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兰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方便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份这两年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237例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前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舒适组,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比较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舒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较比常规组的93.04%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比常规组评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利于患者的病情治疗的配合以及护理工作的发展,临床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有效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舒适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9(b)-0133-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comfortable nursing mode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237 elderly patient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The o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comfort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and different admission time. 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care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comfort group was 100.0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of 93.04%,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core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mfor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fort care mode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s better, the indicators of patients are improved obviousl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s greatly improved,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cooperation of pati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work and the increase of clinical nursing satisfaction,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ective reduc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fort care; Effect
心力衰竭是临床心脏疾病终末期的阶段表现,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病症,一般临床表现为左心心力衰竭作为开始[1]。是由于患者的各类心脏疾病,造成心脏的负荷加重,其收缩、舒张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其心脏的回流血液不能及时的全部排除,引发的一系列的循环障碍;患者由于血液供给新鲜的血液不足,耗氧量受到影响,并发一系列的体征被称为心力衰竭[2-3]。其中按照心力衰竭发生的速度、严重程度等一般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多发人群[4],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的开展也非常重要。随着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的逐渐提高,舒适护理这一理念逐渐应用与临床,该文主要研究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特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份这两年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237例为该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筛选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237例为该次研究对象,该院自2016年初开展舒适护理,2015年收治的患者115例为该次常规组,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61岁到85岁,平均年龄(76.25±3.61)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8±1.9)年。2016年收治的122例患者作為舒适组,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61岁到84岁,平均年龄(76.81±3.16)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9±2.1)年。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积极的治疗以及合并症的治疗,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给以常规的治疗护理,生活护理。舒适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心理舒适干预,在治疗期间多与患者沟通、交谈,充分尊重患者的表达及诉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各个治疗阶段均将治疗效果准确向患者加以说明,并予以适当的心理暗示,帮助患者坚定对抗疾病的信心,以促进治疗依从性提升;此外,还需和患者的家属做好沟通并达成共识,给予患者家庭的支持和关爱,用家庭的温暖将患者带出心理误区。用药、饮食及运动舒适护理,根据季节及患者病情变化并结合其喜好与身体状况制定饮食计划,教会患者如何科学搭配食材,说明饮食禁忌,并指导其合理饮食,嘱咐其在治疗期间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并严格限制脂肪、钠盐、胆固醇的摄入[3];饮食应少食多餐,并积极向患者介绍饮食合理性的重要作用。详细说明患者所用各类药物的用法、用量,合理安排用药时间;患者的住院环境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定时消毒,控制病房的噪音分贝,协助患者进行舒适体位的休息;有缺氧情况的患者及时进行吸氧处理。对患者的住院环境可多摆放绿植,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疏导其不良情绪。待患者病情稳定时鼓励其适度参加活动锻炼,锻炼时间与强度需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同时绝对禁止剧烈运动。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比较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价。
1.4 判定标准
生活质量评分通过对健康状况、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方面的评分,单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出院时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满意度调查包括入院接待,住院期间,总体评价3个方面,共20项,评价分为5个标准,5分很满意,4分满意,3分可接受,2分不满意,1分很不满意;满分9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95~90分为满意,9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舒适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比常规组评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各项指标情况比较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舒适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舒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较比常规组的93.04%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的表现,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治疗期间的舒适性等可以有效的提高,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对待病情,接受治疗和护理[5-6]。该院舒适护理工作的开展是围绕台湾学者萧丰富先生提出的舒适护理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并推出[7],舒适护理的理念主要以患者的身心的舒适性得到提高为主要目的。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机体的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受到病情的影响,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负性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机体状况等均有一定的影响[8-9]。舒适护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的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对其不良情绪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疏导,并指导患者如何判定不良情绪以及自我疏导方式[10]。并且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干净、整洁的住院治疗环境,有效饿提高患者的舒适性[11-12]。对患者饮食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对钠盐的摄入量严密的控制。舒适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患者的细节护理更加注重,将病情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转变,通过灵活的干预手段使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感到舒适,保证良好的身心状态,达到减轻痛苦,提高治疗效率的目的[13-15]。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舒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较比常规组的93.04%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舒适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舒适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比常規组评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结果与李岩[16]在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的结果相符,说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利于患者的病情治疗的配合以及护理工作的发展,临床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有效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亮亮,赵妮.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46-247.
[2] 葛凤英.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728-1730.
[3] 李戬辉.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2):151-152.
[4] 杨琳,李勇.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217-218.
[5] 谢瑞雪.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26-2327.
[6] 张国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3下旬刊):1222.
[7] 王露璇,曾玲俐.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 16(34):285.
[8] 李晓玉.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5,21(9):5-6.
[9] 高月霞.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24):5026.
[10] 耿玉荣.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151.
[11] 庞丹.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大家健康,2015,9(9下旬版):252-253.
[12] 张学娟.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6):174.
[13] 陈洁君.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2):159-160.
[14] 韩荣.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6,35(9):155-157.
[15] 张欣.舒适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1):125-126.
[16] 李岩.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433-444.
(收稿日期:2017-0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