分子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绳之以法,决不能让其躲进‘避罪天堂’、逍遥法外。要把追逃追赃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体部署,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10]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开展APEC主场外交,推出中国主导的《北京反腐败宣言》,推动国际反腐新秩序构建。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成立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加大国际反腐合作力度。截至2015年11月底,“天网”行动共追回外逃人员863人,其中从境外追回的是738人,追赃12亿元,在国内抓获偷潜回国人员125人(含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00人),首次实现追回人员超过外逃人员数量。[11]
⒊重要前提——全天候传导“两个责任”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为突破口,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入了新能量,为“打虎拍蝇、净化生态”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方面,强调党委担当主体责任要增强主体意识,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强调把握责任内涵,心中牢记“责任清单”。强调强化责任担当,抓 “关键少数”。在落实纪委监督责任方面,强调落实改革任务是要义,纪检监督体制改革设计突出 “一权、两性、三化”,即保证纪委监督权的行使、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和推动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中强化即知即行、立行立改,改革政策密集出台,常规巡视全覆盖,专项巡视快步紧跟,消除中央派驻机构“盲点”,以此强化监督的牵引力和辐射力。强调提高履职能力是路径,聚焦主业、聚力履责。中纪委和地方纪委通过“三转”实现“强身”,纪检监察室分别增加了50%和36%,监督执纪人员分别占70%和60%。2015年全国共立案33万件,比2014年增长了47.9%,创造了纪委恢复组建以来的最高值。[12]强调打造执纪铁军是保障,抓队伍、提素质。在切实强化责任追究方面,强调要明确责任分解,促使量化责任目标、检索责任归属、追溯责任主体。强调要完善追责制度,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责任链条,有错必究,有责必问。强调要突出问责重点——“腐败重灾区”和“主要负责人”,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问责不设限、反腐无禁区的坚定立场。如2014年1月至11月山西省共有7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落马,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141人,其中厅级干部21人。
⒋关键路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1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作风建设作为着力点,以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打破了管党治党的“罩壁”,谱写了从严治党的“新篇章”。一方面,注重继承反腐传统,形成作风建设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怎么抓?就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面没有先做到,要求下边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14]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第一站就选择了广东,用实际行动为八项规定“打样”,为各级干部“打样”,彰显了制度落实的榜样力量。聚焦问题、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解决反腐败问题的鲜明特色。鞭炮、贺卡、公款月饼等作风建设的“小微题材”成就了十八大后全党作风转变的“宏大叙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四风’要首先把中央八项规定抓好,抓党的建设要从‘四风’抓起。办好一件事再办第二件事,让大家感到我们是能办成事的,而且是认真办事的。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取信于全党”。[15]2015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36911起,49508人受到处理,3396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从查处的问题类型看,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最突出,达到8642起;其次是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等。从涉及的人员看,有10名省部级干部受到处理,8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特别是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采取公开透明方式,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让违反规定的不良作风暴晒在阳光下,倒逼党员干部知止、收手。“看得见的歪风”在群众眼中正逐渐销匿,正风肃纪的反腐行动正在为新时期的“作风大考”做出最好的“回答”。另一方面,注重遵循反腐规律,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具体体现在“三个坚持”上:一是坚持抓常。解决“四风”问题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2015年,中办、国办联合派出12个督查调研组赴16个省区市、6个中央和国家机关、6个中央企业和中管金融企业,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督查调研,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常抓不懈、严防反弹,类似的专项治理、专题督导等已在各地区各部门常态化。[17]二是坚持抓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正如《联合早报》刊文所说的,“习式整风”最大新意在其“实”,就是将整风目标确定在可以具体检测的项目上。三是坚持抓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纵观中外反腐败历史,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存在“一抓就好、一放就松”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抓常、长抓”,久久为功、孜孜以求的愚公精神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
⒌实践基础——把纪律建设挺到管党治党最前沿。“把纪律挺在前面”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强力反腐的实践基础。一方面,筑牢纪律之网。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全体党员。《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是按照这一理念修订的两部重要党内法规。将廉政准则修改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为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高标准,是我们党发出的道德宣示和向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中的纪律要求整合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为全体党员划出了不可逾越的底线,标明了管党治党的戒尺。另一方面,严明政治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纪律检查机关把检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执行情况作为巡视和派驻监督的重点,严肃查处了周永康、令计划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行为,消除了党内重大政治隐患,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⒍重大创新——自主打造精准反腐的巡视“利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是制度保障,而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是制度保障的关键。巡视制度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反腐败制度,正在成为推动正风反腐新格局的重要制度支撑点。对接党风廉政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巡视工作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主体功能进一步彰显。特别是中央巡视组担当党中央的“千里眼”,日渐成为“寻虎找蝇”的反腐奇兵。实践中,巡视工作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以发现问题为巡视起点。寻找问题、对接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巡视工作始终。2013年5月,亲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对巡视工作提出四个“着力点”——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紧紧盯住,防止反弹;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8]目前,中央巡视组已巡视118个地方、部门和单位。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中,50%以上是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查处的。此外,中央组织部对巡视移交的、反映较为集中的选人用人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已处理纠正和追究问责1100多人。二是以责成整改为巡视落脚点。巡后整改使巡视工作成为一个闭合流程,防止了巡视成果的流失,提升了巡视工作的实效。三是以创新形式为巡视增长点。改革与创新既是巡视制度产生的源头,也是巡视制度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不断升级完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如:在创新组织方式上,巡视组组长不固定、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在创新巡视方式上,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双线出击”,中央巡视和地方巡视“双剑合璧”,不断提高直击问题的精准度。可以说,巡视制度和巡视工作正日益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杀手锏”,“出剑效率更高”“用剑准度更高”“磨剑水平更高”。
⒎改革方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扎紧权力的笼子,重在形成制约权力的“闭环”。具体而言:一是铁律监督权力。在监督主体上,“让人民监督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网络监督为平台,以“开门反腐”为方向,人民监督持续发力,“民心红利”不断增值。在监督路径上,“应该有一个监督清单”。公共权力的“清单管理模式”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创新成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的“三张清单”新管理模式,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制度轨道。在监督重点上,“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已成为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亦是权力监督的待解之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强化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内生动力和强化对权力监督的内生压力两方面破题,成效显著。二是智慧立规建制。党的十八以来,以“纪律和法律”为绳合编“权力的笼子,”彰显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政治智慧。“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19]笼子结实有效的关键是要加密加固。从2012年底开始,中央部署开展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共产党制度治党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在清理的基础上,中央又出台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 (2013-2017年)》,使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走上了科学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20]他还强调:“要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这一重要论断成为十八大后制度建设的风向标。如围绕八项规定下发了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三是严格执行纪律。执行是制度的生命力。制度有刚性,执行无例外。要使制度成为硬约束,更重要的是抓落实,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
“风好正扬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传承性、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形成了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经验,完成了建党95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跨越,为未来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方向。
⒈注重以科学的思想体系构筑反腐败的系统工程。反腐倡廉建设是系统工程,不能“单打一”。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到国家治理的大系统中,形成了大反腐理念和系统,各个系统又形成了自身的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发力。注重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融合发展,“五位一体”建设为反腐倡廉建设打基础、造大势,反腐倡廉建设为“五位一体”建设增动力、强体魄。注重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出发,把握和处理好作风建设与惩治腐败、打“苍蝇”与打“老虎”、反腐败与改革发展稳定、查处职务犯罪与防控职务犯罪风险、加大反腐力度与自身反腐败、建章立制与制度执行、党委领导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国内反腐与国际反腐等各种重大关系。[21]
⒉注重以清晰的政治理念凝聚反腐败的精神力量。“零容忍”的反腐理念、“以上率下”的政治示范、“常”“长”结合的基本策略是十八大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鲜明政治理念,既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思想一脉相承,又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⒊注重以明确的战略目标决定反腐败的工作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建设廉洁政治确定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目标,明确其内涵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在全党、全国促成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构想,使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方向更加明确,增加了具体落实的可操作性和方向性。
⒋注重以法治为轨道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前进。在这场不能输的“战争”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重要思想,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齐头并进,新时期的反腐败斗争正在跳出运动反腐、权力反腐模式,走出一条遵循科学规律的依法反腐新路,这一转变标志着反腐败斗争法治化水平的跃升。在实践层面注重“三个强调”,即强调惩治腐败的规范性、强调法律规范的严谨性、强调腐败治理的开放性。
⒌注重以强化“两个责任”激活反腐败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特点,指明了反腐败问题的关键在于落实组织责任、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从而为遏制新时期反腐败蔓延态势提供了组织保障。为此,要强化各级党委的领导责任,积极推进纪委体制机制的创新,强化司法机关的反腐职能。
⒍注重以执政党理论品格彰显反腐败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格。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彰显了其唯物论基本观点的理论魅力;运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开展反腐败斗争,又充分彰显了其辩证法基本观点的理论魅力。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最大魅力就在于精准地对接了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问题,指导并推动反腐败实践取得重大突破。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12.
[2][3][4][6][9][10][12][13][14][15][19][20]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5.
[5]正风反腐深得党心民心——2015年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数据分析 [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ttgg/2016-01/15/c_128633288.htm.
[7]吴玉良:2015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7万起[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fanfu.people.com.cn/n1/2016/0115/c64371-28057689.html.
[8][16][17]高波.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新观察[M].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11]“天网”行动首次实现追回人员数超外逃人员[EB/OL].中国新闻网,http: //www.chinanews.com/sh/2015 /12-09/7663188.shtml.
[18]观察:王岐山7次部署巡视工作各突出什么重点?[EB/OL].人民网,http: //politics.people.com.cn /n/2015 /0624 /c1001-27199344.html.
[21]邱学强等.国家命运反腐攻坚战[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刘亚峰)
On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New Concept and Experi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 and the Struggle Against Corruption
Qiu Jing
Corruption is called “cancer of politics”,which is the non public use of public power,the nature and purpo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re in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Since the eighteen great party,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 and state life and death height, “the public attitude for or against is the biggest political” as the starting point,with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deep anxiety about the mission and indomitable will to promote clean government and anti-corruption struggle,formed a new concept and experience in building a clean government and fighting corruption.This is not only a major innovation i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 doctrine,but also a theoretical weapon and strategic guideline for deep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 and the struggle against corruption.
the party's style to build a clean government;combat corruption;the new idea of new experience
D262.2
A
1007-8207(2017)08-0010-07
201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