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迈入工业4.0时代的路径探寻

2017-11-17 12:41徐梦阳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工业智能生产

徐梦阳

内容摘要:工业4.0是基于智能制造与生产,通过生产网络化和采用计算机技术制定个性化产品的生产模式。该种模式将科技、人文与经济充分融合,形成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方位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业4.0会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的复兴带来历史性机遇,同时还会推动中国社会、文化的提升。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产生的产业结构性弊端,如低端产业产能过剩以及高端产业创新不足等问题,使得中国还未完全做好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准备,仍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共同探寻工业4.0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工业4.0 经济新常态 产业结构 路径探寻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在“一切以GDP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下,形成了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极大限制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与升级,同时也造成经济结构发展严重失衡、结构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危机过后,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致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低端产业方面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而在高端产业方面则严重缺乏创新,企业将资金过度投入到市场营销,而忽视了核心研发,使得中国经济陷入总量虽大但是质量不高的发展困境。鉴于此,中国政府在2015年8月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表明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新经济的意愿,并将此计划作为中国工业4.0的发展开端。

工业4.0的实质是智能工厂与智能制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法,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社会经济形态甚至是政治体系产生颠覆性革命。在工业4.0时代,社会经济生产将以网络化方式进行生产,采用数字化生产技术进行个性化定制,以互联网智能方式与客户进行无缝对接,消费者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由于工业4.0的智能化将全面解放劳动力,技术、人文与经济将融为一体,社会将得到极大进步。因此,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纷纷提出工业4.0发展计划(见表1)。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中国同样也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相融合的工业4.0经济发展战略。由于中国经济仍处在工业2.0与工业3.0之间,在向工业4.0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如何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克服经济新常态难题,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工业4.0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自“互联网+”提出以来,许多互联网企业借助信息经济时代的东风,不断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尤其是有些缺乏技术含量的销售行业,更是通过互联网渠道的电子商务模式取得了飞跃式发展。然而随着新一轮工业4.0的兴起,一个具有快速计算能力、高速通讯能力、强大控制能力的物联网将逐渐形成,可以实现人与信息、人与机器、机器与信息的无障碍融合,使所有连接到物联网的设备都可以进行智能操作与协同工作,进一步模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而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与生产方式也会随之发生革命式的变化。

(一)工业4.0对供应链的改变

在工业2.0与工业3.0时代,由于社会生产自动化水平较低,再加上生产车间与消费市场彼此分离,市场供应链的冗长导致生产落后于需求,顾客的个性化消费无法得到满足。而在工业4.0时代,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点的智能工厂,可以打通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障碍,实现人、机器、市场的沟通,从而缩短供应链,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工业4.0的供应链形态将以智能工程为核心,在CPS系统的控制下,将集中的组织转变成分散组织,以网点形式分散到各智能机器,社会化生产供应链将全部被纳入智能化物联网中,具体运行方式如图1所示。工业4.0时代的产业链将更加短小,客户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客户直接向供应链系统申请产品,另一方面是供应链处理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搜集与分析客户需求。在产品供给方面,生产厂商依靠智能系统,通过供应链智能处理系统的客户需求,依靠智能机器为客户生产具有个性化的产品服务。该种供应链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中间商,组织生产模式更加灵巧与开放,不但可以加强智能生产厂商对市场的反应能力,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选择生产方式。

(二)工业4.0对生产制造的改变

传统制造产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市场的敏感性不足,大部分制造企业专注研发科技而忽视客户服务,这成为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现有的制造产业商业模式是通过其它企业渠道获得客户订单,客户与制造商之间往往需要经过许多渠道商,导致客户的需求信息要经过多层过滤才可以传到最终的生产企业,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对制造企业的市场判断产生不利影响。而在工业4.0时代,制造商的商业生产模式会将市场需求、产品服务与生产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搜索与整理客户的需求信息,从而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工业4.0经济有助于传统制造业的商业模式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传统制造业在物联网与工业大数据的支持下,可以突破层层中间代理商渠道,实现“扁平化”服务模式,与客户建立由定制到生产再到销售的一体化智能服务网络。具体而言,智能化工厂允许客户自由定制產品的尺寸、包装、功能,通过工业大数据技术对产品进行设计,使用物联网串联与协调各生产设备,进而完成对客户的全程服务。此外,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顾客临时改变需求,智能工厂可以根据新的反馈信息马上停止当前生产活动,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协调各生产设备,按时满足客户需求,让整个研发、生产、销售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化与一体化。

(三)工业4.0对营销的改变

工业4.0时代营销的最大特征是一切从云端开始,通过互联网技术重塑现代营销,历史性的绕过所有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智能设备进行交流并实现无缝联接。在互联网时代,消费人群的消费决策与生活方式不再依靠主流媒体广告,而是通过朋友圈、网站用户评价来决定是否消费。虽然仍有一些消费者热衷于逛街,但是在选中合适的商品时,总会拿出手机与该产品在互联网上的售价进行比较。在日常娱乐消费时,年轻人更喜欢浏览团购网站进行团购,以更加低廉的价格享受相同的服务。并且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消费者对电视与广播等媒体的依赖也逐渐减少,更多的是通过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获得外界资讯与信息。此外,云计算的发展与普及将更加削弱传统媒介力量,通过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依托云平台融合三屏(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微型计算机)创造出新型社会媒体。因此在工业4.0时代,企业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注意消费者在新型社会媒体中对企业的评价,有关企业产品、信誉或者品牌的小小评价,也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endprint

中国迈入工业4.0的困境分析

虽然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并且制造业、工业规模庞大,但由于发展模式与运营方式都过于陈旧,使得社会经济大部分都处于价值产业链末端,缺乏科技含量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中国劳动力普遍从事低技术、机械重复性的低端生产与制造,人才培养后备力量严重不足,迫使我国的种种行业发展都要依托国外标准,更加不利于科技创新。

(一)工业体系转型较慢,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

在工业2.0与工业3.0时代,中国凭借大量廉价劳动力与丰富资源获得西方发达国家的青睐,纷纷在国内开设制造企业,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工厂。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渐丧失,而资源的逐步枯竭使得发达国家又将制造业转向拉美、非洲等新型发展中国家,给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带来了严峻考验。同时,由于国内的工业制造业一直处于产品生产的低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当发达国家的制造工厂撤离后,国内企业难以维持原有水准,甚至还有回落趋势。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与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使得国内工业进入高成本时代,转型难度进一步加大。而且西方发达国家为紧跟经济发展步伐,各自提出工业4.0发展计划,逐步将制造业牵引回本国,这无疑将加大中国与世界经济强国的工业经济差距。

(二)过度注重市场营销,忽略技术资金的投入与科技研发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鼓励各行各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新一轮的发展。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国内企业只是单纯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销售,以互联网作为线上销售渠道,与“互联网+”的本质——通过互联网创造新的产业链相差甚远。如小米手机采用互联网销售渠道,依靠饥饿营销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以数量取胜。但是该公司的产品主要仿照、参考国内外其它手机公司的外型与技术,极少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在国内,由于地方保护,使得企业之间的模仿大行其道,许多企业没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也可以发展的很好,但是海外市场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使得国内许多企业在海外举步维艰。小米公司在2014年因为侵犯其它品牌的标准关键专利,被禁止在印度销售。由此可见,如果一味注重运用新技术进行市场营销而忽视关键科技核心能力的研发,难以帮助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转型与升级。

(三)工业标准化不统一,内部管理难以协调

工业4.0的突出特点是运用智能化设备进行批量式个性生产,因此标准化就成为工业4.0的基础。当前,美、日、德等传统工业强国仍是世界制造业的领导者,中国为听从者角色,一切的生产标准需要以拥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业国家为准。而制造业强国所制定的生产标准往往根据自身优势以及特点所制定,对于工业生产相对落后的中国只能靠引进国外技术与机器进行生产,陷入“引进技术-生产-再引进技术”的困境,无法实现生产个性化创新。此外,工业4.0需要不同行业领域的跨界合作,使得产品的生产方式与管理方法都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断将新的技术融入产品中,生产过程将更加复杂,需要产学研等多方面联合推动再生产创造,因此工业化生产的标准统一显得更重要。

(四)工业4.0基础建设不足,网络安全难以保障

工业4.0作为一种以智能生产、制造、销售为核心的新型科技体系,其核心技术为CPS(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生产,进而使制造产业的各个环节充分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形成工业互联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CPS系统中需要搜集与分析的数据将越来越多,因此高可靠性与高速的信息传输分析通信网络十分必要。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數据显示,我国的网络信息速度与发展水平仅为全球82位,与通信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同时,我国的4G普及率仍不高,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4G的传输、下载速度也明显不同,可见我国的通讯技术与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工业4.0经济时代,所有的生产、人力、物力与生产系统都将与互联网相联系,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安全问题,因此亟需一套具有国际认证的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系统以保证信息安全,并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迈入工业4.0的建议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为迈入工业4.0积极准备,在机械化、智能化与经济政策等方面做出相应部署。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更应当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通过智能创新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不断提升国有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国要提高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必须要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企业进行跨界合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使经济逐步向定制化、个性化与智能化的工业4.0转型。

(一)依照国情完善发展制度,注重新型人才培养

第一,加强国际工业4.0计划交流,参照国外优秀发展方案,制定中国工业4.0基本框架。虽然工业4.0是在2013年提出的,但是早在2010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部署工业4.0发展计划。因此,中国要想发展工业4.0,必然要与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汲取其成功经验。此外,与欧美工业发达强国的技术合作必不可少,并以此为基础搭建我国工业4.0发展基础,参照各国的标准制定中国工业4.0标准,成立专门小组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确立我国工业4.0的制度与机制。

第二,增加基础建设投入,建立工业4.0试验区。由于工业4.0的核心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因此政府除了应当加强对智能化设备的研究普及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布局建设全国信息智能网络,提升移动网络速度,建设信息强国。同时,需要政府与科研机构积极合作,建立彼此互通的CPS网络系统并尽快将其应用于工业领域,加快我国工业4.0进程。

第三,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为工业4.0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只有现代信息技术人才充足,才可以确保中国在转型时避免全部照搬国外发展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4.0发展模式。同时,人才的充足可以有效打破国外在有关智能化的生产、研发等方面的垄断,提升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因此,需要各研究机构与各大高校进行人才培养输送计划,专门开设有关工业4.0的课程与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此外,可以由政府出资将具有资质的优秀人才输送到国外,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与技术,共同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endprint

(二)加快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同领域与产业之间的融合日益增多。在信息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持下,金融、营销、旅游、媒体等行业的合作不断加深,而在工业4.0的技术支持下,跨行业与跨区域的合作更会呈爆炸式增长,产业之间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因此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加快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迫在眉睫。

第一,加速传统行业“互联网+”进程。在“中国制造2025”中,政府明确提出未来10年内的发展蓝图是以智能化发展为主,因此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是中国迈入工业4.0最直接的推动力。不同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有不同方式,比如医疗行业可以将医疗仪器戴在患者身上,通过信息技术与感应技术24小时全天候对病人的症状进行监测,而病人可以通过绑定的移动设备随时查看身体报告,并可在后臺与专家进行交流。第二,加强企业的线下实体店铺建设,形成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运营模式。在线下铺设实体店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进行现场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品牌的推广作用。同时,鼓励消费者体验过后经线上购买,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经营者的库存量并可有效缩减店面,节省成本。

(三)发挥政府领导职能,助推生产企业快速转型

当前,中国制造企业大部分正处于机械化阶段,生产方式与发展模式仍需要依靠“三高”投入,导致经济发展失衡,陷入经济新常态困境。因此,要想改变当前经济发展局面,顺利步入工业4.0,需要政府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并对企业转型进行规划与政策支持。

第一,助推传统生产企业向新兴产业转型,抢占发展先机。在政策上对企业在税收、金融以及技术改造方面提供相应支持。通过政策导向将社会资金投入工业产业,而不是一味由政府出资。同时,通过税收政策与金融工具调整生产行业的投资回报率,让更多投资人愿意对生产企业进行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发展模式。

第二,构建高效服务政府,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具体而言,简政放权取消不合理、调整不合适的行政审批制度,为企业转型提供便捷条件。同时精简政府机构,对承担相似职能的机关进行合并,厘清各部门的职责边界与关系,提升工作质量。此外,政府还需要与时俱进,加强智慧政府与智能政府的建立,开展电子政务业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等手段进行智能办公,提升工作效率。

第三,加强生产企业联动性,搭建多元协同创新平台。首先是基础平台,为企业提供工业4.0的核心技术基础与工艺,化解制约企业转型的技术瓶颈;其次,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对转型的优秀企业产品信息、生产能力信息、生产流程信息、技术参数信息等数值进行搜集,并在平台上共享,为其它未转型企业提供参考;最后,搭建工业4.0智库平台,采用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广泛搜集相关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性的知识与见解。当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行中遇到相关难题时,可以为其提供相应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

2.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3.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4.杨帅.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比较、启示与应对策略[J].当代财经,2015(8)

5.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

6.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

7.邹俊.“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5(11)

8.方晓霞,杨丹辉,李晓华.日本应对工业4.0:竞争优势重构与产业政策的角色[J].经济管理,2015(11)

9.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15(6)

10.李关政,傅勇.工业4.0,银行转型与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J].上海金融,2016(4)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业智能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工业人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