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打造“情智教育”品牌

2017-11-17 03:33:28王瑞芹
辽宁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情智弟子规文明礼仪

◎王瑞芹

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打造“情智教育”品牌

◎王瑞芹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他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近年来,实验小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底蕴,积极打造“情智教育”品牌,从“细”字着眼,在“精”字上下功夫,构建了一整套具有“情智”特色的育人体系。

一、营造环境文化氛围,让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

学校以“秉承传统文化,打造情智校园”为主题,努力营造儒雅的校园环境,先后投资几十万元,营造了无处不“孔”、无“儒”不入的传统文化氛围。依据“一楼一主题,一层一特色”的原则,分别设置了“徜徉书海、走近名人、经典诵读、校园掠影”等多个文化主题,让学生一抬头就可以接触文化,一转身就可以学到知识。博爱楼北墙用“含爱生情怀,有育人智慧”几个鎏金大字彰显情智品牌,南墙是情智教师风采墙,主题是“像孔子一样当老师”。启智楼与情智楼之间,建有儒家文化长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文明礼仪小故事》等作品点缀其间。在班级环境中,也处处重视浸润国学的精髓。班级内外看板上,墙壁上,黑板报上,“谜语世界”“京剧脸谱”“巧手剪纸”“书法世界”……每一处角落,每一处内容,都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二、强化课程管理,确保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一)固定课时

传统文化课专科专用,由语文教师承担。除了每周一节的传统文化课外,每周三下午设置为全校性的大阅读课,依托新华书店的优质资源,学校每周安排两个班到新华书店进行经典阅读活动。

(二)编写校本课程

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阅读课程”,编写了低中高年级经典读本,现已形成《情系实小》《书法》《礼仪文化》等13个精品课程。

(三)丰富教学内容

经典教学中,我校采取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低年级以《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为主;中高年级以《论语》《大学》《中庸》《诗经》《增广贤文》《道德经》为主,以此为基础,兼顾教研室下发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古诗诵读。

(四)确定关键环节和关键时间段

1.晨读午练

每天晨读经典10分钟,由班主任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弟子规》等经典,学生每天中午练字10分钟。由语文老师和写字课老师负责训练学生抄写《弟子规》内容,练习中强调运笔的方法以及坐姿,让学生在边读边写中接受良好的传统教育。

2.师生同读

各班每天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经典名句,抄写在黑板一角的固定位置上,每位任课教师上课前都要和学生共读两遍,让经典诵读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

3.亲子共读

学校要求家校合力,共同抓好每天半小时的亲子共读活动。三年级二班孩子们从二年级开始读《弟子规》和《大学》。三年级开始背诵论语,每天晚上家长和孩子一起背诵,孩子们说话、上课的语言有了经典的韵味,不自觉流淌出经典名言。比如:有的孩子嫉妒心强,看到其他同学比自己好就说风凉话,这时,其他孩子会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早晨,有些孩子到校比较早,就在座位上玩耍,其他孩子就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提醒对方要珍惜时间。对有些不能做出榜样的班干部,就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进行劝诫。就这样,我们的学生每天与经典为伴,这些经典自然地流淌进孩子们的血液,让他们朝着谦谦君子的方向努力成长。

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我校五年级四班李文斐,在三年级时背过了《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孝经》《道德经》等经典,现在正在背诵《易经》。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唐树,从四年级开始,每天读经典,背过了《弟子规》《千字文》《大学》《道德经》。如今每天晚上背《易经》《诗经》,中午背《论语》。在家里、车上都用手机放着听,随时随地学习。像唐树这样的例子,在我校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4.建立班级经典诵读国学群

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建起了经典诵读国学群,带领孩子们读《大学》,每天一段,每段读15遍,上传录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孩子们慢慢养成了早起读书的习惯。孩子们的变化让家长很是高兴,王子涵妈妈说:“自从晨起诵读经典,子涵比以前起床早多了,谢谢老师给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孙雨欣妈妈说:“雨欣哥哥再有三个月高考,雨欣早起已经习惯了!但是读书的习惯还是老师带得好。”看着同学们的诵读热情日渐高涨,良好的读书习惯逐步养成,我深切地感受到:大道至简,教育的真谛就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每一个家长、每一位老师都是孩子的引领者,教育其实很简单。

三、开展多彩活动,尽显传统文化魅力

活动与教育是一体的,活动是学生得以生长的土壤。学校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载体,以传统文化活动培养情智学生。

(一)全校千人经典大型诵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古典诗词更是国文的精髓。为了让这种精髓深入师生的心,我们采取了经典诵读的方式。利用课间活动时间,1~6年级有1080名学生参与,他们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各级部分别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诗经》《论语》。经典诵读让一个个伟大的诗人、圣人,一颗颗高尚的心灵穿越时空,走进孩子的心田。

(二)级部经典诵读展演

学校结合学生行为规范、品行修养,教读经典名言,各级部利用课外时间,自主编排经典节目、上演国学话剧,不拘一格,以多彩形式滋润孩子的心田。

(三)校园读书节

学校充分利用读书节、读写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每年四月份启动校园读书节,十二月份组织读写节系列活动,举行好书推荐、读经典书籍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苔花杯作文大赛、优秀循环日记展览,开展背诵国学小能手和写作小明星评比活动,定期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四)主题社团活动

社团作为孩子活动的主阵地,让孩子们享受到了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老鹰捉小鸡、贴树皮、莲花座等这些几乎失传的游戏又重新焕发生机。书法社团、美术社团、葫芦丝社团、合唱团、铜管乐队、舞蹈社团、太极拳社团等等40多个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乐园,从此他们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因材施教成为了现实。

(五)小学生文明礼仪操比赛

文明之国,礼仪之邦。《礼记》有曰: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少先队以此为契机,举行了文明礼仪操比赛、文明礼仪优秀班级和校园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学生真心体会到“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落到实处,落到行动上。

四、借力课题研究,助推学生管理

我校以课题“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中小学德育整合研究”为载体,在课题引领下,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对学生的体验式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今我们常有同感,现在的学生很难管,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着独生子女的普遍性问题:缺乏爱心、自私、不尊敬长辈、合作与分享能力差等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反思。什么是教育?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教”从字形结构上看是“孝”+“文”,是孝文化,无孝不成教。“孝”乃“教”之本。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学会做人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家风是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为此,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孙连英、李玉梅、董永旭等老师到校为家长做“好家庭好家风好孩子”专题系列讲座,以家长的成长引领孩子的成长。用鲜活的事例、有趣的游戏、发人深省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娓娓道出家教的秘密,指出家庭教育的本源,为家长们开出药方。家长们受益匪浅,由衷地说:“实小这是给我们家长补课呢,这样我们就拿到了合格家长资格证了!”

结合课题研究,学校设计的《弟子规》日常践行调查问卷,让家长也一起学习《弟子规》。在取得家长的一致支持后,由家长监督落实孩子每天在家中的表现。班主任通过QQ群等方式检查督促落实情况。每周根据孩子的真实行为细节,与家长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看孩子是进步还是退步,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因评价有始有终,学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文明礼仪方面取得了突破。孩子们在家孝敬父母,积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擦桌扫地;在“父亲节”“母亲节”这些节日里更懂得感恩,为父母、长辈制作精美的礼物。

同时,学校下发了“为爱力行”倡议书,组织了“传统文化伴我成长”VCR短片及摄影活动,把身边讲文明、讲道德、力行《弟子规》的举动抓拍下来,参加评选。学校还要求每一名教师都把《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树儒雅之风,养浩然之气,育博学之人,造有用之才”,让传统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旋律,让“情智”气质成为师生的名片,在这样的能量推动下,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丰富师生传统文化教育,倾力打造具有丰富内涵的“情智教育”品牌。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情智弟子规文明礼仪
情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域样本
江苏教育(2021年71期)2021-12-02 08:18:34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6
激趣写作,构建情智并融的作文课堂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弟子规
弟子规
读写相结合 情智共飞扬——以人教版第十册为例浅谈读写结合的策略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37
弟子规
不懂礼节
好孩子画报(2014年4期)2014-04-26 04: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