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利欣 蒙诗雨
视频弹幕传播研究
袁利欣 蒙诗雨
本文将从弹幕传播的特性试析其在小范围广为流行的原因,并试图发现弹幕传播本身存在的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弹幕 传播 传播机制
弹幕源于军事用语,原指密集的炮火攻击且密集的像幕布一样,后被引入视频网站意为评论飘过屏幕多的像子弹射击一般。弹幕最早始于日本NicoNico动画,国内由Acfun最先引进,后bilibili的加入逐渐向二次元及御宅一族普及,目前形成以A站B站为主,主流视频网站为辅的使用局面,整体呈现小众化。
实用性弹幕,顾名思义,弹幕的发出具有实用意义。例如科普弹幕,视频中出现一些较为生僻,晦涩的内容时,科普弹幕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便于观众理解观看;字幕弹幕,常出现于国外引进的尚未翻译的视频。
参与性弹幕,主要包括空耳、刷屏等。空耳意为取相似读音,造出与原句读音相似而含义不同的另外一句话,是一种恶搞的娱乐方式;刷屏弹幕较为常见,更多的只纯粹体现参与性与互动性,没有更加深入的含义,例如在视频某个节点,一条弹幕评论“只有我觉得XXX怎么样吗?”后续弹幕会出现响应“你不是一个人”诸如此类的互动性评论。此外,也有有意遮挡型的弹幕,如视频中出现血腥暴力或者色情的镜头,众多网友发送弹幕以遮挡。
弹幕本质意义上是可视化的评论交流工具,不同于传统的评论区将视屏内容与评论相分离造成交流受限,弹幕本身的性质实际上还是评论,但比起一般的评论,弹幕这种出现在画面上的文字借助了动态呈现,使得静态的文字富含更多的情感。弹幕焕发活力与生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弹幕营造了一种集群共同观看的假象。
此外,弹幕的二次创作是弹幕的另一大吸引点。弹幕的兴起使得许多老片子重回人们视线。而在这些年代较远的视频被重新挖掘的主要原因体现在观众的集体“找茬”,对于弹幕使用群体来说,这些视频多为童年回忆,众多观众群发弹幕回顾集体记忆,更多体现的是娱乐及情怀。例如《还珠格格》中“尔康”一角成为大家调侃的重点对象,发送弹幕提高了受众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弹幕由于其成长土壤较为年轻化及普及时间相对短等原因,绝大部分为年轻受众,据问卷星①已调查数据显示,在弹幕使用调查有效填写738份的样本数据中,18~22岁这一年龄段占据了样本总量的82.79%,共611人,可见,弹幕受众趋于年轻;此外,在学历层次的调查中,正在攻读或者已取得最高学历为大学本科的占据样本总量的60.43%,总计446人。在问及工作情况时,581人选择“否”占样本量的78.73%。综合这三个调查维度分析可以得出,弹幕使用者多为在校大学生,他们有足够的休闲娱乐时间,娱乐形式多元,接受容忍度高。受众年轻化造成弹幕集中在年轻用户中传播,认知与接收程度鸿沟造成跨年龄层传播困难重重。
弹幕语言,也称弹幕术语,将其称之为术语,也就表明弹幕语言具有独特性和排斥性,只有融入弹幕圈子的受众才能良好的理解及使用弹幕。其弹幕中许多用语方便弹幕群体快速形象的交流,但这无疑也成为了快速进入弹幕使用圈子的隔阂,作为初入弹幕或者误用弹幕的受众常常会因为不理解而被拦在弹幕使用的门槛之外。
综上,弹幕传播及使用还是局限于bilibili及AcFun,很难向更大的综合性网站进军,这也是弹幕被称为青年亚文化的原因。
弹幕之所以会受欢迎,其本身的趣味性、参与性与补充性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而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由于视频内容本身已经不能完全吸引人们的注意,他们需要弹幕增加乐趣,发表观点、与他人交流是使用的主要目的。而弹幕营造出的众人观看的假象其实只是弹幕的共时特性。甚至在发送弹幕时会出现跟风现象,所表达的意见不是自身独立思考或者感受,仅仅是屈从于大众意见。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打破了传者与受者的信息不对等固定模式。传者与受着随意切换的自媒体时代,增加了信息容量,之于弹幕,体现为up主与观看者不再是传统的受传关系,两者之间不再泾渭分明,身份可以相互切换,甚至接受者在二次加工之下成为新的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了弹幕本身必然存在的消极层面。首先,弹幕进入门槛低,即使不是会员也可以发送弹幕;其次视频网站往往缺乏一个审核机制,满屏的弹幕里内容参差不齐,存在一些辱骂性语言,进而挑起骂战。这就体现出弹幕视频中的“把关人”滞后甚至是缺失。网友文明上网的道德约束是自制环节,同时也需要外在把关因素的强制把控,共同净化弹幕环境。
注释:
①数据来源: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viewstat/ 3716 676.aspx.
[1]周舟.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D].重庆:西南大学,2015.
[2]张聪,常昕,陈颖.浅析“弹幕”对大众传播模式的革新与影响[J].东南传播,2014(12).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
袁利欣(1993-),女,彝族,云南建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蒙诗雨(1990-),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