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保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251-01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说,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但对智力的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那些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成才,除了本人自身的智力因素外,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郭沫若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法国大文豪雨果也说过:"艺术大道上荆棘丛生这是件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者除外。"这些大家所说的"勤奋"、"坚强"等均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我个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语文科的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更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认为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情感、意志、性格等几方面进行培养:
1.要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那么,什么是情感?卢家楣等主编的《心理学》中说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情感相对成熟,但时常处在矛盾状态中,虽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时常易于冲动。因此,加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调节学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是十分重要的。而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千姿百态的文学作品,饱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情真意切,真挚深厚,往往会打动学生,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到情感之美。
2.要注重意志因素的培养
意志力是为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上自觉克服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杨成章在《语文创造教育学》中指出:"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行动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即它是自觉地确定目的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而"一个人的意志主要体现在人的忍耐性、坚持性、刚毅性、坚定性、自制力等方面"。由于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意志不稳定,往往表现出问题时,或者积极应对,或者产生動摇、悲观的情绪。意志对人来讲,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培养学生的意志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在语文中,可以借用文学作品中故事,名人格言以及作品中作者的感受等培养学生的意志能力。韩愈说自己的读书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白居易的"昼课赋,夜课书","一至口舌生疮,手肘成胝。"这些伟人和名家的学习经验,流传至今,对当代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启发的,至少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种认识:要把学习搞好,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行。这些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要注重性格因素的培养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个性的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包括对社会,对劳动,对人,对已,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性格是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标志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方向,占个性的核心地位,有好坏之分,故培养良好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中说:"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既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建设人才的需求。社会的发展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更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个性的社会公民。"卢家楣在《心理学》一书中说:"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诸如勤劳或懒惰、诚实与狡猾、勇敢与懦弱、谦虚与骄傲等,都是对一个人的性格的特征的描述。"然而,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除了受到客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主观的个人心理条件以及家庭的影响外,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也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的文学作品都蕴含有丰富的个性特征的人物。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能力,而且使学生时常保持积极、乐观、好奇以及求知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