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忠 危夷 张水莲
[摘要]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方便收集2014年4月—2017年3月于福州市第一医院门诊接受诊疗的社区儿童手足口病患儿1 994例,分析其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①流行病学特征:手足口病发病年龄范围在1~2岁时最高,达25.13%;男性手足口病患儿患病率为59.98%,显著高于女性患儿的40.02%(P<0.05);手足口病患儿在5~7月份发病人数最多。②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散居儿童、饭前便后少/不洗手、近1周共用玩具以及有病例接触史4项因素为影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对本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福州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手段。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福州地区;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9(b)-0038-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community in Fuzhou area.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a total of 1 994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Fuzhou from April 2014 to March 2017.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①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was at the age range of one to two years old, up to 25.13%;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for male children was 59.98%,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40.02% in female children (P<0.05); the most frequency period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was from May to July.②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t showed that the scattered children, without washing hands before or after meals, sharing toys for nearly a week and exposure of the case history, the above four factors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affecting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data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in the community,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hand-foot-mouth-disease in community children in Fuzhou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hich has provided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Key words]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uzhou area; Risk factors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其主要特征为:手足口等部位发生丘疱疹等,可导致患儿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循环衰竭以及脑水肿等方面的病症,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在短期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难以控制等方面的特征[2],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预防以及控制手足口病,主要探讨了2014年4月—2017年3月期间福州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从而为该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该研究调查对象数量为1 994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該研究中所涉及的手足口病患儿均方便选取于2014年4月—2017年3月期间福州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人口材料均源于福州市第一医院,调查对象数量为1 994例。
1.2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病例诊断采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之中规定的手足口病例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病例诊断。endprint
1.3 统计方法
利用Epidata3.1建立HFMD相关危险因素数据库,分别采用Excel及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年龄分布情况
由下表可知,手足口病发病年龄范围在1~2岁时最高,见表1。
2.2 手足口病性别分布情况
男性手足口病患儿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P<0.05),见表2。
2.3 手足口病在全年的发病时间的分布情况
由下表可知,手足口病患儿在5~7月份发病人数最多,见表3。
2.4 影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散居儿童、饭前便后少/不洗手、近1周共用玩具以及有病例接触史4项因素为影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具体分析结果见表4。
3 讨论
所谓手足口病(HFMD)主要指的就是由于肠道病毒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而产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人群之中,主要诱发病毒为CoxA16病毒与EV71病毒两种类型[3-4]。强化对HFMD的监测与管理,已经成为各地区医疗机构首要关注的问题。
3.1 国内外流行趋势
3.1.1 国外流行趋势 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区均有HFMD发病的相关报道。如:新西兰于1957年首次关于HFMD的相关报道,之后又从该疾病患者血液中提取出柯萨奇病毒。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美国又有研究者从HFMD患者血液中提取出EV71病毒。此后,在其他欧美等国家均对该病毒进行了证实[5]。日本是有记载以来,HFMD发生率最高的一个国家,在上个世纪,东南亚国亚开始关注该种疾病,也在该地区大量暴发。
3.1.2 国内流行趋势 我国首例HFMD病例最早产生于上海,随后全国其他各地如湖南、湖北、福建、安徽等地也均有报道[6-7]。1985年,HFMD在我国的天津市暴发流行。随后,21世纪初山东省招远市又大量暴发流行。2008年,福建等地大量暴发,例数约为49万例,死亡病例数就有126例,均以学龄前儿童人群为主。
3.2 病原学
目前,有文献报道诱发HFMD的病毒种类数共计20余种。在国内对2008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一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EV71病毒所占的比例在60%以上。郭汝宁等[8]人对福建省各大医院手足口病实验室诊断的802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也得出与如上结果相符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EV71是诱发HFMD最为常见的一种病毒。
3.3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3.3.1 发病年龄 石平等[9]对2010—2012年无锡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发病年龄范围在1~2岁时最高。该研究结果与上述调查研究结果完全相符。
3.3.2 发病人群间分布 在广西2009年报告的45 644例病例中性别分布情况是男女之比为1.78∶1;年龄主要分布5岁以下幼儿占90.52%,2岁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3 岁组和1岁组;职业分布情况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数的72.15%,其次为托幼儿童占报告发病数的24.54%,然后为学生占报告发病数的2.95%,与年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邢广杰[10]对2009年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手足口病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情况的分析结果与张杰[11]的报道基本一致。虽然6个月以内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这个年龄段手足口病的感染率相对来说是很低的,但绝不能忽视这个群体,陈少军等[12]对江苏省句容市2009年手足口病病例分析中最小的患者仅为2个月。总之,好发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特征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散居儿童的构成比最高,其次为拖幼儿童人群,学生及其他构成比较低。
3.4 危险因素分析
众多因素影响HFMD的发病,但目前对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而各地区的危险因素有所差异。郭汝宁等[8]对2008年福建省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农村(OR=2.92)、有HFMD病例接触史(OR=4.53)是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幼儿为散居或托幼、家庭小孩数、人均居住面積、是否暴露于儿保或医院门诊、便后不或少洗手等因素对发病无显著影响。石平等[9]结果显示6个月~3岁、男性、散居儿童、接触时间、不良卫生条件、不良卫生习惯等因素为手足口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而曹立华等[6]研究宁波社区散居病例发现,居住在城郊部是危险因素。也有研究表明儿童由老年人看管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显示: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散居儿童、饭前便后少/不洗手、近1周共用玩具以及有病例接触史四项因素为影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国内外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基本一致,但各地区有不同的发病率;HFMD的危险因素研究较少,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基于此,该课题选择了福州地区作为研究现场,调查该地区HFMD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手段。
[参考文献]
[1] 叶新,于新发,陈思东.福建顺德1365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40(2):52-56.
[2] 常昭瑞,张静,孙军玲,等.中国2008-2009 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7):676-680.
[3] 贺天峰,许国章,易波,等.宁波市2008-2011年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2):188-190.
[4] 魏凌云,彭淑梅.手足口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3):2442-2444.
[5] Hii YL,Rocklov J,Ng N.Short term effects of weather on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J].PLoS One,2011,6(2):e16796.
[6] 曹立华,任敏,赵培利,等.手足口病与气候关系的探讨和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3):227-229.
[7] 蔡剑,吕华坤,林君芬,等.不同临床类别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3):202-205.
[8] 郭汝宁,张正敏,杨芬,等.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5):530-531.
[9] 石平,杨璐瑛,钱燕华,等.2010-2012年无锡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调查[J].中国疾病控制杂志,2014,18(6):577-579.
[10] 邢广杰.2010-2013年开封市顺河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5,31(3):393-394.
[11] 张杰,陈伟,李蓬.2008~2010 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7):157-158.
[12] 陈少军,常心乐,周荣光.句容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0,12(5):18-19.
(收稿日期:2017-0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