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那“凝固的一刹那”
——论阅读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017-11-15 12:07曹海英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板书阅读教学

曹海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2)

追求那“凝固的一刹那”
——论阅读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曹海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2)

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最终形成的板书表现的是这堂课最为精彩的“凝固的一刹那”,它应该就是“画”的艺术。从价值取向上说,板书设计应突出“一课一得”、突出“语文”因素。同时,板书设计应同步体现教学内容、艺术体现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阅读教学

德国18世纪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拉奥孔》中说:“我用‘画’这个词来指一般的造型艺术,我也无须否认,我用‘诗’这个词也多少考虑到其他艺术,只要他们的摹仿是承续性的。”[1]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该是一门诗的艺术,因为它是一个程序性逐步形成的过程;而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最终形成的板书表现的是这堂课最为精彩的“凝固的一刹那”,它应该就是“画”的艺术。

一、板书:“画”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它是一个缓缓流动逐步形成的过程。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最终形成的板书这幅实体的“画”,是颇有讲究的。

(一)板书:微型的审美

板书,既指授课中教师根据需要不停地在黑板上书写,也指下课铃响前黑板上最终的显示。有教师认为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有其艺术审美价值。曾听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说过,他进行阅读教学,在设定教学目标后,备课的过程就是板书设计的过程,完成了板书设计,就基本上完成了备课。

对板书的审美标准,彭小明在《教学板书审美论》一文中归纳如下;其一,形象、科学地反映教材;其二,表现教师健康的审美意识;其三,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2]“美”确实是板书的追求。显然,在这三点中,第一点是其他两点的基础,如果未曾“形象、科学地反映教材”,那么,后两点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形象、科学地反映教材”就是科学地将教学内容作视觉呈现。学生在下课铃响前的一刹那,可以从最终的板书中回顾课堂教学的过程,巩固所学;同理,若一个没有来上课的学生,看到同学抄写的板书内容,也能大致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板书:传统的审美

当今的教育界,往往将电脑PPT课件等“声、光、电”之器称之为“多媒体”,而将板书等称之为“传统媒体”,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顾名思义,“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既包括PPT课件等“现代化媒体”,也包括录音机、幻灯片等“中生代媒体”,更包括板书等“传统媒体”。

实际上,板书有着现代化媒体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此,暂且不说教师优美的书写对学生语文素养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生成的过程,而一般语文教师囿于自身的能力,PPT课件等一旦成型,只能按部就班地播放,很难达到教学生成的效果。也就是说,PPT课件减少了教师随机发挥的灵活性,学生的积极思维难以得到保证。如果是板书,教师就能随时调整,可以达到不可预约的精彩。

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声、光、电”狂轰滥炸的环境里,千万不要迷失自己,请给板书留下一席之地!

板书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当下的现状却让我们的板书走入了尴尬的境地。其一,在平时的编辑工作中,笔者每周大约收到200封稿件,其中关于教学设计的约100篇,而附有板书设计的仅约10篇。其二,笔者经常看到一些公开示范课,能见到有板书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实在少得可怜。其三,在那些“少得可怜”的有板书设计的课堂中,值得赞赏的板书设计很难见到。

二、板书设计:两“突出”

我们知道,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他主体均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板书设计,必须考虑板书设计的价值取向。

(一)突出“一课一得”

当下,为了公开课或晋级考核,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求助百度为常态。图1是笔者在“百度”上下载的一个颇被赞赏的板书设计。

图1

不可否认,这个板书设计确实值得赞赏,因为它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甚至可以说囊括了《荷塘月色》的所有内容。然而,其涉及的内容是否多了些?作为语文教师,可以看出其用心之良苦;但是,就学生而言,又如何通过这个板书去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们提倡“一课一得”,也就是说,一节课只需解决“文”“道”一对教学目标。既然这样,那么,板书设计也该对应。就上面这个板书设计而言,如果背景是一堂课,就该认准一对目标,将无关的内容删除,以使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我们并不反对通过搜索引擎查阅资料,但我们反对不加思考地全盘“拿来”。

(二)突出“语文”因素

某教师执教《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以贾宝玉的活动作为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为“深刻理解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结构特点”“比较深入地理解贾府公子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几个场面,并自然拓展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教师全身心投入,一节课“文”“道”结合,高潮迭起,可谓精彩。其板书设计如图2:

图2

这不能不说是遗憾。教师更应在板书设计中体现“文”的教学目标。为何不在“母亲话里”和“姑妈眼里”前加个括号,里面写上“侧面描写”四字,而在“自己表现”前也加个括号并写上“正面描写”四字呢?实际上,这一板书设计仅仅缺了一步。

三、板书展示:两“体现”

上面,我们分析了板书设计价值取向的维度。然而,这个维度的价值取向仅仅是宏观的要求,具体的过程和方法是颇有讲究的。

(一)同步体现教学内容

王松泉先生认为,板书有着“同步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板书的出现,与教学内容的揭示保持同步。系统板书的显现,一般总是与讲授语言相配合,与教学过程相协调的”[3]。一位资深语文教师曾将他的《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示诸笔者。他的课堂教学目标为:“通过比较研读,较为深入地展开想象,理解文中的比喻、通感修辞手法”;“通过反复朗读,较为深刻地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那份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

第一环节指导散读课文,找出作者主要写的两种景物。(板书:“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中的月色”)

第二环节研读第4、第5、第6自然段,与朱自清《春》中的景物描写作比较,理解景物特征。(板书:“朦胧的美”)

第三环节继续研读第4、第5、第6自然段,体会“比喻”的作用。(板书:“比喻;形象具体”)

第四环节分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两个句子。(板书:“通感;更为形象”)

第五环节研读第6自然段,明白作者沉浸在荷塘月色中的情感。(板书:“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其板书设计如图3:

荷塘月色(朱自清)

图3

这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五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逐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尤其是对板书逐步形成的过程作了清晰的交代。其展示的最终板书,确实是“凝固的一刹那”。也就是说,他双管齐下的过程非常清晰,将这堂课的一对教学目标,逐步展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艺术体现教学目标

有些语文教师有绘画才能,将之用到板书上,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017年5月,笔者有幸在“全国初中语文名家精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观摩了李凤平老师的示范课《驿路梨花》,李老师的板书设计美观、大方且具艺术性,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老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文章构思的巧妙”“学习雷锋精神”,而他设计的板书(图4),以一朵梨花为基础,体现了构思巧妙的特点,同时也直指教学目标。

图4

板书是一门最终表现“凝固的一刹那”的艺术,这门艺术的展现需要预设。但是,我们绝不能轻视课堂生成,也就是说,在备课设计板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课堂生成。处理课堂生成,变“预设课堂”为“课堂预设”,这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应变能力,就板书而言,应该是借助“课堂预设”,呈现更为精彩的“凝固的一刹那”。

[1][德]莱辛.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

[2]彭小明.教学板书审美论[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07):83.

[3]王松泉.语文板书教学及板书学研究概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9(03):87.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板书阅读教学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