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摘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既是相互独立的教育领域,也是教育系统中密切关联的子系统,三者之间如果有不协调将会严重制约教育成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和肯定。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07-02
所有人在成长为社会化个体的过程中,教育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拆分为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学校、家庭或是社会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是没有办法发挥其最佳作用的。所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非常重要。三者在时空上循环衔接、相互兼容,体现了教育过程的全方位、无缝隙、无遗漏。只有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协调一致、取长补短,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整体教育效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青少年的教育往往很难发挥出叠加效果,反而出现了教育成效相互抵消、甚至为零为负的现象。
1.家庭教育的永恒性和发散性
家庭虽然有教育的职能,但教育并不是它唯一的职能。家庭这个自然形成的生活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往往比任何人为形成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深刻的多。人们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和影响。
当代家庭通常把孩子学业上的发展与家长自身的面子和孩子日后前途等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的功利目标取向,也就是所谓家庭教育的发散性特征。
2.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和契约性
学校是一个人为的、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场所。与家庭教育相比较,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规范性与契约性。首先,学校教育需要发挥传递人类精神财富和社会文化、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的的社会功能,这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体现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定性;其次,学校教育要根据社会在政治、经济以及道德等方面对社会所需要人才规格的要求,来体现社会发展水平所形成的教育思想。
而在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两种社会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为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社会以一系列规范要求对教学双方进行制约,教师与学生都必须以理性的态度保证自己的行为。
3.社会教育的平台性和依托性
社会对于家庭、学校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大课堂。个体在家庭和学校所学到的是基础性、理论性的知识,但绝不是全部的知识。只有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接触各种类型的人物和事物,才能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社会教育通过营造有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引领未青少年在这个个体社会化的实践平台参加实践活动,同时也配合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并为之提供良好的服务。在教育体系中,社会教育具有平台性和依托性。
4.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①家庭教育决定个体学校教育的起点与水平;
②学校教育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撑与导向;
③学校教育对社会教育起辅佐与优化作用;
④社会教育为学校教育进行反馈与挑战;
⑤社会教育给家庭教育提供环境与条件;
⑥家庭教育影响社会教育的基础及发展。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三种不同的教育形态,在教育过程中应既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联系,既分工不同而又互促互进。
5.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合作
实际上,家庭教育是现实的、具体的,而学校教育是宏观的、抽象的,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社会教育又对其进行一定的制约与影响,最终完成整个教育过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和肯定。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不单单包括三者之间的两两合作更涵盖了三者之间的交叉与合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教育合作探索经验最丰富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作:一是教育功能的结合,即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致力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二是教育资源的结合,家长通过社会教育的学习与交流来增进亲子沟通与促进家庭和谐。三是教育内容的结合,应积极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有强大吸引力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搭建有效平台。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作: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作包括二层次。第一层次是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作,社区是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托和平台。第二层次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合作,其主要途径是资源共享。
同教育形态的两两合作不同,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同时涵盖了三者,意味着三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缺一不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基础作用的同时,重视发挥学校的组织、牵头、协调作用,更用依托社会平台和社会资源弥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不足。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家庭与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支撑点,社会大环境作为青少年的引路者,着眼于未来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推动合作的进程,最终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优势有效整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人才培育,实现教育宗旨。
参考文献:
[1] 韩晓雨. 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的探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 霍丽婷,黄河清.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和谐教育-新加坡 教育合作伙伴概念引介[J]. 外国教育研究。
[3] 赵刚. 《家长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