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建筑构造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研究

2017-11-15 22:43许方伟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高职教育改革

许方伟

摘要:高职专业课课程考核评价,要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为改革的终极目标;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施项目化教学;在能力本位观念指导下,实施“一对一”考核,从中树立科学考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构造;考核评价;改革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教育理念逐渐形成,诸如素质教育、能力本位教育、工学结合等等。与之对应的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三是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又切实可行,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和实现教育教学根本目的的考核制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筑构造》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它主要研究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目前的考核评价方式基本上是高中考试制度的延续,由于其导向功能发生偏差,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考试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注重过程的组织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忽略了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考试制度不能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考试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期末的一次考试决定学生学习成绩,考试方式固定,现行的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考试计分方式不科学,目前高校大多采用百分制,教师阅卷只注重判分,不重视对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反馈及改进教学,使学生只重分数不重能力。(3)教师自由空间小,不利于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考”。高职专业课课程教育的目的除传授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自我判断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优良素质。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和我的课程团队从2016年第一学期开始,首先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建筑构造课的考核评价进行改革试点。通过这几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收获颇大,感受挺深,效果较好。

1 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为改革的终极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建筑构造课程学习中,采用学生自我考核。学生自我考核分为两个步骤进行,主观部分由每位学生按比例自己的课程学习内容评分,促使其达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目的。客观部分由同班同学在课程学习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情况予以考评。这样,主观考评和客观考评相结合,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学生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也才能激发起其今后爱岗敬业的热情。还有一个就是实践实习考评。高等职业教育有着与其他高等教育不同的特性,突出的就是强调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次数,本课程的实践重要环节是“认识实习”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第一线”,深入到建筑工地锻炼和提高自己。课程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考核和学生的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发放和填写“课程实践实习情况考核评价表”等方式,请实践单位和带队实习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应用情况予以评定,并记入课程总成绩之中。

2 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施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实施时要以任务引领的方式进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建筑的构造知识,熟悉各种构造的应用及特点,完整地了解结构、施工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具备结构、施工方面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能运用建筑构造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绘图技巧,识图能力以及查找资料的技能。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课程团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设计三大项目、十三项任务。明确任务要求,授课中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以任务完成的情况计入平时考核。

3 采用“一对一”最终考试

最终考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应用能力考查,采用综合识图的方式进行。一位主考教师考核全班每位学生,限时答题,当场评定。对于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给予一次补试的机会。如果学生补试时依然没有通过,则期末考試成绩不合格。实施中,我们团队采用的是选择三套结构类型不同的图纸,给予编号。根据授课内容和平时的任务训练设计出10个问题,也给予编号。学生抽取一套图纸和5个问题,并当场回答问题,考试时间为15分钟。考试成绩以正确率和完成时间为依据得分。考试中,主考教师负责判定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另有一名教师或其他班级的学生帮忙计时。每名学生都有一张考核表,教师记录下抽的题号、完成时间和成绩。

我们对高职专业课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包括感悟与体会,但要走的路还很长。为此,学院提出“扎扎实实抓教改,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点,应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真正达到教、学、考三者和谐统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沈璐.高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

[2]金颂文.对项目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

[3]候志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5(23).

[4]张磊.基于专业课程的理工类大学考试改革探索——以电气专业某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高职教育改革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