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记电影中的主流文化观

2017-11-16 02:41张青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电影文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阿甘普世英雄主义

张青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美国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并成为美国传播主流文化的重要途径。凭借电影这一跨国际、跨种族、跨民族的媒介,美国将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从文化来说,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依赖于这个国家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但并不是拥有的文化资源丰富这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就高,而只有当这个国家的文化拥有广大的影响力,能够被其他国家或民族所接受时,其文化软实力才能得到提升。因此,美国正是通过将本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理念蕴含到电影这一媒介中,发挥其在传播上的优势,从而实现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霸权地位。

传记片的内容,或截取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生平业绩,或选择重大历史事件,更容易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主流文化观念。同时,电影人从当下视角出发,会在传记片的创作过程中自觉地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重新审视,而这一过程,也包含着创作者的文化观念的影响。由此可见,传记片是承载主流文化观的良好媒介。传记电影作为美国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类型,在传播美国主流文化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美国传记电影与主流文化的关系,然后从个人英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个方面来分析美国传记电影中的主流文化。

一、美国传记电影与主流文化

电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娱乐方式,具备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理念。美国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有着商业性和文化性两大特质,不仅在塑造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助于美国主流文化的传播,在提升美国文化软实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美国传记电影在传播美国主流文化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传记电影作为美国电影中的经典类型,通常以讲述美国经典人物一生的故事,来表现美国特定的历史和文化。传记片在讲述经典人物的事迹时,往往会将人物的不平凡经历与时代的内容贯穿在一起,以此来传播美国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传记电影作为影像文本,其中既包含着纪录片的真实感,也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虚构,从而满足艺术上的真实。美国传记电影,正是通过各种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电影情节,同时借助各种生动、逼真的场景等,凸显经典或者传奇人物的伟大经历,来展现美国的价值观念。如,传记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1984)中的莫扎特,虽然卧病在床并且身体极度衰弱,无法书写,但是他也坚持不懈地通过口头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影片中的莫扎特虽然是天才,但他的奋斗过程也是从未停止的。影片以此来表现人人平等的思想,旨在鼓励人们机会是均等的,只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再如,《美丽心灵》(ABeautifulMind,2001)中的数学天才约翰·纳什,虽然承受着精神疾病带来的孤独和寂寞,但是他坚持不懈地工作,并与疾病做抗争,作为回报,他获得了情感上的丰收以及工作上的肯定——获得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传记电影将艺术与文化完美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电影在视听上的效果传播美国主流价值观念。

其次,普世价值观念的融入成为美国传记影片能够传播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一部电影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中讲述的故事是否符合大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能否引起大众情感上的共鸣。美国传记电影之所以能够有助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和主流文化的传播,正是得益于影片中所蕴含的“普世价值”。普世的价值观念指的就是所有人类能够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但是,从本质上说,绝对的普世价值观是不存在的,因此,通常所说的“普世的价值观念”也是相对而言的。由于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民族传统,因此在对一些价值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人性中某些共通的地方决定了,人们对于一些文化价值观念的理解也存在相同之处,这也是“普世的价值观念”存在的基础。如,《间谍之桥》(BridgeofSpies,2015)根据美国律师詹姆斯·多诺万的真人真事改编,在交换战俘事件中,多诺万对待苏联间谍阿贝尔的态度是值得深思的。多诺万没有简单地将阿贝尔当作敌人,而是将其当作“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来为其进行辩护以及实施战俘交换计划。同时,多诺万还营救了扣押在民主德国的美国学生。多诺万指出,第一,民主德国扣押的美国学生并非间谍,放走他并不会让民主德国有损失;第二,民主德国这样会导致苏联无法得到他们的间谍,让民主德国无法向苏联交代。在多诺万不留余地且又合情合理的说服下,终于使“一换二”的计划得以完成。多诺万在交换战俘事件中的不断斡旋,体现出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观。美国传记电影在传播美国主流文化上的突出作用,正是得益于影片中对于普世价值观念的演绎,而美国又不同于其他国家,有着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因此其在主流文化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

二、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主义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而最能凸显美国个人主义思想的便是英雄主义。从本质上来说,英雄主义来源于人们对于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危机,想要借助过人的能力来缓解所处困境的美好愿望。当然,绝对的英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英雄主义存在的价值就是要通过塑造英雄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这种模式在美国的传记电影中根深蒂固。

在美国传记片中,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随处可见。与社会主义所崇尚的集体主义不同,个人英雄主义成为美国主流文化的一种突出体现。如,《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Now)里孤独的头领库尔兹上校,《美国队长》(CaptainAmerica)里意志无法撼动的斯蒂夫,《蝙蝠侠》(Batman)中的布鲁斯·韦恩等,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在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观念里,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与他人没有关系,更无关乎集体的利益。以《阿甘正传》(ForrestGump,1994)为例,美国社会对于个人英雄主义极为推崇,尤其是阿甘这一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成为美国主流意识文化形态中的精髓。影片中阿甘的种种行为都将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阿甘最初的奔跑虽然是在逼迫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之下,腿部有疾病的阿甘独立完成了;在橄榄球比赛中,阿甘几乎是凭借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对抗了整支球队;在环美国的长途奔跑中,阿甘也是独自完成的;越南战争中,也正是阿甘的独自奔跑才拯救了战友们的性命,这一系列关于阿甘的描写,将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这一主流文化形成有其深刻原因。第一,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美国最初是由一批备受压迫的“清教徒”所建立的,因为承受了来自于英国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压迫,所以他们极度渴望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滋生了个人英雄主义;第二,价值观念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产生发展自然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古希腊文化对西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得到了美国文化的认同,其成为个人英雄主义的化身,加之美国当时的社会形势需要有能力、有责任的“英雄”来带领人们前进,更促进了英雄主义的发展;第三,从当前来看,美国作为经济、军事上的头号强国,标榜自己是世界和平与民主的维护者,因此在很多国际事务上都表现出一副掌控者的姿态,也就强化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而且,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美国努力地推行自身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电影作为一种跨国界、跨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成为美国传播其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三、新自由主义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性质的国家,与其他国家有着极大的不同:美国是一个充满机遇、自由的社会,在这里崇尚只要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国梦”,或者是获得一定的财富,得到他人的尊重等。而且,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已经从最初的追求自由、民主,发展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的价值体系。

自由主义最初是由经济学思想发展而来的,随后经过一系列的转变和发展而影响到欧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西方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本文所说的新自由主义,指的是自由主义在经过转变和发展之后在当下美国社会仍发生影响的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不仅是美国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内容之一,也是美国精神的突出表现。在美国创作的电影中,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大肆的宣传。其意图是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将本国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到世界各地。新自由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就是个人主义,不仅如此,个人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念的哲学基础和第一特征。

以《逃离德黑兰》(Argo,2012)为例,影片是本·阿弗莱克执导的传记剧情片,其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可以说正是“政治正确”的结果。影片讲述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刚刚取得伊斯兰革命胜利的伊朗人民包围,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长达444天。其间,精通伪装技巧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策划了一个营救方案,成功地将6名美国外交官带离伊朗。在影片中设计了众多情节来凸显美国对于个人生命的尊重,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极大地宣扬了美国“公民权利至高无上”的价值观。例如,当被困的6名美国外交官面临着可能被发现的危机时,影片中所开展的一系列行动:白宫提出各种营救方案;卡特总统发出许可电报;制片人李斯特改变主意为门德兹提供免费的帮助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蕴含了美国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宣扬美国自由、民主、人权被极度尊重的精神和价值观念,这正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一种表现。

综上,由于传记电影中所叙述的故事和人物以现实中的人物和事迹为原型,有着极高的可信度,因此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传记电影依靠其独特的话语方式、情节元素、主题价值等,满足观众的审美趣味,并成为现代美国主流世俗社会、文化最有力的自我观照方式和最直观的立体缩影、文化编年史。观众在观看美国传记电影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国主流文化观的影响,从而弱化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这种意义上讲,传记电影的背后,是文化殖民的阴影。

猜你喜欢
阿甘普世英雄主义
英文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
成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浅析《阿甘正传》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因为《阿甘正传》我来到了美国
藏在心底的自责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
关于“普世价值”的审思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