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和对策

2017-11-17 01:09战,牟霖,2
关键词:舆论网络安全师生

周 福 战,牟 霖,2

(1.大连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辽宁 大连 116024; 2.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和对策

周 福 战1,牟 霖1,2

(1.大连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辽宁 大连 116024; 2.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当前,网络阵地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重点,是服务于网络安全治理的题中之义,也是坚持高校主流舆论引导的重要保证。当前,从国际形势来看,网络已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渠道,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面临威胁;从国内形势来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凝聚高校师生网上共识的任务更加繁重,高校网上舆论斗争更加激烈;从师生思想实际来看,师生思想动态呈现新变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系数增加;从高校自身看来,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亟待提高。为此,高校必须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不断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导向机制、生成机制、管控机制和保障机制。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形势;对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阵地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战场。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又一次强调指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1]科学认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剖析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进而明确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和对策,对于切实加强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是高等学校基于多元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想教育、信息传播、文化生产、舆论引导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总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深化思想认识是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行动自觉的前提和基础。切实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新的时代条件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集中体现为“三个需要”。

1.政治需要: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重点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最直接的体现是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阐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随着互联网进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已逐渐从传统意识形态工作中分离出来,呈现出全面的网络化特征,表现出主体性、创新性、复杂性、多元性、互动性的特点。当前,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其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网络是其重点占领的主战场,大学生更是其争夺的重要对象。网络空间的控制与反控制、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异常激烈。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3]对于高校而言,如果不能充分掌握网络建设管理和舆论斗争的主导权,就意味着放弃了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放弃了人才培养的主动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筑牢高校网上意识形态阵地,对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安全需要:服务于网络安全治理的题中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发表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深刻阐明科学的网络安全观。2016年出台的《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奠定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法律基石和战略基石。高校是网络普及和应用的密集场域,网络信息是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平台,也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基础载体。与全社会相比,高校网络信息化水平更高,且信息重要性强、传播量大、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这些都对高校网络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信息主导权和信息安全成为意识形态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7年上半年大面积流行的“ONION”勒索软件就是利用445端口传播蠕虫病毒,使高校网站成为受攻击的重灾区。在此意义上,开展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推动网络安全教育和安全治理、最大限度地维护网络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题中之义。

3.舆论需要:坚持高校主流舆论引导的重要保证

当下中国,客观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是以党报党刊党台、通讯社为主体的传统媒体舆论场,二是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兴媒体舆论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英国社会学家汤普森也曾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分析必须把大众传播的性质与影响放在核心位置,虽然大众传播不是意识形态运作的唯一场所。”[4]高校网络圈层中“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直接造成了网络舆论的海量信息及主导声音的分散。在此语境下,打通两个舆论场,寻求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是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突出任务。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可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效控制和减少负面舆情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组织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促进两个舆论场共识的形成,发挥健康向上的网络育人功能,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形势与全国形势同步同向,持续向上向好。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为全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坚实根基。但与此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仍然不平静,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复杂的利益格局,对社会思想意识和人们思想观念形成变化的影响难以避免;多样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难以避免;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传统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对冲难以避免。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挑战。

一是从国际形势来看,网络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渠道,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面临威胁。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但是世界范围内两大阵营的对垒和交锋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网络技术和信息优势阻碍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网络文化霸权对我国进行网上文化渗透和文化殖民,始终牢牢掌握着网络信息的主动权、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坚持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企图通过发达的网络,兜售其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与我们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当前,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暗流涌动,竞相发声,如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这些思潮的传播和渗透往往由西方敌对势力策划支持,无时不在与马克思主义展开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和争夺,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复杂而严峻的现实挑战。

二是从国内形势来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凝聚高校师生网上共识的任务更加繁重,高校网上舆论斗争更加激烈。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向城镇社会过渡的转型期,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改革任务艰巨,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增多,这些问题和矛盾在网络圈层中极易发酵升级。一方面,一些国内网络推手大肆进行负面的宣传报道,散布谣言、捏造事实,或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哗众取宠,混淆视听,使高校师生难以辨别真伪,严重影响了政府和学校的公信力,影响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导思想舆论的认同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虽然马克思主义在网络舆论传播中地位仍然牢固,但在有些领域仍然被边缘化、空泛化和标签化,在高校网络空间存在暂时性传播弱化的问题。由于缺少对信息传播的严格把关和审核,网络成为高校各种负面信息的栖身之地,成为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的传播通道,在这一背景下,凝聚高校师生网上共识的任务日益繁重。

图1 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分布 图2 大学生每日上网次数分布

图3 大学生网龄分布 图4 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三是从思想实际来看,大学生思想动态呈现新变化特征,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系数增加。调查表明(如图1~4所示),目前,大学生每周上网5小时以下的比例达77%,每日上网次数2次以上的比例达97%,网龄在1年以上的大学生占比高达57%,其中,娱乐消遣(29%)、获取新闻信息(25%)、交流沟通(25%)和学习(21%)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使用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的大学生占88.9%,92.0%的大学生借此浏览动态、了解信息、发表观点和更新状态[5]。大学生群体(20~29岁)已成为网民的主力,“每日必网”“无网不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真实生活写照。网络在改变大学生学习、生活、思维模式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多变,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还缺乏清醒的判断与理性的思考。在接触西方多元化思想观念时,缺乏一定的政治辨别能力,极易盲目跟风崇拜西方价值观。同时,部分网络平台不需要实名制认证,这给予了大学生更多自由和选择,这与大学生追求个性、叛逆自由的新特征不谋而合,使大学生极易在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流中思想意识混乱、认知能力下降,因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系数不断增加。

四是从高校自身来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亟待提高,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部分高校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监督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一些高校网络课程(如慕课)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覆盖面和使用率不高,开展网络评论工作的评价体系尚未建成;对于网络文章纳入晋级晋升、职称评审评价指标与支撑材料等缺少明确可操作的规定;领导干部和专职工作人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不足,不善于运用互联网有效开展工作;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不够,缺乏必要的实践指导和专业技术支撑;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对网络自媒体运营监管不到位,用网责任机制不健全。各高校二级单位均开设网络平台,但师生网络平台自组织日益多样和分散,各平台受众对象较为局限,缺乏对发布内容的指导和同类整合,没有形成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合力,正面声音不响亮。一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网站存在只建不用、不维护的问题,极大削弱了校园网络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途径和对策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切实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意识形态刚性约束明确清晰,同时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中央巡视工作安排,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逐步建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不断增强。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网络环境,高校必须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不断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导向机制、生成机制、管控机制和保障机制。

1.导向机制: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筑高校师生共同网络精神家园

一是在顶层设计上,高校应制定《贯彻落实<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细则》,健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机制,建立由宣传部门牵头,学工、科研、人事、信息化建设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如图5所示;二是要开展网络发展特点研究,把握青年学生的网络思想行为特点,把握网络舆情的传播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改进创新网上宣传方法和策略,科学运用战略战术,提升议题设置能力,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三是要结合各高校自身历史和文化特色,打造网络文化育人品牌,丰富师生网上精神文化生活,使师生真正成为网络文化的创造和享用主体,有条件的高校应成立一批特色鲜明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从网络文化、网络思政、网络舆情、网络技术等不同方向,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优秀工作室培育工程;四是要整合各方宣传资源,注重结合关键时间节点、社会关注焦点、师生关注热点,以及工作实际等组织策划网络专题学习教育。

图5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流程图

2.生成机制:提升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造高品质的网络文化成果

一是抓好高校信息化建设。高校网络信息化水平是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提升校内网络信息资源的相互协调和一体化,使资源分配能够得到更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不断丰富高校师生网络教育资源。努力形成以学校官方微博、微信为核心,各二级单位官方微博、微信联动宣传的多层级、多渠道的“微博矩阵”和“微信矩阵”,大力拓展学校网上意识形态辐射空间。有条件、有技术的高校还可探索建设学校内部社交媒体平台,打造一个可管、可控、安全、便捷的校内信息发布、传播平台和师生社交平台;二是强化高校网络育人阵地建设,充分依托“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资源聚合、力量整合、协同配合的优势,做好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平台,例如高校慕课、网上图书馆、公共空间、学术资源平台、BBS论坛等;三是建设好高校网上理论学习阵地,着力增强校园网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和互动性,打造一批示范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和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进一步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打造“互联网+理论学习”新模式,扩大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四是打造高品质的网络文化产品,鼓励和支持师生个人利用现有网络技术、校内网络资源和即时通讯工具,制作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开展日常服务和文化传播工作,拓展师生网络文化生活空间。

3.管控机制:强化高校网络舆情管控,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

一是坚持“主动引导,变堵为疏;正面回应,占据主动;以人为本,宽容对待”的舆情处置原则。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制度,成立由党委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和监督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实施,定期研判校园网络舆情形势,及时对突发、重大舆情事件进行研判,作出决策;二是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通过多种平台和渠道对师生开展国家相关网络制度的宣传教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校园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登记、备案工作,完善网络安全防护和信息过滤系统,构建校园网络安全技术防控体系;三是建立多层次舆情信息搜集体系,做好舆情分析研判,准确把握校园网络舆情发展动态,准确掌握师生思想状况,敏锐捕捉具有预警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好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置,规范舆情应对处理流程,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积极消除事件影响;四是完善网络个体自律机制,健全在校师生个人社交媒体认证机制,做好校内网站和网络媒体平台的审批备案,建立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信息发布审核登记制、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不良信息协助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严格网络后台实名制管理,以严密的制度体系构建网络意识形态的良好舆论环境。

图6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保障机制

4.保障机制: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考核评估和激励制度

如图6所示,一是按照“素质过硬,结构多样,相对稳定”的要求,建成一支具有政治素养高、工作责任心强、熟悉网络技术及新媒体传播特点和规律的专兼职结合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立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培训机制,使其能够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网络文化产品制作和网络评论及舆论引导。具体应包括专职工作人员、网络舆情联络员队伍、网络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技术支持队伍等;二是要完善管理考核评估和激励制度,选取试点单位或项目,设立专门经费,用于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的整体方案中进行考评,积极探索网络文化成果的评价认证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奖励办法。研究制订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三是建立和完善工作队伍的选拔、培训、考评和激励机制,研究制订将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情况列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人物评选条件的办法;健全从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的培养机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提升自身素质、工作技能的学习机会,为机构运转、人员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四、结 语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覆盖面广、相互交叉”的显著特点。要想守好高校网上意识形态阵地,就要充分把握环境的变化和要素的联系,在整合各方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形成科学合理、完整规范、实施有力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立完整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有效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打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全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牢牢占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20(01).

[2] 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01).

[3] 杨振武.把握好政治家办报的时代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2-21(01).

[4] 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高括,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286.

[5] 沈壮海,段立国.担当进取自主自信向善向上——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N].光明日报,2015-5-17(16).

TheChallengesandProposalsforUniversityNetworkIdeologyWorkintheNewPeriod

ZHOUFuzhan1,MULin2

(1.PublicityDepartment,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4,China;2.SchoolofMarxism,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

At present,network has already become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work.As a part of network safety,network ideology is the focus of safeguarding the ideological space and guaranteeing the dominance of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in universities.From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through which the western ideology penetrates,which threatens the leading and dominating role of university mainstream ideology in China.From the domestic perspective and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t has become more urgent for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in higher institutions to reach a consensus as the competition online for ideological dominance would be increasingly intens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deological make-up of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new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and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for higher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effective internet ideology work.In the meanwhile,it is advisable for higher institutions to improve its network security,as many weak-areas still exist in terms of internet ideological space management.Therefore,individuals have to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corresponding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issues,and their awareness has to be raised; internet ideological space management system has to be strengthened,and the systematic orientation,production,management and control and safeguarding mechanisms have to be put into place.

university; internet ideology;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10.19525/j.issn1008-407x.2017.04.019

G641

A

1008-407X(2017)04-0146-06

2017-08-09;

2017-09-20

辽宁省社科基金委托课题:“辽宁省高校教师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L15WSZ009)

周福战(197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管理学、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牟霖(1988-),女,辽宁丹东人,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理论宣传科科长,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兼),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mulin@dlut.edu.cn。

猜你喜欢
舆论网络安全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麻辣师生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