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跃伟 和东阳 王亚楠 祖君
(河南省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3)
爬行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改善的护理研究
吴跃伟 和东阳 王亚楠 祖君
(河南省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3)
目的探讨爬行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36例应用爬行训练治疗的脑瘫患儿(观察组)和32例应用常规运动训练的患儿(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智力情况以及记忆和注意力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爬行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IQ、DQ及注意力因子评分均显著提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爬行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IQ、DQ及注意力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爬行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智力以及记忆和注意力,值得临床推广。
脑瘫患儿; 爬行训练; 认知功能; 康复护理
Cerebral palsy; Crawling training; Cognitive function; Regular exercise training
小儿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因妊娠期至婴儿期脑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运动及姿势发育异常,常引发认知、智力、交流、行为等障碍,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发育[1]。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对小儿脑瘫的特效治疗方案,多采取康复训练的模式逐渐改善患儿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2]。我院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总结了一套爬行训练方案,经临床实践,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综合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现对其临床优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脑瘫康复训练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脑瘫患儿治疗中心收治的68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年龄7~29个月,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为40~69,发育智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70,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4]≤3级;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进行性肌肉萎缩或严重肌无力者;有其他严重先天性疾病者;有严重视力、听力以及治理障碍者;合并未受控制的癫痫者。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应用爬行训练前收治的32例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2015年2月-2016年6月开始应用爬行训练改善患儿感知能力的36例患儿设为观察组。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IQ、DQ、GMFCS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儿接受常规运动训练,包括控制躯干训练、坐卧姿势改变、按摩、刺激四肢以及四肢被动拉伸训练等。
1.2.2观察组 患儿接受爬行训练,针对不同患儿年龄、病情、体质情况科学制定爬行训练计划,实施时由经过培训的康复训练员进行一对一训练,家属陪同辅助,保证患儿动作准确到位,能都达到每日训练时间和强度。
1.2.2.1四点支撑 托起患儿肩部,将沙袋放于肩部上,在家属帮助下同时弯曲患儿膝关节,使其保持双手和双膝四点着地支撑的姿势。康复训练员指导患儿逐步进行协调爬行,视患儿情况可在腹部悬挂床单减轻负重情况[5]。每次训练需在30 min左右,每日上午、下午分别进行1次。
1.2.2.2三点支撑 下肢训练:(1)患儿在滚筒上进行四点支撑,抬起一条腿并向后伸展,变成三点支撑,维持该姿势15 s,更换另一条腿,相同姿势维持15 s,两腿交替训练15 min。(2)上肢训练:患儿在滚筒上进行四点支撑,抬起一支手臂向前伸展抓东西,变成三点支撑,维持该姿势15 s,更换另一支手臂,相同姿势维持15 s,两臂交替训练15 min,逐步改善四肢交换和协调功能[6]。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智力情况以及记忆和注意力变化情况。
1.3.1爬行功能 使用婴幼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量表[7],包括13项爬行发育内容,每项0~3分,共39分,评分越高表示爬行功能越好。严重爬行障碍:0~8分;中度爬行障碍:9~20分;中轻度爬行障碍:21~27分;轻度爬行障碍:28~36分;良好:37~39分;正常≥39分。
1.3.2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 使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8]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越好。
1.3.3智力情况 使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9]对患儿IQ、DQ进行评估,并进一步选择C-WISC中的注意/不分心因子进行单项分析,用以评估患儿的记忆和注意力,评分越高表示记忆和注意力越好。
1.3.4临床疗效[10]治愈:爬行功能评分>37分,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IQ、DQ及注意/不分心因子评分恢复正常范围;显效:爬行功能评分28~37,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IQ、DQ及注意/不分心因子评分明显提升;有效:爬行功能评分20~27,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IQ、DQ及注意/不分心因子评分有所提升;无效:爬行功能评分<20分,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IQ、DQ及注意/不分心因子无明显升高;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爬行功能、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爬行功能、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Q、DQ及注意力因子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智力及注意力因子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小儿脑瘫是新生儿期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疾病,该病发病因素复杂,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成长[11]。康复训练是治疗小儿脑瘫的常用手段,通过肢体运动训练以及语言、注意力等多种训练模式,帮助患儿逐步恢复认知、语言、运动等正常功能[12]。但常规运动训练主要侧重于患儿肢体的康复,逐步恢复其神经系统发育,而缺乏对患儿协调性、躯体平衡等的训练,在改善患儿躯体控制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本研究所用爬行训练为我院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而拟定的一套科学康复训练方案,其中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制定更符合不同脑瘫类型和严重程度患儿的实际情况,通过一对一指导,实施四点支撑和三点支撑,达到逐步改善四肢交换和协调功能的目的[13]。Karabay等[14]的研究指出,对脑瘫患儿实施爬行训练,可诱导机体残存原始反射消失,形成新的正常姿势反射,诱导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发育。Dong等[15]的研究也证实,通过指导脑瘫患儿进行模拟的爬行动作训练,能够促使机体逐步养成四肢交替运动的正确姿势,唤醒机体大脑中90%以上的休眠细胞,促进机体正常运动能力恢复,同时也大大促进了脑部发育,对患儿智力水平和运动能力均有明显影响。本研究中,患儿在接受爬行训练的过程中四肢和大脑均被充分利用,四肢需主动或被动接受运动刺激,大脑也需要对身体不同部位进行协调并适应重心移动,可逐步激发大脑的潜在能力,促进脑部发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2周爬行训练后,患儿爬行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IQ、DQ及注意力因子评分均显著升高,提示爬行训练能够通过指导患儿学会重心移动和控制躯体平衡,促进患儿机体对姿势和运动产生正确反应,刺激脑部协调功能恢复和智力发育恢复。另外,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爬行训练较常规运动训练有更明显的临床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爬行训练需要家属配合、督促患儿坚持完成训练既定时间和任务量,长期坚持方可达到效果。
总之,采用爬行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智力以及记忆和注意力,值得临床推广。
[1] 吴云.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安徽医学,2011,32(6):859-862.
[2] Boyd B,Madhivanan P,Stephens DP.Child and youth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cerebral palsy:a q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letter to the editor[J].Child Care Health Dev,2016,42(5):768.
[3] 唐久来,李海华,史惟,等.小儿脑性瘫痪诊疗指南探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4):1914-1917.
[4] 王绮,肖农,任永平,等.婴幼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信度与效度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26):2643-2644.
[5] 张春梅.脑瘫患儿爬行训练的效果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8):860-861.
[6] 杨娟,雷婷,罗旭,等.浅析运动疗法对脑瘫儿童康复的重要作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5):75-77.
[7] 任永平,魏玲,蔡方成.婴幼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量表及其评价[J].中华理疗杂志,1995,18(4):216-218,251.
[8] 曹彩红.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259-260.
[9] 龚耀先,蔡太生.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6.
[10] Habiby J,Aisen M.More funding,better lives:the case for cerebral palsy research[J].Dev Med Child Neurol,2015,57(10):892-893.
[11] 汤明丽,吕复莉,唐久来.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安徽医学,2012,33(9):1255-1257.
[12] Yun YJ,Shin YB,Kim SY,et al.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orean version of PedsQL(TM) 3.0 cerebral palsy module an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J Phys Ther Sci,2016,28(7):2132-2139.
[13] 白艳.爬行训练对34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6):497-499.
[15] Dong VA,Fong KN,Chen YF,et al.Remind-to-move' treatment versus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Dev Med Child Neurol,2016,8(9):96-99.
吴跃伟(1984-),女,河南郑州,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儿童康复
和东阳,E-mail:15837107978@163.com
R473.72
B
10.16821/j.cnki.hsjx.2017.22.034
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