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蓉 吴新腾 邓玉真 赵玉玲 任春玲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数字阅读环境下高职学生课外阅读校园文化建设调查与研究
袁 蓉 吴新腾 邓玉真 赵玉玲 任春玲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在数字阅读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6个学院335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的调查,来探寻适合高职学生课外阅读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为数字阅读环境下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持。
数字阅读;高职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文化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和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为代表的数字阅读时代已经到来。人们乐意用最少的时间,最便捷的方式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介来了解信息,获取知识,其显著特点是网上浏览,浅层阅读,以休闲娱乐为目的,即读即忘,排斥精读研读,拒绝深入思考。在这样的数字阅读背景下,本研究在前期对高职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阅读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媒介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阅读成为高职学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获取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阅读内容更加广泛性和多样性;由于受数字阅读媒体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阅读具有随意性及盲目性,过分追求娱乐消遣,缺乏深度思考。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就业压力阅读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另外,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频率和阅读时长不容乐观,阅读量少。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对这一群体课外阅读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的进行调查,来探寻适合高职学生课外阅读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持。
本研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组在课题立项之前就进行了调研的各项准备工作:项目论证、资料调研、调查指标设计、修改及宣传发动等,并与2015年6月在校园内分发调查问卷。问卷采用纸质问卷形式,主要对象是6个学院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各学院辅导员及本人指导的读书社成员向学生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5份,回收率为95.7%,通过分析,基本上都为有效问卷,详见表1。
本次问卷共有“基本信息”,和“阅读文化建设”两个部分构成,如表2所示,问卷基本覆盖了阅读价值观、阅读障碍、阅读推广方式、阅读文化的建构等。
表2:高职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的项目设计
(一)多数学生认为阅读比较重要
在阅读价值观的调查中,多数高职学生还是认为阅读是比较重要的,觉得比较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的人数很少,详见表3,说明虽然高职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但他们关于阅读的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
(二)高职学生阅读的困难或障碍要引起足够重视
如表4所示,阅读的困难或障碍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达36.71%,这和上文提到的高职学生阅读量少的原因是一致的;其次是“不知如何获得文献资源”,占比25.67%,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受到文献检索的培训,或对文献检索培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一个高职学生课外阅读的障碍是“所处阅读环境或氛围不好”,占比24.47%,这一点在前期进行学生时也有反应,他们不阅读或阅读的很少是因为同宿舍或班级同学都读的少,他们存在着心理和行为上的同质化;其它的阅读的不利因素是“图书馆缺少文献资源或图书利用不方便”,这说明图书馆购书时对读者的调研工作还不够细致,还需加强。
(三)希望加强阅读指导,改善阅读环境
在高职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意见调查中,如表5所示,54.62%的学生希望得到专业的阅读指导,这与数字阅读媒介的兴起有关,数字阅读资源丰富,内容林林总总,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对这庞大的信息量感到迷惑,不知如何选择,阅读随意性很大,因此急需专业人员给与导读和读书方法的指导;其次有近一半的学生希望改善校园的阅读环境,比如图书馆设备、阅读体验,多元服务等方面;另外,有32.23%的同学希望学院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四)阅读推广方式的调查
依托学校图书馆及课题主持人所指导的社团开展的活动,我们进行了开展图书阅读活动题目的设计,详见表6,共有10项,要求学生选取他们比较喜欢的阅读活动。调查显示,在10项阅读活动中,学生比较喜欢的阅读活动排在前三位的有:好书推荐(47.76%)、名著影视欣赏(34.33%)和著名话剧表演(31.04%)。“好书推荐排在第一位”表明在庞大的阅读资源面前,学生急需专业的人员为他们推荐一些好书;名著影视欣赏和著名话剧表演这两项活动集视听于一体,深受学生喜爱,名著的形象化和立体化有助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他们走进经典、了解经典,进而阅读经典,提高阅读深度。
表1:调查对象情况统计表
表3:高职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表4:高职学生阅读的困难或障碍
表5:高职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意见调查
表6:学生喜爱的阅读方式调查
(一)建立有效的阅读教育运营机制
高职学生阅读意识和阅读爱好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教育制度上配合。具体是高职学院在教学文件的编写、制定中,要把课外阅读作为一门高职生的必修的课程,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阅读评价考核系统,设置一定的学分,并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合格,才可拿到学分。在制度的约束下,在课程的引领和要求下,就比较容易形成阅读的氛围,特别是阅读经典的氛围,学生逐步将为了学分而阅读变为真正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把课外阅读真正纳入高职教育体系的轨道上来,而不仅仅是学生的自发行为,才能改善高职学生课外阅读不乐观的状况,营造高职学院良好的阅读风气,推动高职学院课外阅读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数字阅读及交互平台
从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得知,数字阅读已经成为高职学生重要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多表现为“浅阅读”,以休闲娱乐为目的,即读即忘,排斥精读研读,拒绝深入思考。这种阅读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众多学者倡导经典阅读,纸质阅读,反对“浅阅读”。笔者以为,数字阅读是时代的产物,是不可逆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数字阅读,改善高职院校的服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一方面,由于数字、网络资源的碎片化、跳跃性和随意性,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导读系统,提取有价值的数字资源,进行有效集中,综合展现并系统推送给学生。另外,图书馆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网站,在线讲座和专家的博客等,并对相关内容及时更新。另一方面,由于数字阅读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数字阅读平台中的书评功能,经常和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引导高职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提高他们的阅读鉴别能力。
(三)切实有效地开展文献检索的教育
调查分析得出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获取阅读资料,因此建议高职院校图书馆开设文献检索课,教给学生一些书目知识,文献检索技能,阅读方法、各种工具书的使用等内容,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同时也可教授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网络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有效捕捉信息的能力。
(四)开展多样的阅读推介活动
课外阅读推介包括阅读推介和阅读指导服务推介两方面。高职院校应依托图书馆读书社团定期举办一些各具特色的阅读推介活动,比如:好书推荐、读书征文比赛、名家讲座、有奖知识竞赛、名著影视欣赏、名著名篇朗诵、著名话剧表演、图书捐赠、优秀图书评选、图书漂流等,这些活动使得个体的阅读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并能和阅读中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对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既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又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的人才。课外阅读对高职学生的文化底蕴的积淀,道德养成、人格完善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潜移默化作用。在数字阅读已经成为高职学生重要的阅读方式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从课程设置上把课外阅读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到高职教育的轨道上来,弱化“浅阅读”,回归经典阅读;图书馆要切实有效开展文献检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查询自己需要的资料;同时建构数字阅读平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数字阅读;定期开展多样的阅读推介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
[1]王宁平.浅析新媒体时代的阅读变迁[J].传媒观察,2012(4):106-107
[2]王慧秋,陈明华,孙志梅.大学生毕业资格读书认证制度及其运营——一种颇有创意的大学生阅读教育促进制[J].图书馆杂志,2008(11):43-45
[3]麻小红.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方式与图书馆对策[J]图书馆研究,2013(1)78-80
袁蓉,1972-,女,河南汝南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及教学。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阅读环境下高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编号2015SJB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