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寅颖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苏州 215104
运用社交软件优化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以了解自我接纳自我为例
郑寅颖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苏州 215104
以了解自我接纳自我为例,运用社交软件建立多方位全角度课堂交流模式,激发学生的沟通热情和课堂参与度;课堂开展人机互动式学习,方便教师随时收到反馈,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得到关注与评价。
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社交软件;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传统媒介的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课堂讨论等方式也无法覆盖全体学生,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及时参与到课堂反馈中来。信息化学习的灵活性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极易与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相适应。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真正利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与发现的兴趣,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也是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极好路信息化教学手段符合新形势下学生接收信息的心理特点。[1]
高职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较为多样化,活动法、讨论法、角色游戏法、视听材料穿插法、团体心理训练等在课堂中都非常常用。在传统模式的课堂上运用这些方法有的耗时长,材料准备繁琐;有的在学生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场面混乱,不利于教学秩序的维系。信息化教学运用设备进行演示和沟通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极大的节省了不必要的耗时,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秩序下完成某些心理训练。
社交软件的群聊模式能营造一个学生熟悉的轻松交流氛围,实现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全角度的沟通。高职心理健康课所采用的合作探究、情境模拟等教学手段通过社交软件这一媒介也能得到较好的实现。
(一)教学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不强调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以学生为主导去组织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学生为主导组织教学,使教学能够有序进行,完成教学目的,就要突出反馈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提问等方式获得个别学生的反馈缺乏全面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而课后反馈的方式虽然能全面检测学习效果,但是严重的滞后性使得学生的反馈效果大打折扣。社交软件的使用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教师在课堂上高速、全面的获得学生的及时反馈。
(二)教学设计
我把课堂教学设计为情境体验、协作交流、意义建构三个环节。课堂的内容分为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以活动为方式,以社交软件为载体通过情境体验、协作交流实现学生的意义建构。
1.导入
导入的部分通过网络设备来实现,教师播放鳄鱼实验的演示视频,学生在设备上观看,引出“自我意象”的概念。传统的讲授方式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已经习惯了运用媒体的方式获取信息,图文、音频、视频等手段导入新知,既能够调动课堂氛围,也能较长时间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认识自我
通过创设活动“寻人启事”来让学生进行情境体验。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性格、爱好、特长等,写出一则别具特色的寻人启事,匿名发送到QQ群,教师念寻人启事,大家猜是谁写的。以往这一活动的开展通过纸笔书写,放入信箱,教师抽念的方式进行,运用社交软件极大的节省了时间,软件中的匿名模式消除了笔迹、纸张等的干扰因素,使得活动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并且,即便在教师抽念的情况下,学生仍能通过设备看到全部学生的寻人启事,提高了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方便教师浏览所有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点评。协作交流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两个问题来实现,这两个问题分别是“请大家归纳自己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自己的?”“我们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对自己的认识的?”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仍可直观的参考设备中每位同学写的寻人启事,拓宽了解题的思路,提高了解题的效率。过去纸笔进行的这一活动,发放每位同学的纸质寻人启事费时长,且每人只能拿到自己的,无法浏览其他同学写的内容,不便于随时补充新的认知,构建新的知识。
3.接纳自我
通过活动“我的标签”来进行情境体验。请学生思考自己身上贴的最牢的自我标签是什么?为自己写下1-3个标签,来描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运用社交软件QQ群,退出匿名模式,每位学生将自我标签发送到群中。这个活动运用社交软件的优势是教师和每位学生能够迅速浏览全班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发送到群中的顺序也能反映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时的用时长短,便于教师掌握每位学生自我了解的程度,这也是过去纸笔书写所达不到的效果。协作交流的过程分为分享标签与我的故事以及讨论问题“标签是通过什么对人起作用的?标签的作用有哪些?”使用社交软件进行课堂活动的优点还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的交流空间。在以往的心理活动中,很多学生羞于自我暴露,将写好的纸质标签合起来,不愿意与大家分享标签故事,而社交软件是让当下学生更为舒适的网络环境,在设备背后的学生有时会将与日常不同的网络人格展现出来,表现为更开放,更活跃的特点,这也为心理健康课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了便利。
4.完善自我
情境体验的内容为活动“贴积极标签”。请学生通过修改群名片的方式先给自己贴上积极标签,再任意@班级其他同学给其发送积极标签进行互贴。以带高帽、糖弹游戏等为代表的分享赞美活动在心理健康课中不胜枚举,这类活动往往让教师又爱又怕,爱的是学生喜欢,能在活动中收获喜悦与幸福,怕的是场面过于热烈容易失控。而使用社交软件则很好的解决了场面难把控的问题,通过设备为平台有序的进行赞美,既便捷又高效。协作交流的环节是让每位学生大声的念出自己获得的积极便签加以内化。社交软件的@功能很好的对信息进行了分类,使得这一过程流畅进行。
5.课堂总结
学生在设备上观看教师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梳理,一人一机的模式较于传统的集体观看投影,更清晰方便,也更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后环节,大家戴上耳机,根据教师录制的音频进行冥想训练。冥想训练是对环境要求极高的一个心理训练,学生通过设备的输出戴上耳机,互不干扰,能够更好的进入冥想状态。
(一)人机交互,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是起到演示的作用,还可以充分发挥人机交互的功能。[2]通过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构建网络教学场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每个人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二)开放的网络环境是一把“双刃剑”
社交软件营造的网络环境虽然能够弱化课堂的严肃氛围,使学生更开放更包容的自我呈现,但是自我暴露难免会引发创伤,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过创伤经历的学生,这就提醒教师在使用社交软件进行课堂交流的过程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对于一些学生的暴露要做好应对和保护。一些自我卷入过多过深的活动是不便于放到社交平台来进行的,教师也要在课前做好筛选工作。
网络空间广阔,信息资源丰富,已经逐渐成为当下学生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但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得部分长期游走于网络甚至迷恋网络的学生出现人际关系障碍等问题。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异。课堂,特别是心理健康课堂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即便是在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前提下,仍要保证学生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培养学生与人进行面对面人际交往的能力。
[1]耿岚.教育信息化在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1)
[2]崔永红.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17,(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