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萍
摘要:《谢谢你们,我的父母》选自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本单元“温馨一家人”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来编写的。
关键词:谢谢;父母;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四年级学生基本是10岁左右的孩子,由于长期以来养尊处优,理所当然地享受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再加上多数家长教育思想上的偏颇,忽视对孩子家庭责任感的培养,孩子对父母的辛苦和操劳很少有体会,也没认识到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日常生活点滴,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教导,父母倾注了无私的关爱,体会父母的辛苦、操劳。(2)感受父母的关爱是无私的。(3)感谢父母,培养从生活细节中去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意识。
【教学过程】
1、爱之足迹。师:同学们你生日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过生日的?
师:其实不光是生日那天爸妈在忙碌着,我们的父母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着。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我的父母(出示板书)
小结:我们每天在父母那儿收获着爱,索取着爱,你们知道,平时父母在忙些什么吗?
2、爱之扫描:(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调查一天中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哪些事?(2)师:早上你看到父母哪些忙碌的身影?谁来说?(3)师:请你数数,你的父母1天中为你做了几件事?10天?1年?10年?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4)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让我们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3、爱之回忆(音乐响起)。(1)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爱的镜头。(父母照顾孩子的生活中点滴的照片)(2)在这些画面中,哪些镜头你的父母也为你做过呢?(3)你有哪些爱的小故事来和大家分享?(4)在你的脑海里还有哪些爱的镜头是你还要补充的?(5)师:养育之恩,无以回报,让我们对父母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你们,我的父母!
4、爱之回应。(1)为了这个家,我们的父母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也是家庭的一员。我们应该怎样做,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2)师:作为小学生,我们除了做家务活,还能做什么呢?
师: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你的话说到了我们父母的心坎上,其实父母最烦恼的就是这些事。
师:这是班级微信群的一段聊天记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爸妈的心里话…(同桌交流)
师:你能给这些同学提提好的建议,让他们做一个“学习上的小主人”吗?
同桌讨论、交流
引导要点:
师小结:我们在管好自己的学习同时,帮父母做一做家务,这就是我们对爸爸妈妈最好的感谢,也是我们爱爸爸妈妈的一种方式。
5、爱之延伸。开展“孝心体验”(1)师:我们现在还是小孩子,父母这样爱我们,我们也爱父母。我们会渐渐长大,而我们的父母会慢慢老去。当我们长大以后,你们又会为自己年迈的父母做些什么呢?(视频:慢慢变老)(2)谁来说说。(3)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父母说吧!来我们一起把这份感动写在爱心贴上。(放音乐)将你最想说的话最想做的事记录在卡片上。(4)分享话语。(5)真高兴,在课堂上老师看到了一群懂事、孝顺的孩子。老师会把你们写的话通过QQ微信发给你们的父母。(6)小结:今天我们懂得了怎样爱我们的父母。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学会爱朋友,爱老师,爱身边每一位为我们付出过的人。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多的爱。
【案例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的设计中,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创设开放、互动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充分回忆自己日常生活点滴,感悟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教导,体会父母的辛苦。从而引发孩子的感激之情,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一点,去学着关爱父母。我的教学思路是:爱之足迹──爱之扫描──爱之回忆──爱之回应──爱之延伸[1]。
仅仅在一堂课上要让孩子想起父母关爱自己日常生活点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回忆日常生活点滴,就成了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难点呢?课前,我组织学生去调查一天中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在课堂上,我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生日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过生日的?”学生们说了很多,我及时引导:“看来过生日很开心,我们的父母很忙碌。”之后我又说“其实不光是生日那天爸妈在忙碌着,我们的父母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着。”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并进入爱之扫描——课前的调查表“请你数一数,1天中父母为我们做了几件事?30天?1年?10年呢?”学生通过数据的计算,震撼地发现,原来父母10年为我们做了三万多件事情,真切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通过数字感性地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为课堂上的情感激发埋下了伏笔。
为了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我循序渐进,巧妙引导,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爱之镜头,加上背景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巧妙渲染,出示了一系列的图片。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氛围,富有感染力,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从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课件出示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些平常小事,这些小事对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但当被一定格,学生从细微中见真情,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同时,我又引导学生进入对家庭生活的回忆之中。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师生共同解读着什么是父母的爱。在细微中见真情,学生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做父母的真不容易啊!感谢父母之情油然而生[2]。
此时学生懂得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也要为家庭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和父母一起,共同创造幸福温暖的家庭生活。自然而然地引出愛之回应“为了这个家,我们的父母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也是家庭的一员。看看听听爸妈的烦恼,引导学生在管好自己学习的同时,为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一直为自己付出的父母。学生的道德行为只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
为了提升爱的层次,我设计了“爱的延伸”这样一个环节,“我们会渐渐长大,而我们的父母会慢慢老去。”让学生说一说“长大以后,我们又会为年迈的父母做什么呢?”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情感再次获得深化体验,把对父母的感谢之情引向课外。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 査明哲.诗性、叙述性与戏剧性——谈话剧“我的父母之乡”[J].福建艺术,2010,(01):36-37.
[2] 刘光鼎,宗道一,朱礼盈,傅铮铮,金筱.我和我的父母及兄弟姐妹[J].党史博览,2006,(04):23-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