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容
【摘 要】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图像档案;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根据项目、地域和载体等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关键词】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类型
渝東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列入国家级和重庆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很多。经过统计,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二、三批名录的有:民间文学1项,民间音乐4项,民间舞蹈1项,传统技艺1项,民俗1项;进入重庆市第一、二、三、四批名录的有:民间文学4项,民间音乐24项,民间舞蹈9项,传统戏剧9项,传统体育、杂技与竟技3项,传统技艺21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7项。这些是进入保护名录的部分,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大批没有进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都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档案类型的特别意义。在“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档案与文献,其中一些特殊档案类型层出不穷,如图像档案。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图像档案。图像档案包括由数码技术转换的照片、图形、图片、摄像、图表等[1]。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根据项目、地域和载体等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根据项目来分
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申报国家级和省市级名录,已被列为名录的项目有8种类型,即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杂技与竟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这8种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每一个项目在保护与传承中产生的图像档案,就可以分为民间文学图像档案,民间音乐图像档案,民间舞蹈图像档案,传统戏剧图像档案,传统体育.杂技与竟技图像档案,传统技艺图像档案,传统医药图像档案,民俗图像档案等8种类型。比如:《酉阳古歌》《男女石柱神话》《吴幺姑传说》等都是民间文学,凡与它们相关的图像档案就归到民间文学图像档案这一类里;《南溪号子》《秀山民歌》《土家斗锣》等都属于民间音乐类,凡与它们相关的图像档案就归到民间音乐民俗类图像档案类型里;《南溪号子》《秀山民歌》《土家斗锣》等都属于民间音乐类,凡与它们相关的图像档案就归到民间音乐类图像档案类型里;《玩牛》《打绕棺》《石柱板凳龙》等都属于民间舞蹈类,凡与它们相关的图像档案就归到民间舞蹈类图像档案类型里;《面具阳戏》《辰河戏》《保安灯儿戏》等都属于传统戏剧类,凡与它们相关的图像档案就归到传统戏剧类图像档案类型里;《中塘向氏武术》《金六福字牌》《上刀山》等都属于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凡与它们相关的图像档案就归到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图像档案类型里;《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宜居乡传统制茶技艺》《西兰卡普制作技艺》等都属于传统技艺类,凡与它们相关的图像档案就归到传统技艺类图像档案类型里;《鹿角镇民间蛇伤疗法》属于传统医药类,凡与它们相关的图像档案就归到传统医药类图像档案类型里;《秀山花灯》《角角调》《盐运民俗》等都属于民俗类,凡与它们相关的图像档案就归到民俗类图像档案类型里。
2 根据地域来分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就是“一区五县”即黔江区和石柱、彭水、酉阳、秀山及武隆县。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根据地域来分就可以分为: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石柱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酉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秀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及武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
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包括:吴幺姑传说(民间文学)、南溪号子 (民间音乐)、后坝山歌(民间音乐)、马喇号子(民间音乐)、帅氏莽号(民间音乐)、石城情歌(民间音乐)、濯水后河戏(传统戏剧)、中塘向氏武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濯水绿豆粉制作技艺(传统技艺)、黔江珍珠兰茶罐窨手工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黔江斑鸠蛋树叶绿豆腐制作技艺(传统技艺)、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制作技艺(传统技艺)、角角调(民俗)。
石柱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包括:男女石柱神话(民间文学)、石柱酒令(民间文学)、石柱土家啰儿调(民间音乐)、土家斗锣(民间音乐)、石柱土家断头锣鼓(民间音乐)、玩 牛(民间舞蹈)、打绕棺(民间舞蹈)、石柱板凳龙(民间舞蹈)、石柱土戏(传统戏剧)、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统技艺)、重庆吊脚楼营造技艺(传统技艺)、石柱黄连传统生产技艺(传统技艺)、盐运民俗(民俗)、薅草仪式(民俗)。
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包括:鞍子苗歌(民间音乐)、诸佛盘歌(民间音乐)、彭水耍锣鼓(民间音乐)、彭水道场音乐(民间音乐)、梅子山歌(民间音乐)、苗山打闹(民间音乐)、彭水太原民歌(民间音乐)、普子铁炮火龙(民间舞蹈)、高台狮舞(民间舞蹈)、庙池甩手揖(民间舞蹈)、木腊庄傩戏(传统戏剧)、朗溪竹板桥造纸(传统技艺)、郁山鸡豆花制作技艺(传统技艺)、郁山擀酥饼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彭水青瓦烧制技艺(传统技艺) 、彭水灰豆腐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彭水普子火药制作技艺(传统技艺)、鹿角镇民间蛇伤疗法(传统医药)、郁山孝歌(民俗)。
酉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包括:酉阳古歌(民间文学)、巫傩诗文(民间文学)、酉阳民歌?(民间音乐)、木叶吹奏(民间音乐)、三棒鼓(民间音乐)、酉阳耍锣鼓(民间音乐)、摆手舞(民间舞蹈)、高台狮舞(民间舞蹈)、面具阳戏(传统戏剧)、酉阳花灯(传统戏剧)、上刀山(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酉阳西兰卡普传统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宜居乡传统制茶技艺(传统技艺)、哭嫁(民俗)。endprint
秀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包括:秀山民歌?(民间音乐)、薅草锣鼓(民间音乐)、阳戏(传统戏剧)、余家傩戏(传统戏剧)、辰河戏(传统戏剧)、保安灯儿戏(传统戏剧)、金六福字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龙凤花烛(传统技艺)、 秀山竹编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秀山花灯(民俗)、秀山苗族羊马节(民俗)。
武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包括:后坪山歌(民间音乐)、鸭平吹打(民间音乐)、仙女山耍锣鼓(民间音乐)、平桥耍龙(民间舞蹈)、纸竹工艺(传统技艺)、羊角豆腐干传统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后坪木器制作工艺(传统技艺)、羊角老醋传统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3 根据载体来分
据张辑哲《维系之道——档案与档案管理》载:“新型载体档案是指纸质档案之外的其他载体形式的档案,如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的磁盘、磁鼓等等”。图像档案根据载体来分,可以分为静态图形/图像档案(如照片、图纸、书籍等)和动态图像档案,即视频档案,是指三维的、有声的记录现实或历史内容的电子影像形态,可以分为动画文件和影像文件[2]。这种分类法也可以说是从图像档案的动静来分的,静态图像档案基本上就是内容是静止的,而动态图像档案内容是活动的。比如:《秀山民歌》《南溪号子》《彭水耍锣鼓》《木叶吹奏》《苗山打闹》等照成照片就属于静态图像档案,如果把它录成录音带、录像带的话,就成为动态图像档案了。
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分为三种类型,它们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周耀林老师认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全宗,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长期保存,以便保管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殊性,需要以‘项和‘传承人为单位建立全宗,即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所有档案作为一个全宗,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档案作为全宗。”[3] 根据周耀林老师的观点,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的三种分类,相比之下按项目进行分类是比较科学的,而且符合档案管理的原则,也利于保存和利用。因此我们在收集整理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的时候应按项目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韵.高校图像档案的数字化建设[J].浙江档案,2006,03.
[2]曾娜,吳建华,朱学芳.数字时代图像档案的组织管理研究[J].现代情报,2012,04.
[3]周耀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