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供需动态匹配”体系的构建

2017-11-22 12:10荆玲玲刘思良
科教导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微课

荆玲玲 刘思良

摘 要 微课在学校教学的成功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当前继续教育的“僵化体系”相比,微课打破时空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局限,很好地解决继续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使供给更好地匹配需求。基于此,“供需动态匹配”体系的构建或许可以成为解决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困境的新思路。

关键词 微课 新生代农民工 继续教育 供需动态匹配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24

Constru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Dynamic Matching” System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 Class

JING Linging, LIU Sil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the micro-class teaching in the school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rigid system"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he micro-class can not only break the limi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ime and space, but also can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make the supply better Match the demand. Based on th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dynamic matching" system may be a new way to solve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Keywords micro-class;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supply and demand dynamic matching

众多专家学者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不仅有利于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更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但当前继续教育的“僵化体系”导致农民工无法接受正常的继续教育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体系的改革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以及“互联网+”的提出,互联网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其中,微课的快速发展更是在我国教育界刮起了一股潮流。2014年,佛山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微课和教学应用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可见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网络教学载体,受到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欢迎。微课的成功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从微课的视角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体系进行重构未免不是一个大胆、创新的尝试。

1 微课与微课教学

什么是微课,目前国内相关学者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胡铁生(2011)基于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独特视角,认为:微课即微课程,它是以微观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特定学科知识或教学环节为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支持多种学习形式的、情景化、可视化的微视频网络课程。[1]张一春(2013)认为微课程是一种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它通过流媒体的形式将精心设计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呈现出来。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此外,他还总结出来了微课程的10个特征,如:时间短、教内容少、资源容量有限、以自主学习为主、简单实用等。[2]

在微课的教学应用方面:裘德海(2013)认为微课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变化,给课堂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它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和学习理念。[3]王奕(2014)呼吁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趨势,更应该积极主动,顺势而为,结合全社会及其学习者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需要,开展类似于微课这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实践探究。[4]刘汉(2016)通过研究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现状,并总结归纳了微课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培训实践对策,以期改善高校辅导员培训效果,创新培训模式,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5]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可看出目前微课在国内外发展倍受欢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提出,微课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微课教学俨然会成为今后教学的重要媒介。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微课的研究视角主要关注在学校课堂教学方面,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方面尚未涉猎。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证明了微课思维的成功,而微课思维的成功势必会在不同行业刮起一阵微课教学模式的潮流。

2 基于微课的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可行性分析endprint

2.1 打破继续教育的时空局限

当前的继续教育培训主要以线下培训为主。在空间上,选择一所固定的教室所为培训的场所,场地有限,所能容纳的培训对象数量有限;由于场所固定,造成很多人因距离问题而无法参加。在时间上,这种培训无法保证长时间持续进行,导致培训效果受到影响;如果距离较远,来回耗时较长,这样就会史他们丧失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微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快速整合、分类、提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微课教学创造了更多便利的条件。因此,相对于传统培训对时空的依赖,微课教学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实现及时化、便利化教学和学习,丰富了“教”与“学”的内涵。

2.2 教育供给匹配教育需求

当前的继续教育培训中,教师扮演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授的内容往往较为固定,课程结束后的“售后服务”很难得到保障。课程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习者真正的需求,培训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供需矛盾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发展的根本症结。

而微课平台借助于技术的优势以及网络的便利性,能够在线进行学习,减少了调研的人力、物力成本。依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来制作相匹配的课程,这样能够很好地调节资源供求,消除供需的矛盾,提高有效供给,提高教育的效果。微课中在线评价的引入能够实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任何一次的评价和学习者的反馈进入数据库,进而成为下一次供给的基本依据,如此反复,通过微课平台,“教”与“学”便进入了一种可测量、可监控、可调整的在线教育闭环系统。[6]

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势力,微课具有深远的时代背景、巨大的实际需求和潜在、乐观的应用前景。作为对传统线下单一培训体系的颠覆,微课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继续教育的多层次需求。

3 基于微课的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供需动态匹配”体系的构建

任何一个互联网教育载体都能够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围墙”,突破时空局限的影响,但是能不能够解决教育供需矛盾才是教育体系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教育本身就是供给侧,而我国继续教育近年来之所以发展缓慢,供需矛盾才是根本的症结。因此,基于微课的继续教育体系应该是对传统线下教育以及当前网络教育体系的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出“应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强优质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的变化性和适应性。”因此,该体系的构建应该以供给侧改革蓝图为指导,以解决继续教育供需矛盾为目标,以微课平台为继续教育的“教”“学”中介,将传统的被动线下培训转接为自主线上培训,提高需求者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3.1 需求侧设计

传统的继续教育培训是由政府、企业或相关组织主导,新生代农民工被动参加的落后模式。培训的内容多数与新生代农民工想要完善和学习的知识相冲突,以致于他们对继续教育失去了兴趣,阻碍了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笔者选取了50名从事各行各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约73%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继续教育体系不满意”,其中有34%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该体系表示强烈不满”。65%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很期待通过微课来学习”。在“如果您参加继续教育,最希望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一问题,回答靠前的几名选项为“专业相关、管理、法律、英语、理财、沟通技巧”,表明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越来越多远化,且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面地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新的继续教育体系化被动为主动,将注重教育资源供给转为重视学习者的需求,倾听学习者的心声,以便后期微课的设计和研发。

3.2 供给侧设计

(1)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方面:微课的教学资源应该以匹配学习者学习的实际需求为原则。微课的首次制作与设计,应该将海量碎片化的学习资源整合分类,比如:经济类、法律类、管理类等。课程时长10~15分钟,这样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专注度,缓解视觉疲劳。课后习题可以设置成游戏闯关的形式,这样就能够增加学习者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线上学习后,可以在线对学习的课程和内容进行评价或反馈,平台接收反馈后对需要改进或完善的内容进行再调整。这样的话,学习内容的反馈和评价形成了二次需求,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微課平台能够实现供需的实时匹配。

(2)继续教育供给主体方面:较之于当前继续教育体系较为单一的供给主体,新的继续教育体系变成了由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共同参与的多供给主体。政府应该做好引导、示范作用,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给予积极地政策鼓励和充备的资金支持,并做好宣传工作;高校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针对调研的结果设计相对应的微课教学资源,给予知识支持。企业主要根据新生代农名工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行微课的设计和研发,并负责系统的后期服务和完善,给予技术支持。三方组织应该密切配合,推广并规范微课的使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发展。

3.3 继续教育在线闭环设计

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微课参与学习,学习之后的评价、反馈即是他们对于继续教育的二次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在线学习——反馈——学习,形成了在线教育的闭环。教育闭环是指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预习、讲课、课后练习、评审以及测试等步骤。当前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是以“教”为主,只完成了“讲课”的环节,其他环节基本没有涉及,这种“灌输式”教育方式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效果。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能够通过微课学习,还可以在线做作业、考试、反馈等,进而实现了“教”和“育”的良性结合。能够将持续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吸收进而内化为专业技能,达到继续教育的目标和效果。学习者持续不断的在线学习,避免了线下机构培训短期不富有成效的弊端。

4 结语

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传统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俨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需求。近年来,微课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势力,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教育平台,微课教学的短时化、可视化、情景化、趣味化等特点恰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供给体系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配的顽疾。微课在学校教学的大获成功恰恰说明了微课顺应当今“教育信息化”的理念,而基于微课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体系进行重构未免不是将微课引入到作为“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大胆探索。尽管微课的颠覆性给传统继续教育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课可以完全取而代之,并不是否认传统继续教育体系的价值,如果能够将微课与线下教育完美融合,真正做到“教”和“育”,那么这样的教育成果将会更加显著,这也是笔者接下来要继续潜心研究的目标。当然,微课固然好,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学习性的提高才是微课能够发挥教学价值的前提。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博士)研究项目(1253b006);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KGB201005);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16G197)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3] 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4):95-96.

[4] 王奕.微课程蕴含的教育理念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0):32-33.

[5] 刘汉.微课程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培训发展趋势及其实践探索[J].新闻传播,2016(15):70-71.

[6] 李宏亮,赵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重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6(5):80-8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