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家美学思想视角看岳州窑陪葬俑的造型特色

2017-11-20 07:14廖婧唯
中国陶瓷工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走兽胡人家禽

岳 阳,廖婧唯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 岳阳 410076 )

从儒家美学思想视角看岳州窑陪葬俑的造型特色

岳 阳,廖婧唯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 岳阳 410076 )

作为20世纪湖湘地区的新发现之一,又拥有“四最”之称的岳州窑,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出土的文物看,岳州窑大都以青瓷为主,其品种可大致分为日用器皿与形象各异的陪葬俑,如胡人俑、乐舞俑、武士俑、家畜俑等。本文将基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儒家美学思想的视角,赏析岳州窑文化中陪葬俑的造型特色之美。

岳州窑;陪葬俑;造型 ;儒家美学思想

0 引 言

“仁”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仁”从二从人,原是就人的关系而言的。孔子把“仁”当作全德之称 。如果没有“仁”的内在情感,再清越热喧的钟鼓,再温润绚丽的玉帛,都并无价值;内在情感的真实和诚恳更胜于外在仪容的讲求 。所谓“里仁为美”,正是孔子对人内省价值观的强烈追求,由此才衍生出“美善统一”、“中和之美”、“自然的人化”、“大”等一系列美学观点,成为华夏美学的核心词汇。岳州窑的陪葬俑则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极好体现。

1 岳州窑陪葬俑

视死如视生的观点引导着人们在生前为死后的生活而做准备。俑是陪葬冥器,诞生于中国古时候的丧葬习俗,于东周墓中出现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北宋以后逐渐衰落,但仍沿用到元明时期。俑的形象,主要是人物、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少量形象怪诞的镇墓兽等物。俑的质料以木、陶质最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瓷、石、金属制品或纸扎制品等,陶俑中最著名的当属秦始皇的兵马俑,木俑较出名的来自汉墓马王堆。其中瓷俑数量不多,主要出现在长江中游一带,而岳州窑正处于该地带,是洞庭湖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瓷窑。其出土的陪葬俑有上釉瓷,也有无釉陶。这些瓷塑和陶塑出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四类:(一)通体有较薄的青釉覆盖,出现不规则的开片,造型完好无损且光亮如新,细节较丰富;(二)造型完整却因施釉太薄,附着程度不够,伴有局部的脱釉现象(或是因时间、保存环境等原因所致);(三)通体并未施釉,但造型结构完整且有一定特色(特色包括工匠想象的部分或是动态十足、表情惟妙惟肖等);四类则是通体在未施釉的情况下造型朴实且有部分残缺的现象。

2 岳州窑陪葬俑的儒家美学思想呈现

2.1 人俑

岳州窑所出土的陪葬俑中以人俑的数量最多。数量虽多,但其造型的基本特点却如同一辙。无论是奴仆俑、舞乐俑、士兵俑、胡俑、还是仪仗,其体量均不大,无法与真人体量相比较,同时人物造型还呈现出一定的抽象化、概括化特点。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在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墓出土的对坐俑,两书俑相对而坐,两者的手臂被概括为C型等特征。除此之外,仔细观察众多的蹲坐俑与立人俑,则可发现其均给人一种端庄、拘谨,严阵以待之感。如长沙、湘阴出土的唐代胡人俑(见图1),其在保持一丝不苟的直立站姿同时,有的双手合十、有的双手半握拳或持器物,虽然脸上有一抹淡淡的微笑,但整个姿态还是能够让人感受到胡人的一种端庄、尊敬、严肃之感。湖南省岳阳市博物馆中的胡人俑(见图2),也是站立姿势,但其手的塑造大部分是一手五指放胸前,一手半握拳(或这是一种手自然放松的形态),与唐三彩中所刻画的具有豪迈、自信、野性的胡人形象大相径庭。由此可见,岳州窑胡人俑的造型已经受到了汉文化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更不用说岳州窑出土的汉人文吏俑、卫士俑等的造型特点了。

在这种端庄、尊敬、严肃形态背后体现的是儒家思想中“礼”的观念。而在“礼”的背后体现的是儒家美学 “美与善统一” 的思想。《论语》中有两段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由此可知,孔子追求的是《韶》乐,尽美又尽善。“美”与“善”的统一,在一种意义上,也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美”是形式,“善”是内容。艺术的形式应该是“美”的,而内容应该是“善”的。 由此回看,岳州窑的人俑,在外形上既塑造了人物着装、官帽、发式等写实的部分,又塑造了抽象、写意的一面。可谓是呈现了多样的美,而其所表现的内容则充分体现出礼仪之邦的态度,无论是胡人俑还是汉人俑都文质彬彬,一副谦谦君子的姿态,将“美与善统一”的思想完美地呈现出来。

图1 长沙、湘阴出土的唐代胡人俑Fig.1 Tang Dynasty fi gurines of Hu people unearthed from Changsha and Xiangyin

图2 湖南省岳阳市博物馆中的胡人俑Fig.2 Figurines of Hu people in Yuyang Museum, Hunan

2.2 动物俑

岳州窑的窑址中除了有大量的人俑出土,还有一定数量的动物俑,大致可分为家禽类与走兽类。正所谓六畜兴旺,家禽是人们生活富裕、幸福的象征。而走兽与人类之间经由最初的敌对关系,到后来则被人类所驯化,因此一直是陪葬俑中的重要角色,其造型特色值得考察。长沙咸家湖出土的青釉走兽与家禽俑(见图3)和长沙、湘阴出土的唐代素胎走兽与家禽俑(见图4),外形古朴、栩栩如生,虽出土的具体位置、物种、大小均不相同,但仍具有某种一致性——跪地式造型,或许这就是时代的烙印。至今为止,在中国出土的陪葬俑中,完全的动物形态做跪地式造型并不常见,即便是在汉景帝的阳陵俑中大量出土的走兽与家禽,其造型也是站立式。或许基于儒家的美学视角才能对跪地式造型进行较好的解读。

正所谓“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忘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物理而物失之也?”(《荀子•天论》)荀子认为自然界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与愿望为转移,但人在自然界面前并不是无所作为,人可以利用、改造自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人类谋求福利。

图3 长沙咸家湖出土的青釉走兽与家禽俑Fig.3 Celadon statues of beasts and fowls unearthed from Xianjiahu, Changsha

图4 长沙、湘阴出土的唐代素胎走兽与家禽俑Fig.4 Undecorated Tang Dynasty statues of beasts and fowls from Xiangyin and Changsha

图5 长沙咸家湖出土的青釉镇墓兽Fig.5 Celadon animal tomb guards unearthed from Xianjiahu,Changsha

不难发现,这种跪地式造型既体现了儒家美学思想,表现在动物与人之间的主仆关系(人类处于生物链顶端),驯养与被驯养关系,其中又体现了动物的人性化特征,这与杂技表演中的动物,由于被人类驯养、训练之后,能够做出与人类相似的动作,而给人感觉亲切、滑稽的效果是一样的。此时跪地式造型的走兽与家禽仿佛是被注入人性的某种品格而自愿跪地。当然,动物本不具备人性的品格,这一切都归功于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从而营造出动物具有“礼”的品性。这正与荀子“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不谋而合。

2.3 镇墓兽

楚墓中特有的镇墓兽,是冥器中的精品,在地属楚文化的岳州窑的窑址中也有少量出土。为了保护墓主人免受野鬼恶鬼的侵袭、避开歪风邪气,镇墓兽的外形往往被塑造的十分狞厉,有的张着血盆大口,有的张牙舞爪、有的怒发冲冠等,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但在千奇百怪的造型中仍可分出两类,一类是兽身兽首的形象;另一类是兽身人首的形象。长沙咸家湖出土的两尊青釉镇墓兽(见图5)恰巧分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且均为端坐式,圆目瞪眼的直视前方,一丝不苟的为主人守墓,让人产生望而生畏的情愫。而推动这情愫产生的正是儒家美学思想——中和之美。

孔子曾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标准。就是说,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有限度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符合“礼”的规范,是审美的情感。 简而言之就是“中”,处于一种不偏不倚,不极端的位置。而“和”则是指不同性质的东西相互结合,若是相同东西结合,只能是“同”,是一种重复。图5中的两尊镇墓兽从头到脚的造型均是由不同性质的物种组合而成,甚至有的部分是工匠想象出来的。正是众多元素的结合,才营造出这种神秘之感;工匠同时又选择运用“中”这种审美标准,让两尊镇墓兽处于一种端坐姿态,有种随时待命的忠诚感,这是一种“礼”的文化,也是一种“仁”的美学,因此镇墓兽所呈现出的造型并没有让人感到极度的惶恐不安或毛骨悚然,反而让人多了几分敬畏之情,这便是孔子的“中和之美”。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岳州窑的陪葬俑中虽包含着丰富的儒家美学思想。当然,岳州窑作为湖湘文化的历史名片,也留下了数不尽的“财富”等待后人去发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当你打开了自己的视角,用跨界的思维去思考,才会拥有更多发现美的可能性,才是真正地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路上。

[1]周世荣. 湖湘陶瓷[M]. 湖南: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8.

[2]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M]. 河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3] 李泽厚. 华夏美学•美学四讲[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4]胡健. 儒家美学思想概要[J]. 孔子研究, 1989 .

Molding Features of Burial Figures from Yuezhou Kiln: A Review from Confucianist Aesthetics

YUE Yang, LIAO Jingwei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0076, Hunan, China)

As a new discovery from Huxiang area in the 20th centure, Yuezhou ware, one of the four oldest types of antique wares, is undoubtedly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all the unearthed artifacts from Yuezhou Kiln, a large majority are celadon wares which can be roughly categorized into household vessels and burial fi gures, including those of Hu people, dancers and singers, warriors and domestic animal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eauty of form ref l ected by Yuezhou burial fi gures from the Confucianist aesthetics.

Yuezhou kiln; burial fi gurines; molding; Confucianist aethetics

date:2017-05-06. Revised date: 2017-05-08.

TQ174.74

A

1006-2874-(2017)05-0051-03

10.13958/j.cnki.ztcg.2017.05.009

2017-05-06。

2017-05-08。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6A090)。

廖婧唯,女,硕士,讲师。

Correspondent author:LIAO Jingwei,female,Master,Lecturer.

E-mail:820094460@qq.com

猜你喜欢
走兽胡人家禽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破山剑
破山剑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中国写实走兽瓷画历史发展及特色研究
釉上工笔走兽瓷画的表现法则探究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对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