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国翠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信息技术也有了很大变革,尤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越来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信息化的脚步无法阻挡,信息化教学将教育推向崭新里程。
本文以信息化教学为因素,对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索如何从本质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教育建议及帮助。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应用效果
一、概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科技水平已然实现稳定增长的当前背景下,综合素质人才成为了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故对现有教育事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革,使学生具备一定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也变成了教育部门重要的发展战略。因此为充分发挥出信息时代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现有教育工作者就要将当前的工作重点转向至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上,并针对实际应用效果对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及优化,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的发展进程。
二、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重要性
1.丰富教学内容。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它的本质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
将教育信息化应用在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能夠很大程度上的丰富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其教学内容中也增添了大量的实用性及适用性元素,并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将此些知识反馈到生活之中。教育信息化在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融入更使此些教育资源迈向了公开化及共享化[1]教师可利用网络之中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及完善教材内有限的教学内容,极大程度上的扩宽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转变教学观念。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不仅可促使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更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将教育信息化应用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切实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积极应用网络技术,进一步巩固与夯实学生在课堂中所占据的主体地位,营造出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意识[2]。同时为更好的推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也应从自身出发,不断学习及掌握教育信息化的知识及技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原则。
3创新教学模式。为确保教育信息化能够在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现阶段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应注重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并在新教学模式中注重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协作意识[3]。例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以不同性格特征及学习能力划分成学习小组,并将原有教学任务下发到学习小组内,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及讨论,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4优化学习方法。在教学改革中应用教育信息化也能够很大程度上的优化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及学习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4]。举例而言,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教学任务及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因此将教育信息化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可将抽象的知识以图像、声音及文字等多种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更好的理解及掌握学科中知识点及难点,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三、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应用
1建立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在将教育信息化应用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起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强化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对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及学习需求等信息资料记录在网络系统中,并为后期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5]。不仅如此,教师也可基于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其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使教师能够很大程度上的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
2将多媒技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大量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具体来说,教师可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得基础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中能够对图像、文字及声音进行集成化处理的优势带到到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抽象知识难点。例如,在理科类学习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实验,并且由于各种因素,部分实验无法展示给学生,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就能够将此些实验进行完整的重现,帮助其更好的进行理科类的学习。
四、提升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改革中应用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从根本上提升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改革中应用的有效性,教师也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在设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结合不同学生之间学习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次设计,将学习机会平均分到每个学生手中。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教育信息化教学内容期间,教师也应注重对信息教学资源的精简,举例而言,微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在设计微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事先对知识点及难点急性筛选,充分利用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同时较少的微课资源也更加方便学生课后的数据传输。
3提升教学内容实用价值。在将教育信息化应用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有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更好更快的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刘立云,黄淑珍.小学科学探究课应用模拟教学软件的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
[2] 包丹文,狄智玮.移动学习模式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影响[J].学园,2017(19):68-69.
[3] 黄海霞.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PAD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林区教学,2017(03):84-85.
[4] 孟云侠,魏一搏,姚红玲,朱薇.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6(33):122.
[5] 黄艳鸿,焦中明.电子白板在小学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西省兴国县某中心小学为例[J].
西部论丛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