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系统构建思路

2017-11-17 16:01郝杨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郝杨

内容摘要: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巨大落差,不仅制约农村地区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妨碍农村地区的实体产业升级,实现双向流通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并促进城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落实。本文从促进城乡双向流通的角度阐述商贸流通机制重构的意义,从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渠道建设及运营主体等方面解释制约城乡双向流通的一系列问题。最后给出优化支持城乡双向流通的物流基础设施、强化其流通渠道功能和打造支持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新业态等系统解决思路。

关键词:城乡双向流通 商贸流通产业 城乡一体化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键期,农村地区流通市场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性严重制约我国将农村发展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究其根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约束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状态,是制约我国宏观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是妨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桎梏。该发展模式具有历史渊源,是由于我国经济向来偏重于实体经济而忽视流通经济,“重生产、轻流通”的经济发展思维妨碍了当前我国城乡一体战略的推进,由此导致城乡两极化发展格局,拉大城乡经济差距,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继而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有效落实。为此,以化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为出发点,以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思路为总纲,积极探讨制约城乡商贸流通中的基础资源问题、渠道建设问题和流通主体培育问题,有利于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机制的建立。建成支持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新机制,健全城乡互通互达的商贸流通新制度,可更为充分地发挥城乡资源禀赋差异优势,有效整合城乡商贸流通资源,使城市流通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有效衔接和互动,切实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

制约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机制问题剖析

(一)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问题剖析

城乡双向流通体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的难点在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乏力。而导致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乏力的首要原因,在于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当前城乡工农业发展关系已然摒弃传统工农业剪刀差机制,转而进入工商业反哺农业时代,其直接表现是工商业以财税为媒介实现对农村和农业的反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供给模式,主要是采取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的多级供给制。首先,由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建立了基于分税制的独立财政体系,各级政府出于自我利益最优化目标,而将本级财政资金投放在能够产生更多税收的领域,忽视对于诸如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项目这类耗资巨大但收益微薄项目的投资兴趣。其次,当前各级政府虽然通过分税制厘清了税权边界,但却未能从法律或制度层面就财政运用领域的职责作出详尽规范,由此导致的财权职责边界不明晰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更多希望在农村地区制造出贫困形象的方式吸引中央资金的投入,并同时将本级财政资金更多运用于城镇地区,以巩固地方税收系统的税源。地方政府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向中央政府的潜在动机和行为导致其在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缺乏内在动力。再次,农村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足问题,不仅与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相关,还与我国农村流通企业缺乏规模效益,农村流通产业需求规模有限相关。农村地区流通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降低了社会投资者对于投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兴趣,由此降低了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吸引社会资金的能力。最后,既有的农村金融系统在促进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负面作用。城乡二元化结构下的农村社会的有限金融资源,通过农村信用社和主要商行在农村分支机构的资金渠道,流入城镇地区并用于城镇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农村地区流通产业缺乏从既有金融系统获取必要资金发展本地流通基础设施,进而持续拉大与城镇地区流通基础设施的差距,妨碍城乡双向流通系统的建设。

(二)城乡商贸流通渠道建设问题剖析

第一,城乡商贸流通的长渠道问题引发长鞭效应。我国城镇与农村商贸流通活动较为分散,虽然各类工农业产品的流通渠道数量较多,但各类产品的经营者分别设立独立的流通渠道,由此导致城乡流通渠道结构配置杂乱,功能定位紊乱,资源整合力度不足。较长的城乡商贸流通渠道结构设计使得城乡商贸流通渠道内部各个业务环节都需保留一定水平的存货,使得整个城乡商贸流通渠道内部保留了巨量存货,导致现有城乡商贸流通系统内部资源的巨大浪费。在此基础上,城乡商贸流通系统内部各个业务环节的组织者通常根据本业务环节对流通市场信息的判断作出采购决策,最多参考紧鄰本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供需信息来修正其订货水平。这种忽视城乡商贸流通系统整体供需状态的决策方式,势必导致城乡商贸流通系统内部信息的不真实性,进而影响城乡商贸流通系统最上层的商品及服务供给者对市场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由此产生的长鞭效应及供应过剩危机将沿着城乡商贸流通渠道系统向上级延展,并且威胁整个城乡商贸流通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二,城乡物流配送系统的二元化问题。当前我国城乡物流配送系统存在显著的二元化发展问题,既有的物流配送资源多集中于城镇地区,包括城郊农村在内的农村地区的物流配送系统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诱发该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地区对农村地区经济所产生的虹吸效应,使得农村地区经济资源大规模流入城市地区,并导致农村地区内部经济的空心化。缺乏有效需求的农村地区物流规模难以形成比较优势,故降低社会投资者对农村物流网络建设项目投资的积极性。

(三)城乡商贸流通运营主体问题剖析

第一,农村商贸流通运营主体缺乏与城镇流通系统对接的资质。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市场经营主体存在经营规模小且运营实力弱的问题,这与农村流通市场经营主体通常为个体商户、农产品经营大户、农产品收购中间商的身份相关。多数经营主体的经营条件简陋且经营方式落后,缺乏在农村流通独立运营的能力。虽然近年来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社迅速崛起,但数量众多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规模较小,市场覆盖率较低,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化流通人才来强化农户在农村流通市场建设上的主导地位,从而降低其为城乡双向流通机制的建设所能做出的贡献。endprint

第二,农村地区流通成本高,降低了实现双向流通机制建设的效能。首先,从制度经济学层面分析,在交易总规模一定的情形下,规模较小的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主体达成同等交易额所需交易的笔数显著多于大规模交易者,这就增加了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交易成本,进而降低农户和各类交易主体的收益水平。其次,小规模交易者的交易频率增加且达成交易的难度增大,从而显著增加了农村商贸流通经济交易的不确定性。更为重要的是,规模较小的农村流通经营主体缺乏与体量庞大的批发商和终端销售商之间展开公平议价的能力,由此导致农村流通渠道内商品与服务的定价权被城镇地区的大规模流通产业运营商垄断,农村商贸流通经营主体只能被迫接受城镇商贸流通经营主体给定的价格。最后,由于农村地区信息网络不发达,农村商贸流通经营主体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商贸流通信息,由此导致城乡间商贸流通业务的供需脱节问题严重,严重降低了农村商贸经营流通经营主体的收益水平。

支持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机制构建

(一)优化支持城乡双向流通的物流基础设施

第一,订立城乡双向流通规划以促使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协同布局。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视野下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是新形势下化解城乡流通协同难题并助力“三农”问题化解的有效途径。通过制定城乡双向流通产业规划的方式,可以将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主要资源和闲散资金吸引到城乡双向流通建设事业中,从全局统筹的角度促成城乡双向流通系统的迅速立项和尽快建成。为确保城乡双向流通规划的有效落实,各级政府有必要在全面加强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施城乡流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战略,这要求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城乡发展实际,建立城乡流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新型运作机制和多元化投资模式。

第二,强化城镇流通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的辐射力。城乡双向流通机制的建立需要从充分利用城市流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优势出发,采取地方政府主导加社会投资参与的方式,大力推动城市流通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的延展,做好城乡流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工作,确保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对周边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推动城市现代流通文明向农村地区的辐射,以此缩小城乡差异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地方政府要着力统筹城乡物流网点布局,既要偏重重点乡镇,又要全面覆盖偏远乡镇,以确保从物流网点实体建设方面保障城乡双向流通系统的建立。各类社会投资者要在地方政府统筹下,着力打造一批市县级的配送中心和中心乡镇级别的配送站点,形成城乡物流联动网络机制。考虑到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资巨大的问题,单独依靠财政支出显然并不现实。各地政府要大力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到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统筹考量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和项目布局的协调性,强调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补融合性,共同促进城乡交通事业的繁荣。

(二)强化支持城乡双向流通的流通渠道功能

第一,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城乡商贸物流双向流通渠道。为有效克服城乡商贸流通系统中供应链信息传播和利用环节的全局不一致性问题,地方政府和商贸流通企业有必要加强商贸流通渠道的一体化建设进程。当前城乡流通体系存在流通网络过于复杂、流通环节数量过多且各流通业务环节之间功能缺乏有效互补性等问题,由此降低了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渠道功能的发挥。虽然工农业商品分布于城乡产供销网络系统中的不同环节,但各业务环节都需围绕该供应链系统中龙头企业来布局其业务内容,并安排其流通节奏。为此,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建设需要重点依托商贸流通系统的供应链龙头企业,协调整个城乡流通系统渠道活动及其功能,以龙头企业的供应链需求为引导,以城乡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纽带,充分激活城镇商贸流通系统对农村商贸流通系统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安排“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活动。

第二,建立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系统。为克服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的衔接能力不足问题,地方政府需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为导向来整合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帮助农村地区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地方政府要以“互联网+”战略为指导,加快农村物流网和互联网的双网融合,强调以物流节点建设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大发展。地方政府可以以双网融合工程为抓手,推动乡村商贸流通市场上网工程,并推动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工程,以此保障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向农村地区的延展,确保尽快实现城乡流通市场的协同发展和城乡社会化共同配送系统的建设目标。

(三)打造支持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新业态

第一,探索支持城乡双向流通的城乡商贸流通直营业态。商贸流通运营成本高是制约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机制建立的主要障碍,采取直营业态来削减中间环节,有助于降低商贸流通成本,提升终端市场消费者价值和流通环节企业收益水平。从农村商贸流通端分析,当前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经济仍沿袭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以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为代表的小农模式缺乏运营实力,无法获取规模效益,难以适应城乡融合式发展格局下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为提升农村商贸流通经营主体的市场参与能力,地方政府应当大力培育农村商贸流通经营主体,以增强处于弱势的农村流通经营主体应对激烈市场冲击的能力。各地农村专业合作社应积极发展面向城镇居民的直营业态模式,切实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流通业务的供需协调与价格指导功能,推动面向农户的农产品统一采购活动,采取直接购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统一流通服务,并实施针对城镇居民需求的统一直销业务。农村专业合作社在直营业态领域的探索,将有效降低农产品从农户流向城镇地区终端市场消费者的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大幅缩减农产品流通时间成本和损耗成本,提高终端市场农产品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水平。从城市商贸流通端分析,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城镇商贸流通企业的引导力度,积极推动超市参与农超对接,推动加工龙头企业直接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展开业务对接。城镇地区超市和加工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其在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获取上的优势,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业务,发挥流通带动生产的功用。

第二,创新支持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网络业态。城乡双向流通机制的建设要发挥互联网信息优势,利用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作用,为城乡流通市场中供需双方提供低成本高效对接服务。针对城乡商贸流通系统中因缺乏有效信息交互而产生的供需双方信息误判和由此引起的决策错误问题,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商贸流通商业模式,有利于为城乡商贸流通从业者提供及时、丰富的市场供需信息,从而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网络新业态的建设要求城乡双向流通系统中的供需双方加强在线互动能力,网络平台可以将城乡商贸流通系统中供需双方间的信息交互内容及时向上游流通企業乃至生产企业反馈,以此消除城乡流通业务中的供求不一致矛盾。上游生产者可依托流通网络平台,获取需方市场端的大数据流,从中提炼出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信息,并将该信息反馈到设计方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方的产品加工过程中,增进市场终端消费者的满意率和忠诚度。

1.祝坤艳.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

2.刘维芝.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我国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9)

3.张利霞.城乡商贸流通特点差异及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J].价格月刊,2016(4)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探析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选择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