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华
摘 要: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公共图书馆事业,大力建设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覆盖面广、全面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是保障和维护好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举措。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一、总分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条款里明确提出:“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2016年12月,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推进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已然成为了一项民生工程,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盘子。
二、总分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总分馆建设进展缓慢。广元现有公共图书馆8个,其中市级馆1个、县(区)级馆7个;全市县区共有乡镇文化站图书室240个、农家书屋2500余个、268个社区书屋。目前全市县区馆仅建立分馆80个、服务点45个,占其5%。
(二)总分馆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广元七个县(区)都是贫困县区,因财政资金紧张,各图书馆的购书经费都很紧张。以广元市图书为例,年购书经费仅为25万,根据最新评估指标中关于地市级二级馆中作为必备条件之一的“年人均新增文献入藏量”(册件)来测算,该馆购书经费就需要60余万(还仅为纸质图书,电子图书还未包含在内)才基本达标,个别县区图书馆全年购书经费不足10万元。在推动分馆建设上,广元仅个别试点县区通过财政给予每个分馆2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外,多数县区馆缺乏专项资金推动总分馆建设。
(三)图书管理软件不统一。广元全市8个公共图书馆就分别使用了4种不同的管理软件。由于软件不统一,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模式,无法确保总分馆各项业务工作的无缝对接,难以达到“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的预期目的。
(四)现有的分馆设施设备差。以广元市公共图书馆为例,电子设施设备大多数都是“5·12”灾后重建购置,电子阅览室50电脑已使用8年。目前已经建立的分馆都普遍存在设备老化、陈旧的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导致利用率不高。
(五)分馆从业人员缺乏,且缺乏专业技能。一方面随着图书分馆数量的增加,运行管理的工作量也逐渐增多,比如图书管理、借阅、咨询等方面相应的都需要更多的人员。2017年,广元市公共图书馆在编人员仅75人,其中图书高级职称2人,无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个别县乡镇文化站20年未招考1人,甚至无文化专干。另一方面已经建立的分馆缺乏专人专职管理,多数是由乡镇文化站(室)专干兼职,整体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三、总分馆建设举措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到2020年底,各縣(市、区)要基本建立起上下联通、结构合理、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才能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完善的服务,才能使广大基层群众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质量显著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一)筹措资金,保障分馆建设。一是将总分馆体系建设所需场馆、设施设备、文献采编、日常运行、业务活动、人员及免费开放等经费,列入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制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街道(社区)图书馆、各机关事业单位图书馆、民营图书馆、24小时智能书屋、农家书屋为补充,大型企业、高校图书馆加盟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三是利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契机,标准化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室,将其设为服务点,作为总分馆服务的补充和延伸。
(二)资源共享,吸引更多群众。在总分馆服务体系中实现“一卡通”的畅通阅读渠道,即任一分馆(以县或区为单位)办理读者借阅证后都能在体系中其它分馆进行图书借阅,在任一分馆或服务点所借阅的图书都能够在其他服务点进行还回,形成“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的服务模式,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图书馆,使老百姓不论身居何处都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
(三)规范管理,发挥分馆效益。所有新建好的分馆,其管理权应全部归属总馆,由总馆统一调配人员,统一控制经费,从技术支持、制度建设、服务质量、业务规范、后勤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真正做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集中统一归总馆进行管理,实现馆内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高度统一。
(四)培养人才,提高服务水平。一是要着力引进具有高级职称或高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图书馆研究方面的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要善于使用社会人才。采用单位聘用制、项目聘用制、签约制、兼职式、志愿者等更灵活的用人机制,吸纳社会优秀人才为图书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