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瑞
(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浅谈高跷走兽中“梅花鹿”的表演特征
郑 瑞
(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梅花鹿是“高跷走兽”中的表演形式之一,当地民众将梅花鹿形象加入“高跷走兽”中,以期待在祭祀中为当地民众带来福气、福运等,使得当地的生活更加美好精彩。
梅花鹿;高跷走兽;表演特征
“高跷走兽”是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不仅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代表,也是具有传承我国民俗文化的内容之一。2006年“高跷走兽”被列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显示了国家对“高跷走兽”的重视。“高跷走兽”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盛行,距今已发展、传承了三百多年,通常是在庙会活动时进行表演。
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是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之一,这里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民的生活一直处于简单、平静的状态,当地的经济贸易仍是以集市、庙会的方式进行,因此,集市、庙会在当地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上当地民众对原始宗教信仰的民俗,集市、庙会中就出现了祭祀、祈福等民俗活动,而“高跷走兽”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每年正月二十九这天,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村民会在当地的火神庙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高跷走兽”就是其祭祀活动的内容之一,当地民众通过“高跷走兽”所要表达的是对神灵的敬仰和对未来生活的祈福。
梅花鹿是古典神话小说里的,它是一种温顺的兽,并且还是《封神演义》中燃灯道人的坐骑。我国自古就有“鹿身百宝”。鹿和“禄”谐音,意味着富裕,人们常常以“逐鹿”比喻争天下,鹿成了帝位的像证词。鹿常与寿星为伴,表示长寿。
“高跷走兽”中“走兽”的类别统计表
高跷走兽中的梅花鹿取自《封神演义》中的形象,是小说中燃灯道人的坐骑,由于“鹿”和“禄”谐音,因此梅花鹿代表着福气、福运等,象征着灵气、飞黄腾达、财源广进、儒雅权贵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吉祥之物,清河镇阳城村在庙会中想通过梅花鹿的高跷走兽表演,为当地民众带来福气、福运等,使得天气风调雨顺,粮食五谷丰登等,大则是国富民强、天下太平。
梅花鹿的高跷走兽表演是双人高跷,表演人员要装扮成燃灯道人的形象,前者身着蓝色道衣,后者则身着绿色道衣,头戴道帽,面部还要进行角色形象的化妆,让观众感受到燃灯道人的仙风道骨,同时面部表情要做出从容不迫、安然自得的神态,此外表演人员要做出各种姿势、动作,展现道士的形象和特点,更加深了观众对燃灯道人的仙人形象;梅花鹿走兽的制作要由技艺高超的艺人制作,制作材料有软布、铁丝、草纸、竹板等,制作出模型后对其进行装饰、上色等,梅花鹿走兽的身体颜色以黄色为主,角的颜色是棕黄色,兽头颜色以棕黑色为主,兽体身上均有不同的装饰物,代表着原始宗教信仰和福气、福运。
梅花鹿走兽有三个特点,首先,梅花鹿走兽通常较高;其次,梅花鹿走兽重量较重;最后梅花鹿走兽的颜色较亮。“梅花鹿”的表演过程中,由两名表演人员进行表演,而每名表演人员均是一人饰两角,既是兽上的“道士”,又是兽身本身。表演人员在进行梅花鹿表演时,下半身均是没入兽身中,上半身则是穿着道士服装,扮演燃灯道人和其弟子,并且还要做出各种表演动作,展现道士的从容不迫、安然自得的姿态。梅花鹿的表演难度在于两名演员的配合,两人均是承受同样的重量,又脚踩高跷,脚下的步伐无法通过眼睛进行调整达到协调一致,这需要两名表演人员在表演之前进行大量的训练。走兽表演的时候配合的乐器由花鼓、锣鼓组成。花鼓大致由十五人构成,乐器分别有小鼓、中锣、中钹、小钹、小锣。锣鼓大致由十三人构成,乐器有大鼓、小引鼓、大钹、大锣、勾锣等。
稷山高跷走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一员,稷山高跷走兽的传承必须要具有责任性和保护性。首先要从稷山高跷走兽的传承人开始,将稷山高跷走兽中的精华文化进行提炼,在传承过程中注重保护稷山高跷走兽的精华文化;其次是当地政府对稷山高跷走兽传承的责任和保护,当地政府应根据稷山高跷走兽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创造良好的稷山高跷走兽的良好氛围,保护现有传承人并扩大传承人队伍,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实现全方位保护稷山高跷走兽。■
[1] 李刚.浅析中国的高跷文化[J].辽宁体育科技,2011,06.
[2] 李慧.高跷走兽的文话传承[J].考试周刊,2013,06.
[3] 熊和平.中国的高跷文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02.
(指导教师:唐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