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艳 王珞霞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1)
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顶岗锻炼管理模式
徐 艳 王珞霞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1)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选派教师到行业一线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是有效途径,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沟通、共同参与管理,建立一套细致高效、贯穿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校企双赢,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
应用型高校;教师;顶岗锻炼;管理模式
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或称应用型本科高校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的补充绝大部分是从应届毕业生中直接招聘,尽管招聘的学历学位门槛不断提高,但是这些教师年龄普遍较小,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一线,专业阅历和经验欠缺,实践教学能力低下,导致他们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应用型高校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努力探索弥补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短板的路径,措施之一就是注重从业界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任教。但由于受业界人事政策等影响,聘请专家任教实行起来十分吃力,有杯水车薪之虞。为此,很多应用型高校开始筹划组织教师顶岗锻炼工作,引导符合条件的教师到行业一线顶岗锻炼,参与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际工作,并将顶岗过程中所学及时转化到教学中去,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熟悉工作,顺利转换角色。
到行业一线顶岗锻炼,教师普遍能够接受并且也有较强的意愿,希望到实地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但是因为顶岗锻炼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还涉及接受定岗锻炼教师的企事业单位,在实际运作中需要协调、处理校企之间多个层面和多种因素的关系,难以避免地会遇到矛盾和阻碍,需要有高于校企的权力和管理机关施以外部干预,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目前在这方面却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缺乏政府和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尤其对于主动启动顶岗锻炼工作的高校来说,盼望能够得到政府和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政策支持,而不仅仅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专项经费支持,有能力制定更多的激励措施,激发教师投身顶岗锻炼的动机,提高其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积极性。二是学校和企事业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够明确,导致学校将教师送出去后不易掌控其在企事业单位具体顶岗情况。企事业单位因认识问题(如怕麻烦、担心出纰漏)等原因缺少强劲的接受教师顶岗锻炼的动机和兴趣;在分配岗位等环节上存在随意安排、专业不对口等现象。三是高校送教师进企业顶岗尚在摸索阶段,对顶岗锻炼的过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监控工作不够细致,未能形成与企业合作共同对教师的顶岗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机制,导致某些教师顶岗过程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为切实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需建立一套包含政府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协商、校企共同介入的管理模式。
多年来,教师顶岗锻炼通常是指职业技术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要求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但对本科院校并没有类似的政策和规定。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本科人才,教师仅仅具有理论知识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较强的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及专业实践能力,是此类高校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而派遣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是提高其这方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缺乏政府及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明确政策指导和支持的情况下开展这项工作,高校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在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无隶属关系、无利害制约的状态下,与企事业单位的协调沟通、对顶岗锻炼教师管理的实施等,都会碰到阻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首先应加强思想和认识上的引导。建议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遴选确定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后,应及时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教师顶岗锻炼工作以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政府应充分发挥高瞻远瞩、统筹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制发专项文件,明确要求转型试点学校必须逐步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明确顶岗锻炼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以加深各试点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对教师顶岗锻炼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顶岗锻炼工作的自觉性。再是上级的政策及指导性意见中应明确试点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尤其应有对企事业单位的激励措施,激发企事业单位参与教师顶岗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应对相关企事业单位如何与派遣教师顶岗的高校沟通协调配合、如何提供适当的岗位、如何与高校共同加强对顶岗教师的管理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从政策上确保教师顶岗锻炼达到预定目标和效果。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完善须由学校和二级学院(系)共同分工制定,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学校人事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教师顶岗锻炼工作的整体规划及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意见,提出教师顶岗锻炼期间的课酬核算办法,提高教师赴企事业顶岗锻炼的积极性;规定考核办法,尤其注重制定锻炼后跟踪考核的办法。二级学院(系)应根据各专业发展建设情况,结合教学改革需求,制定本单位教师顶岗锻炼实施细则,明确教师顶岗锻炼的条件、本单位的申报审批程序、考核办法等。
2.规范教师顶岗锻炼的选派程序。教师的选派须由学校和二级学院(系)共同负责。符合条件的教师提出申请,填写《教师顶岗锻炼申请表》及《教师顶岗锻炼计划》,由所在单位审核后报学校顶岗锻炼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报教务处、人事处等职能管理部门备案。学校和二级学院(系)在审核时应按照专业特点和需求、教师个人情况等综合考虑,优先考虑教学水平较高、实践能力提高后劲大的青年骨干教师。
3.注重联系落实接受顶岗锻炼教师的企事业单位。联系和落实接受顶岗锻炼教师的企事业单位,在整个教师顶岗锻炼工作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需要高校做出极大的努力。接受顶岗锻炼教师的企事业单位的落实应同教师的选派工作同时进行,防止出现教师入选后无处可去、因专业不对口企业随意安排岗位等情况出现。学校和二级学院(系)应优先联系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理由有三:一是这些基地的工作内容与学校设置专业基本对口,方便安排锻炼岗位;二是基地已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积累了一定的合作经验,在洽谈协商顶岗锻炼事宜、进行跟踪管理时更为便利;三是教师可利用锻炼的机会了解学生实习实训情况,发现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顶岗锻炼。学校有组织地联系锻炼单位的同时,也鼓励教师自行选择企事业单位。学校对教师自行联系的单位须加强审核,考察其是否与教师所授专业相关。
4.明确岗位及任务。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锻炼岗位和要求、管理和考核办法[2]。二级学院(系)、接受教师顶岗锻炼的单位以及教师应签订《教师顶岗锻炼协议书》。协议书因人而异,主要内容为教师顶岗锻炼的具体内容及锻炼目标,对教师深入工作一线,熟悉业务流程、岗位及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促进教师在顶岗锻炼过程中切实掌握本专业发展动态,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努力提高实践能力。
5.加强教师进企事业单位后的管理。在校企双方的合作协议中,尤其应明确高校和企事业在顶岗锻炼工作管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进企事业单位后,学校相关职能管理部门须不定期下企业巡察抽查,二级学院(系)负责对教师锻炼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走访,及时与教师联络沟通,掌握顶岗锻炼进展,严格审核顶岗记录等材料;企事业单位应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可安排帮带师傅对教师进行入职培训,介绍本单位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无论是安排教师到一线岗位锻炼,或者安排教师参与技术改革等工作,企业都应将教师与职工一视同仁,出现问题及时向高校反馈,如实填写《教师顶岗锻炼记录》和《鉴定意见》。
6.严格顶岗锻炼教师的考核工作。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顶岗锻炼,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给予参加锻炼的教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如可将顶岗锻炼时间核算为课时量,有顶岗锻炼经历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等。但这些激励措施功能有效释放的前提条件是严格的考核。严格顶岗锻炼教师的考核工作,不能只依靠教师的锻炼记录及企事业单位的鉴定意见,应将上述措施与锻炼和后期的教学综合在一起衡量考查。因此,对顶岗锻炼教师的考核可分为顶岗锻炼过程考核和锻炼返校后跟踪考核。顶岗锻炼过程考核以教师的锻炼记录及顶岗单位的鉴定意见为主要依据;跟踪考核则要根据教师返校后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能力提升情况进行,时间可定为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后者的目的即督促教师总结反思顶岗锻炼过程中亲身体验的工作经历及与专业相关的先进技术等,并将反思的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改革,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工作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应用型高校教师顶岗锻炼的目的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顶岗锻炼工作的跟踪管理,即锻炼经历向教学一线的转化是考核的重点。只有学有所用才可以为顶岗锻炼画上圆满的句号,整个顶岗锻炼过程才可以圆满结束(具体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教师顶岗锻炼过程管理流程图
开展教师顶岗锻炼工作,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是企事业单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相当数量的企事业单位顾虑颇多,不大愿意接受教师前来顶岗锻炼。比如担心会打乱一些岗位的设置,对原有的生产或工作秩序造成冲击;教师顶岗时间有限,具有临时性,不像本单位正式职工那样便于管理;一些技术和生产流程具有保密性,教师顶岗可能造成泄密等等。这些顾虑虽然无可厚非,但也不是不可解决。一方面,政府要给予承接教师顶岗锻炼任务的单位一定的激励政策,高校也应采取必要措施,弥补其因承接教师顶岗锻炼任务所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在与高校洽谈接受顶岗锻炼教师任务的过程中要深入沟通协商,提出排除企事业单位后顾之忧的办法,并签订协议。
对教师顶岗锻炼工作,企事业单位也应摆正心态,克服“麻烦”“不必要的负担”等偏见,把接受教师顶岗锻炼任务当作企事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应当认识到,高校教师拥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创新意识和较强的科研改革意识,且具有相当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当他们进入企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时,会积极思考遇到的问题,提出对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企事业单位在与高校签订协议时,可带着本单位工作和生产中的问题,向高校提出合作研发、技术改革指导、员工培训等要求。校企协同攻关,将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1]周丽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9):64.
[2]吴静.加强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工作管理的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45.
(责任编辑:杭长钊)
2017-04-21
徐艳,河北传媒学院教务处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王珞霞,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