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素珍
摘 要:新课程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深化促使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教师对此应该形成足够的重视,加大力度对教学活动做出改进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通过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具体的解决措施提出意见,希望可以增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具体措施
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存在于数学课堂上的一些问题,使得高效课堂构建受到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对此,数学教师应该形成足够的重视,积极改进课堂教学,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一、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使高效课堂的形成受到阻碍。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这些问题更加突出。首先,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其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参与度是衡量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程度的一个指标,就是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程度。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現来看,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不高,课堂表现不积极;学生学习思维无法和教师讲课速度实现同步跟进,出现脱节。
最后,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无法根据学生实情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这就导致数学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教学流程设计,铺垫高效课堂基础
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上,一定要对教学流程进行完善,通过完整的教学活动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而言,要在当前教学流程的基础上,补充预习和导入的环节,为课堂教学打下一个前期基础,让学生能够对所要教学的内容形成一定了解。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设计一个预习环节,让学生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规则再次温习。然后,就可以设计一个导入环节,将学生的思维集中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拿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快速阅读,了解基本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则趁此机会准备导入素材,比如可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导入案例。例如,教学小学三年级“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可以从生活中的“付整找零”问题展开:买一双运动鞋要96元,你该怎样付钱?文具店里的数学作业本每捆50本,王老师要买196本,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样拿货?学生会很快回答:买运动鞋时,付1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4元:拿作业本时,先拿4捆(200本),再抽回4本。这时,教师再出示例题:“176+96和966-194,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问题,学生自己就可以领悟出“176+96=276+100-4=372,966-194=966-200+6=772”的简便算法。通过预习和导入,学生就能够对基本的知识形成了解,为后续教学铺垫坚实的基础,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做好师生互动,推动课堂教学实现效率提升
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有效的师生互动,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从而在互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教学四年级“除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内容时,就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课上提问:“同学们平时买过东西吧?”学生回答:“买过。”“好的,现在我就是售货员,同学们来买我的东西,希望同学们来参加。”教师在讲台上摆放准备好的作业本、铅笔等,然后把自己准备好的零钱分发给举手的学生。当学生来买作业本问多少钱的时候,教师回答:“1.5元一本。”然后问学生需要多少本,并在同时讲解乘法的用法和除法的应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并将知识更形象地体验在生活中,这样的活动同样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弄得更清楚,达到了教学目标。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赋予小学数学的重大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完善教学流程设计铺垫高效课堂基础、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参与度提高、做好师生互动,推动课堂教学实现效率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侯初昌.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