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钟瑜 王群存
小槟榔做出大产业
——万宁槟榔产业发展透视
文|本刊记者 钟瑜 王群存
古往今来,海南人都有吃槟榔的传统。“百个槟榔商,一半万宁汉;十女嚼槟榔,八个万州娘”,说起槟榔,不得不提及身拥“中国槟榔之乡”“国家槟榔示范基地”双料殊荣的万宁。“岗峦岭腰绿伞撑,万州自古多槟榔”,小小的青果虽不起眼,在万宁人的眼中却是一颗颗闪满金光的“绿金子”。
综合近几年的发展脉络,万宁市委、市政府越来越感受到槟榔的分量。“一个小槟榔做成一个大产业,一个小青果惠及一个大民生。”万宁市委书记张美文把槟榔产业定位为前景广阔的产业、强农富农的产业和合作共赢的产业。
小青果,大产业。万宁槟榔产业用几年的时间逐渐闯出了一条新路——槟榔树也能结出“绿金子”。
在兴隆桥北村万宁民联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槟榔园,碧绿青翠、绚丽多姿,有谁能想到,3年前,该槟榔园遭受一场槟榔癌症黄化病的袭击,大量槟榔树花穗枯萎、花黑果殒,损失惨重。如今,在结满翠绿新叶的槟榔树下,万宁人感恩:是政府用“真枪实剑”为农民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海南槟榔半万宁”,此话并非空口无凭。据万宁槟榔产业局统计,万宁62万人口中,从事槟榔产业的有30万人;全市槟榔种植面积53.2万亩,占全省槟榔种植面积40%左右。“庭园半边载槟榔,居家四季有小康。”这既体现了槟榔在万宁人心中的地位,更是万宁人把槟榔视为“摇钱树”的真实写照。
然而,就在3年前,万宁人赖以生存的“摇钱树”,摇不出钱了。
槟榔树生了重病。堪称“槟榔癌症”的黄化病从三亚由南至北不断蔓延,依靠槟榔谋生计的万宁农民措不及防。
“槟榔黄化病的传播性极强,园子里只要有一棵染上了,若不及时处理,会波及整片园区,甚至是相邻的园区。”万宁市槟榔产业局原局长蔡正学告诉记者,槟榔黄化病是一种植原体危害整个棕榈科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在国际上仍属于没有攻克的疑难杂症。当时,万宁重度感染黄化病的槟榔林达到4万多亩。
面对突如其来的病灾,一场挽救槟榔大行动在万宁全范围展开。
2014年6月,万宁市槟榔黄化病防治技术攻关领导小组成立,并在省委、省政府的资金扶持下,联手海南禾之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9块实验基地900亩槟榔开展防治实验。几番实验下来,终于找到了防治突破口——以独创的四维健体栽培技术为基础,采用树上治病:使用药物治疗杀灭病原和媒介昆虫;树下养树:施以特质肥料提高免疫力等中西结合方式,治疗效果显著。
万宁民联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卓亚平的槟榔园,就是9块实验基地之一。看着此前被标注为“处理观察株”的几株染上黄化病的槟榔,已由枯黄转绿、冒出新枝,压在他心里头那块沉重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如今,他的槟榔园早已万绿复苏,一串串粒大饱满的槟榔果挂满枝头。
腊尽春回,槟榔园又复原了满园春色,家家户户摘槟榔、运槟榔,忙得不亦乐乎。据统计,2016年,万宁全市槟榔种植总收入19.32亿元,人均收入6440元,同比增长8.9%。万宁人欣喜,那棵“摇钱树”回来了。但想要把槟榔作为农业的主打王牌,光靠传统种植,似乎力不足、气不强、劲不狠,要完全迸发槟榔产业的内积潜能,万宁亟需打出一副好牌。
位于万宁后安镇的口味王基地内,机器轰隆作响,工人们忙进忙出,一锅锅槟榔干果新鲜出炉,冒着热气、飘着果香……为满足市场需求,槟榔加工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这是万宁对槟榔产业的另一探索,万宁人深信:深加工是农产品升值增效必由之路。
近几年,一种槟榔“新吃法”传进海南,一改过去添加贝壳粉生嚼槟榔的方式,由烘干制成的干果成品更被大众所接受。为了满足以湖南企业为主的槟榔深加工企业对槟榔半成品的需要,一时间,四面环山,盘山而上,整齐划一的槟榔林间,一个个槟榔加工厂拔地而起。万宁槟榔产业初级加工格局基本形成。
老产业有了新变化固然是好,但是逐渐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也考验着万宁执政者:其一,槟榔干果主要以木材熏烤而成,每当丰收季节,万宁几乎处于“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状态,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其二,槟榔烤户处于产业链上薄弱环节,受到深加工企业的牵制,无定价权,饱受恶性压低价格,大部分利益落入他人手中。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两大难题,万宁毫无怯意,重调产业方向,由初加工向深加工推进。从此,万宁槟榔产业的路子越走越敞亮。
没有成熟的技术、成型的产业链、成规模的商业模式,怎么办?万宁槟榔产业深加工走了一步妙棋——引进。张美文希望,通过引进湖南成熟的槟榔产业链、农业商业模式,带动万宁槟榔行业从种植、初级加工向深加工等更高层次发展。
“引进‘口味王’是万宁槟榔产业调整的初试,也是槟榔产业2.0版本的升级过程,事实证明,我们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万宁市长周高明对记者说,“口味王”到万宁之后,推动着行业初加工的转型升级,其研发的无污染蒸汽烤炉,在万宁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基本遍布大部分初加工户,加工旺季的“榔”烟四起,再也看不到踪影。
如何让槟榔产业链上每一环节利益得到保证,把话语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海南口味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海东认为,推出槟榔电子交易平台适逢其时。所谓槟榔电子交易平台,即将种植户、初加工户、深加工企业三方以会员的形式纳入到台中,资源共享、信息互换,逐渐建立起合理、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槟榔电子交易平台将产业链条上的种植户、加工户及收购方聚拢起来,避免任何一个环节的暴利现象,给大家一个合理、可预期的利润,实现每一方的互利共赢。”曾海东对记者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嗅到了槟榔产业的无限商机,许多本土初加工作坊改变发展方向,向深加工挺近,成为后起之秀。位于长丰镇的雅利槟榔厂就是成功转型的一个典型。该厂总经理陈辉龙有几十年经验槟榔生意的经验,一路从槟榔种植到初加工,再到深加工的尝试,让他明白,唯深加工才能充分发挥槟榔青果的最大市场效益。
在瞄准了深加工大有可为后,陈辉龙不惜成本,引进湖南专家,研制出具有槟榔花香、椰香口味的槟榔成品,将以“阿龙”“贵宾”等品牌在今年10月推出市场。短短几年间,雅利槟榔厂形成了年生产槟榔干果1500吨,年产值1.33亿元的规模,带动当地就业400余人。
为了做足“吃槟榔,就万宁”的文章,孜孜不懈的万宁人探索槟榔产业的脚步仍不止步,想出“金点子”,变换新玩法,让槟榔果不断嚼出“新味道”。
在万宁市东北部,北大镇、后安镇和大茂镇的交界处,一座槟榔产业园正在崛起,气势恢宏、规模浩大。万宁槟榔生产休闲体验融合发展产业园的建成将在海南形成“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销售-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引领全省槟榔产业再升级。万宁人期待:当槟榔园走向“产业园”,将演绎出怎样的故事?
省委副书记李军在万宁调研时,给万宁送来了一个开拓槟榔产业发展的“金点子”:深度做好槟榔这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一个集研发、种植、加工、交易、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槟榔文化旅游城。万宁人寻思着,槟榔产业一直以来以卖青果为主,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其发展应再升级、再跳跃,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时机已经成熟。
循着这一思路,融合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万宁槟榔生产休闲体验融合发展产业园(以下简称槟榔产业园)应运而生。
据悉,万宁槟榔产业园是垦地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实施农垦“八八战略”建设的八大园区之一,与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集研发、种植、加工、交易、文创、旅游为一体,预计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20亿元,解决近2万人就业。
周高明向记者介绍,万宁槟榔产业园规划结构形态为“一心、一轴、六区”,“一区”指由行政办公中心、中心小学、商业服务设施等,组成产业园办公、教育、商服等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一轴”指沿着国道426形成的东西向产业发展轴,将各功能区有机地联系起来;“六区”指槟榔加工区、生态展示及研发区、槟榔交易与仓储区、槟榔文化公园区、生态文化旅游区、乡村旅游区。目前,已吸引4家企业进驻,总投资额44.5亿元。“万宁槟榔产业园将通过热带农业与工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来提高槟榔文化内涵和价值品质,进而提升槟榔原果的价值。”周高明认为,这是未来万宁槟榔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
风生而水起,顺势方有为。万宁槟榔产业由“深”拓“精”,通过农业嫁接高科技,产业升级3.0的大门正在敞开。
“从深加工中寻找切入口,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农业嫁接,是槟榔产业发展的又一突破,这也一直是我研究的方向。”海南绿槟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启泰对记者说,槟榔是四大南药之一,自身含有68种成分,研究表明,其对老年痴呆、抑郁症和偏头疼都有不同程度的治愈效用。
自2008年开始,许启泰将研究方向投向槟榔。经过反复实验,许启泰成功在低温条件下,用生物技术把槟榔内68种成分萃取出来,再经由靶向技术去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萃取出的槟榔素用在了槟榔酒、槟榔饮料、保健品、牙膏等方面。目前,围绕槟榔研究,许启泰已经申请了15项专利,下一步他将继续科研技术攻关,挖掘槟榔的药用价值。
有人说,绿槟榔用高科技突破了槟榔只能嚼食的发展局限,推动了槟榔产业全新的技术革命。确实,万宁槟榔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困则思变,化危机为转机,演绎出小槟榔、大产业的精彩故事。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