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人文关怀一词起源于西方人本主义,是对人性、价值所进行的深入思考研究,提出了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这一划时代的倡议和要求,尊重人们对于理性的思考,重视对精神世界的关怀与满足。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重视学生的地位、个性、差异、主体等性质,以此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关注与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德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学习,发挥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发展更加综合、全面。此外,其重点,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给他们以自主选择、自由思想、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各系部辅导员、团委工作人员、学工处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师来负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要求学生遵循教育的要求和各种规范等等,而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在其成长过程中,更需要自我发挥的空间以及寻求自我价值的途径。但因为受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采取的是较为生硬的工作方法,如大部分以命令的方式进行教育,过度不合理的管理很大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会激发其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大打折扣。
照本宣科以及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都不受学生欢迎,这种教育方式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难以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既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也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这样枯燥陈旧的教育方式,以及目前应试教育对成绩直接的要求,都使得很多学生难以得到重视,学习效果差,学生个人发展被束缚。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其更加重视政治观的培养,忽略了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政治观教育与人文道德素质教育不协调。再加之目前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课时就很少,因此课程效果不佳。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教育理念的全面支持,所以要想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高校教育者作为大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自身首先需要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尊重学生,帮助其进行自身价值实现,真正走入学生群体中,倾听他们的诉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时代新兴产物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针对学生主体与个性的不同来完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高校教育管理,达到通过学生组织自治,提升校园管理的最终效果。
在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首先具备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有个人魅力和对学生的影响力。此外教育者更要言出必行,谨记自身职责与任务,服务学生、融入学生、帮助学生。
大学生在校期间课余时间较为充足,因此课外活动成为学生的首选,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等组织,举行多元化的活动,使校园气氛更加和谐有活力。同时,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高校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生活进行熏陶感染,充实学生业余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发展。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内容为主,这方面教育较为充实,而人文道德素质教育较为缺乏。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需要完善的重要方向,要针对大学生的当前道德素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具体表现比如:乱丢垃圾、不排队、景区涂鸦、冷漠等等。就不同问题施以不同的对策,使学生能正视这些问题,提升学生整体人文道德素质水平,体现高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做出的努力。
学生在校表现固然重要,但是关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动态也要重视起来。因此,要加强力度进行毕业信息反馈机制的完善。将学生毕业后的个人情况、用人单位情况、个人工作情况、发展情况等等诸多信息进行长期的采集、储存、管理。同时要提升高校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建立校友交流平台,提升高校凝聚力。对学生在校情况以及毕业后的信息进行追踪,深入解决学生生活、就业、发展问题,将高校教育人文关怀做到位。
时代在变,高校更要与时俱进,高校发展过程中需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办学中。同时,学生有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的对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其独立性予以重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重点,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使学生能够深入的感受到高校对他们的重视与关怀。
[1]张强.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5(3).
[2]杜晶波.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德育新思路刍议[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