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钟
艺术语言基本表现手段在讲述中的应用
■陈太钟
“我的教育故事”主要讲述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的得失成败及个人的专业成长过程,要求讲述者具有真情实感并渗透相关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正因为讲述者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由于环境、语境等因素发生了变化,所以很多讲述者讲着讲着就觉得不像是自己的故事了,怎么讲都讲不出当初的感觉,于是语言不够质朴、情感不够饱满、节奏不够鲜明、形象不够生动等问题随之出现。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特向大家介绍艺术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在“我的教育故事”讲述中的应用,艺术语言技巧是角色塑造、情感表达的手段,其基本表现手段为重音、停顿和语调等。
重音是指语句中最重要的、应该强调的字或词。从语言逻辑上判断应该重读的重音叫逻辑重音,由于情感表达需要而重读的重音叫情感重音。有时在同一语句中会出现两个及以上的重音,通常我们会把它标注为重音和次重音。重音不一定重读,也可以弱处理。讲述者应认真领会每个字词的形、音、义,形——字词的视觉形象,音——字词的听觉形象,义——字词的内在含义。总之,我们把最能准确表达语意的字或词称为重音。
重音标注的一般规律:
1.肯定句中的肯定字词重读。例:班里那帮小子到后来都管我叫“阿婆”。
2.比喻句中的比喻字词重读。例:在我心里,你不是班主任,就像我的妈妈,有时候会很凶,有时候又很温柔……(包括排比句)
3.对比句中的对比字词重读。例:我去了,她没去。
4.在复句中,前面重读了的字词,后面若再出现,重音一般落在新概念上。例:……可是你没有那么做,那天的情景都在我心里,我都记得牢牢的,是你改变了我对班主任“凶神恶煞”的感觉……
停顿是指声音的顿歇。停顿一般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情感停顿和心理停顿等。
语法停顿主要指的是语句中标点符号的停顿。由于“我的教育故事”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在故事撰写过程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已经烂熟于心。若是他人作品,必须仔细揣摩标点符号的用意,才能准确体现句子的语意。
逻辑停顿是指语句或语节之间的顿歇。通常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强调某一观点、概念,或突出某一事物、现象,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停顿,通常比较固定、比较短暂。逻辑停顿必须在语节或意群之间,否则就会改变语意或逻辑,甚至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例: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要青菜)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要鸡鸭鱼肉)
情感停顿是指为表达情感所作的停顿。情感停顿是艺术感染力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在情感充沛、内涵丰富的语流行进中,它可以不受标点符号限制,也可以打破逻辑重音束缚,而在某个语节或意群之间停顿。情感表达是主干,情感重音和语调是语流行进的双翼,缺一不可。否则,就会有破句或忘词之嫌。例:有个小子这么写道:/“姐,你前几天指着手机里的照片对我说/‘硕,/你看,/你一年级的笑容多灿烂呀!’/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真的快哭了,/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的,/我累,我痛,我苦!我曾想到不再上学了,可是/我舍不得离开你,/舍不得离开/这个班集体。”
心理停顿是指为强调某种愿望、情感或关注某种事物、现象所作的停顿。心理停顿时除了声音顿歇外,心理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流动和愿望渴求都不可停顿,包括视像、视线都不能游离于语境或情境之外,而应更加强烈、迫切、专注,因为这是观众产生想象、思考和共鸣的关键瞬间,容不得半点儿分心,否则就失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艺术境界了。当然,逻辑停顿也可作为心理停顿的依据之一。例:
我对他说:/“拿掉它,以后/我来当你的红绳!”
我以心理治疗为主,/其产生焦虑、烦躁的根本原因是/自信心不足。
W的性格弱点就是/无论什么事都必须比别人强,/当遇到一定的外界因素刺激时,/便会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语调是指说话时声音的高低、缓急、顿挫色彩。生活中人们的语调色彩丰富、活泼生动,这都源于对具体的人、事、物鲜明的态度和强烈的愿望。在“我的教育故事”讲述中,讲述的是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想要获得丰富的语调色彩,就要通过艺术想象去“再现”当时的情境或语境。也就是像放电影一样用“心里那双眼睛”(内心视像)去播映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把自己再一次置身其中,去感受、体验。有了真情实感之后,属于你的质朴的语言、饱满的情感、鲜明的节奏、生动的形象就会自然流露,故事讲述也就水到渠成了。
语调变化的一般规律:
1.陈述句语调在句中可平可升,表示语句未完,句末的语调是下降的。例:这些小子丫头们马上要升到四年级了,→/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即将画上句号。↘
2.疑问句语调在疑问字词上上升。例:大家都完成得怎么样了?↗
3.祈使句语调在主要字词上下降。例:学生说我给了他们一缕春风,↗/而我想对他们说,→/是你们给了我整个春天!↘
4.感叹句语调在主要字词上下降。例:我愿做你们春风般的妈妈,→/陪你们→/走完这段历程!↘
5.复句的语调比较复杂,须在统揽关联句的语意后作适当变调。例:还记得当年刚进校的时候,→/我带的是03导游班,→/班里那帮小子到后来都管我叫↗/“阿婆”,↗/说我实在太啰嗦了,→/对他们是从头管到脚,→/和他们家里“阿婆”差不多;→//后来08级的学生毕业后→/都管我叫“姐”,↗/一个个都给我这个“姐”→/送来了喜糖和喜帖,→/让我惊喜无比;→//今天照片里的这群12级丫头小子们,→/管我叫“妈”,↗/这个称呼是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的,→/她们说我给她们的印象→/就像是春风一般,↗/有妈妈的感觉。↘
在“我的教育故事”讲述中,重音的放置、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只有协调配合、相互制约才能呈现出语言的创造性、丰富性及表现张力,讲述者须认真研究、反复琢磨才有可能处理好你的故事。
在艺术语言基本技巧中除重音、停顿、语调等基本表现手段外,还包括气息的运用与变化技巧、声音的运用与变化技巧和哭与笑的控制技巧等,待以后再谈。
1.赵沨《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
2.郭溥澜《话剧台词艺术教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