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格二胡作品的润腔特征
——以《江南春色》《姑苏春晓》为例

2017-12-27 00:52徐蓓
剧影月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姑苏春色二胡

■徐蓓

江南风格二胡作品的润腔特征
——以《江南春色》《姑苏春晓》为例

■徐蓓

润腔是中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形式要素,它既是对旋律的修饰,也是对旋律的再度诠释。江南风格二胡作品以地域音乐风格为宗,依托江南文化而存在,并以其特有的音高、音色、力度、速度变化方式,通过绰注、颤音、滑进与跳进以及力度的“收”“放”和速度“催”“撤”,于作品的细微之处得以体现。本文选取了“江南派”二胡名家朱昌耀、邓建栋的两首代表作品《江南春色》《姑苏春晓》为释例。

江南文化 润腔 演奏风格

中国民族器乐涵盖二百多种乐器和一百多个合奏乐种,“以19个《民间器乐集成省市卷》统计,影响较大的独奏乐器有84种,总曲目有2196首。民间器乐乐种216个,总曲目为6572首(套)。”二胡作为拉弦类乐器的代表,音色柔美,善于润腔装饰,因音色近人声而长于抒情与歌唱性旋律,其生存衍变特征具有民族器乐发展的普遍共性,即经历了“伴奏—合奏—独奏”的过程。二胡艺术的发展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民间音乐的滋养,与多民族多元文化间也存在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江南丝竹作为流行于苏南、上海以及浙江一带的丝竹乐,最初在农村民俗活动中演奏,20世纪初以后逐渐进入城市,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参与其中并以“雅集”形式存在。江南丝竹曲目主要包括“民间传统乐曲”、“雅集改编乐曲”和“专业创作乐曲”。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载:“当时苏州等地流行的使用琵琶、弦子、月琴、檀板等乐器伴奏的‘小唱’曲目,一部分即与今各地收集的江南丝竹曲目相同,其中《四大景》《跌落金钱》《到春来》《满江红》等属于此列。”其中“民间传统乐曲”多来自于南北曲小令、明清时调小曲(《满江红》《乌夜啼》《玉娥郎》等)和戏曲声腔曲牌、说唱“板头曲”(《二郎神》《将军令》《柳青娘》《弹词三六》《小开门》《南调》等)。清徐珂《清稗类钞》载:“弹词家开场白之前,必奏《三六》。《三六》者,有声无词,大类三百篇中之笙诗”。“雅集改编乐曲”选择晚清民初流于江浙的以工尺谱刊行的文板琵琶曲目为主体,如《普庵咒》《小霓裳》《汉宫秋月》《月儿高》等。江南丝竹风格细腻、柔婉、轻快、典雅,以二胡、笛子旋律乐器为主的演奏性能发挥充分。二胡在江南丝竹合奏乐的长期演奏实践中形成了“二胡一条线”的审美要求,带有浓郁地方风格色彩的传统江南二胡演奏技法也逐渐成熟。

20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开创了二胡艺术专业化发展道路,二胡从民间传统中脱胎出来,经过百年演变而自成一体。从作品创作到演奏实践,江南风格二胡作品始终以地域文化风格特点为宗,浸润于江南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中,与区域音乐文化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润腔是中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形式要素,它不仅是对旋律的修饰,也是对旋律的再度诠释。既属于一度创作,也属于二度创作。“器乐音乐无论是其诞生初期还是发展之中,都受到声乐艺术的影响,而声乐艺术则一直受到语言的影响。当然,器乐音乐有其摆脱语言制约、自由发展的倾向,这并不排除它仍有受到语言影响的一个方面”。江南风格二胡作品依托江南文化而存在,并以其所特有的音高、音色、力度、速度变化方式,通过绰注、颤音、滑进与跳进以及力度的“收”“放”和速度“催”“撤”,于作品的细微之处得以体现。本文选取“江南派”二胡名家朱昌耀、邓建栋的两首以江南春天为题材的代表作《江南春色》《姑苏春晓》为释例进行分析。

润腔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即兴产生,它介于音乐创作与演奏之间,既是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又是对作品演奏的二度诠释。江南风格二胡作品的创作与演奏秉承江南民间音乐润腔特色,表现形式和效果上丰富而显著,曲调意蕴透出浓郁而鲜明的江南文化风貌。润腔装饰的形式一般分为音高、音色、力度、速度四个方面,在具体的作品创作与演奏实践中,它们相互交织于音符细微。

以音高为主的变化中,绰注、后滑音、颤音以及音与音的滑进、跳进,断与连,是江南风格二胡作品中常用的润腔方法。

例1:《江南春色》第一部分

绰、注主要指音前的上、下滑音,也包括幅度大小、速度快慢、起音稳定与不稳定、音位前后、音与音之间滑与不滑、音量上是否得到强调等因素。江南风格二胡作品常使用较缓的二度、三度滑音(上、下滑音、垫指滑音等)。例1运用小三度同指滑音,运指轻巧且幅度小,速度音量平缓柔和,具有江南音乐所特有的柔婉细腻曲风,仿佛吴侬软语轻抚于耳边,又如微风吹过杨柳轻垂的宁静水面。

例2:《江南春色》第二部分

颤音又有上下、单多、快慢之分,以及音位的前、中、后滑与不滑和音量、音色的具体变化结合。如例2第4小节,江南民间音乐的旋律进行以曲折圆润的级进为主,常在商音上作上颤处理。

例3:《姑苏春晓》主题

如例3第4小节,在旋律曲折级进中,当遇到向下小三度进行时,常作较轻的滑进处理。

以音色、音量、速度为主的润腔方法,主要体现在力度的“收”、“放”上,渐强、渐弱、突强、突弱、先强后弱、先弱后强以及它们的综合;并体现在速度的“催”、“撤”上,渐快、渐慢、突快、突慢、突慢后回原速等。

《江南春色》曲调来源于苏南民间小调《大九连环》,在精炼的引子之后进入乐曲主题段。

例4:《大九连环》【码头调】主题

例5:《江南春色》引子接主题

引子结束部分由连续的二度、三度级进下行至两个自由延音接带小二度回环倚音的长音,水墨渲染般以气定神闲的揉弦逐渐展开。

例6:《江南春色》引子接主题伴奏部分

朱昌耀先生演奏版本中,在长音处加入以《大九连环》主题的弹拨乐伴奏,与二胡音色形成浓淡相宜的映衬。

例7:《姑苏春晓》第四段

此段为《姑苏春晓》全曲的再现段,以主题的拉宽变奏展开。揉弦采用揉压结合的方式,幅度力度较大,同时要求运弓力度饱满,速度稍快,用以表现作者对江南锦绣风光的激情赞叹。值得注意的是,此段尽管在揉弦力度和弓速上作了特殊要求,其音乐旋律及音色处理等方面虚实相和,依然融于江南音乐文化的审美标准中。

江南风格二胡作品的润腔方式来源于吴侬软语的方言语调,来源于柔婉细腻的时调小曲、唱腔曲牌,来源于“轻、柔、细、雅”的民间乐种伴奏合奏的实践。润腔对于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和地域音乐色彩的展现无疑是于细微处见其意味深长。乔建中先生在《历史音响与20世纪胡琴艺术的文化建构》中就当代演奏家与前辈演奏家的接力曾提出特定时间“向后看”的观点,即向前辈学习其“风格的醇厚、味道的浓郁、人文的气息、歌唱抒咏性的发挥”。润腔能力体现着演奏者的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当代二胡演奏者融于传统而承于现代,更应“向后看”。

[1]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录·中国传统器乐与乐种卷》册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5月版,17-18页。

[2]欧景星《论二胡表演艺术中的腔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04。

[3]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华乐大典·二胡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

[4]宋飞《中国江南音乐风格二胡作品演奏特点述要》,黄钟2015.03。

[5]李祖胜《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04。

[6]王佳茜《二胡江南风格的研究》,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05。

[7]乔建中《历史音响与20世纪胡琴艺术的文化建构》,音乐艺术2015.02。

猜你喜欢
姑苏春色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一城一心,原创歌曲《姑苏同行》致敬苏州
春色
梅园春色渐显
二胡悠悠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姑苏小巷
一“团”春色
一把二胡
春色几许(简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