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策略指导与培养

2017-11-21 13:14黄华
新课程·上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授人以渔课外阅读

黄华

摘 要: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做到的,而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所获,而是长期培养、有效引导的结果。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指导;授人以渔

国家教育部原总督学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再次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即对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能将视野局限于与课本相关的书籍上,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最终让学生达到的读书要“多,好(hǎo),好(hào)”还要“整”。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足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做到的。而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所获,而是长期培养、有效引导的结果。

一、兴趣先导,激发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因此,第一步,就应该在激发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上下工夫。不可否认,故事本身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孩子们从小就在妈妈的怀抱中,听着童谣长大,上学后只要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几乎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过来。尤其是一些经典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学生不仅能耳熟能详,而且百听不厌。所以,教师应借助于故事本身的优势,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作用更能使学生的内心产生震撼,如果教师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教师可以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再现故事的情境,更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感知或惊险、或有趣、或奇特的不凡经历。此时文章精妙的语言、精彩的内容已如磁铁般吸引了他们,读者作为主体溶进了文章。有个这样的经验,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阅读,不好读书呢?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点,要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力,开始时也许学生对于书籍的选择很盲目,此时教师一定不能粗暴地阻止孩子,告知其不能阅读此类书籍,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限制读书范围挫伤了学生对课外阅读最初的热情,也会降低其读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元认知体验,不能因为学生对内容的体验和自己的理解有差异,就一味予以否定,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教师若将自己的阅读感悟生硬地强加给学生,同样会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多元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就会逐渐丧失兴趣。

二、選好读物,明确目的

让学生在阅读的最初阶段自主选择内容,是因为人都有自主意识,是自己选择的一般就会比较认真地阅读。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给其推荐部分适合的优秀读物。一般而言,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等。如《365夜》《动脑筋爷爷》《伊索寓言》和妙语连珠的《阿凡提的故事》等。中段和高段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明确目的是做任何事情的起步,读书亦是如此。教师给学生推荐部分读物,可是许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建树。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的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应该怎样来阅读?我要用多少时间来阅读?这样目的明确了,不仅给阅读增强了动力,也给计划的制订、读物的选择、方法的选定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根据,找到了出发点。可以在读书伊始就让孩子做一个读书卡,当这本书读完之后,再对照读书卡检验自己最初的目的是否达成,如果没有则要找出原因。

三、授人以渔,事半功倍

我们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就要逐步在阅读中渗透多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通过自主学习,体会到阅读的无限乐趣,同时良好的阅读方法的养成往往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事半功倍。

1.阅读中要注重积累,品鉴好词佳句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语言的材料。“辞多则史,少则不达”,一个学生词汇丰富,作文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相反,词汇贫乏,又不会用,就会捉襟见肘。endprint

2.阅读中更要随时积累,经常摘抄整理

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3.阅读中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莎士比亚说:“想象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阅读的核心是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丰富,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时间;创设安静的环境,留给学生开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驰骋想象,拓宽思维空间。

4.阅读中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

课外阅读本身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因此就要培养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的习惯。首先告诉他们获得资料的方法,通过书报、杂志查阅、上网查阅、调查采访、进行实验、观看音像资料等。这个收集过程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然后提供交流平台,激发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的动机。通过收集资料,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相互交流中增长了课外知识。

5.阅读中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被生字所阻碍,为了不影响整体阅读进度,很少有学生会翻阅工具书,有时学生会请教老师和同学。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工具书的作用,也没有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所以当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时,老师要善于发现、积极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并反复强调工具书的重要性:问过别人可能一闪而过,很快就忘记了,但查阅工具书后不光会深刻记忆,而且会了解相关字词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四、创设氛围润物无声

1.环境熏染

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当我们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时,学生就会把外在的阅读要求转化为内在动力。为了把逐渐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去,引导学生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室里,四周墙壁上张贴着学生手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黑板报每期专辟一角,或介绍中外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等;或探寻宇宙的奥秘——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动物之王;或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知识的宝库对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读书的大环境诱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极大兴趣,从“要我读”变成“我愿读”。

2.共享共悟

孩子们读完一本书后,最希望有人听他述说,和他分享快乐。针对他们这种心理,我在班上开展了“读书结对子”活动,让学生在班上找个志趣相投的伙伴,结成“读书伙伴”,要求他们在同一段时间里,读相同的几本书,读完后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以达成共識、共享。

3.家校协作

根据研究,家庭阅读环境的局限性和贫乏性,是儿童智力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家庭的阅读环境,教师是很难教会儿童阅读的。在家长学校中,我们要让家长看清这一点,懂得尊重书籍。让家长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做到“三个一”:每天陪学生读一会儿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为学生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书。还倡导家长经常和孩子交流读书感受,让孩子们觉得,学校有老师、同学作书友,家里还有亲人作书友,读书的热情自然高涨。让家长们在为自己的孩子增添小小藏书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儿童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因此,从小学阶段起,就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更多的阅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会越来越强烈,从而也就会有创造性的劳动生活。正如苏赫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的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

学校、家庭互相配合,全方位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飘满书香的世界:好书无处不在,书友随时可寻。在这里,爱读好书的种子在萌发,书香人生开始构建。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总之,在大语文观念的指导下,语文内教学应走出封闭课堂向课外发展,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进行阅读方法,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才能让那些方块字吸引住幼小的心灵,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虹霞.浅议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

[2]史艾丽思.新媒体背景下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授人以渔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授人以渔”,使科学探究始于理性的假设
“授人以渔”,使科学探究始于理性的假设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是“授人以渔”
关于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表演实践课如何“授人以渔”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