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
【摘要】 目的:对改良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小儿尿道下裂患儿12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全部患儿具体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60例,主要是对其给予传统横断尿道板手术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是对其给予改良Snodgrass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对照组患儿进行分别治疗发现,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达到96.6%,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达到78.3%,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现,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尿道下裂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对患儿给予改良Snodgrass手术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而且还能提升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深入推广。
【关键词】 改良Snodgrass手術治疗; 小儿尿道下裂;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77 文章编号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2-0145-02
小儿尿道下裂属于泌尿生殖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发病率占总人群的0.4%左右,然而,近几年尿道下裂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病因尚未明确,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时,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矫正,由于手术方法相对比较繁多,使其逐渐成为临床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虽然我国手术方法正在进行不断创新和改进,且治疗效果已经取到一定成绩,但是,其术后仍然频繁出现尿道狭窄或尿萎等临床并发症,从而影响患儿的后期成长[2]。基于此,本文选择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小儿尿道下裂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儿进行改良Snodgrass手术治疗,效果相对比较理想,具体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小儿尿道下裂患儿12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全部患儿具体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60例,年龄1.6~13.0岁,平均(7.3±5.7)岁;疾病类型:阴茎体型35例,冠状沟型19例,阴茎阴囊型6例。试验组患儿60例,年龄1.8~14.0岁,平均(7.9±6.1)岁,疾病类型:阴茎体型32例,冠状沟型20例,阴茎阴囊型8例。患儿入组标准:120例患儿均满足临床相关诊断标准;患儿均属于首次入院治疗;患儿未伴有其他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相关同意书,且积极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横断尿道板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流程根据临床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患儿尿道下裂情况得到有效矫正,并对患儿术后症状进行全面观察[3]。
1.2.2 试验组 给予试验组患儿改良Snodgrass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流程包括:对患儿给予常规的全身麻醉,在得到最佳麻醉效果后,使患儿维持仰卧位的状态,对患儿阴茎头给予proline缝线(4-0)的牵引,并从患儿的尿道口置入导管,选择碘伏盐水(低浓度)对尿道进行冲洗[4]。以纵行方式对膜状尿道的外口进行剪开处理,并以环绕的形式将尿道板当作手术的切口,其长度维持在0.5~0.7 cm内,直至阴茎海绵表层,保证尿道近端开口呈现“U”形,然后对尿道板给予游离。对患儿包皮到筋膜浅面进行切开处理,以朝下的方式,将北侧皮肤正确牵引至阴茎根处。且游离至阴茎腹侧部位,对此处纤维组织进行切除,保证患儿的阴茎呈现伸直状态[5]。在对患儿曲状阴茎进行矫正时,需在尿道板的中心位置进行再次切除,即切开至患儿阴茎的白膜层,对两侧组织给予锐性分离,然后对尿道板给予缝合处理,从而建立新尿道。而在阴茎背侧位置,对其皮下的浅筋膜瓣给予转移时,实现尿道覆盖工作[6]。同时对背侧的包皮进行切开处理,对其进行常规相关修剪后,将其转移到腹侧位置,完成最后的切口缝合工作,同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选择凡士林纱布对切口进行包扎处理。在患儿术后的一周,需要根据患儿病情对其进行适当的拆除敷料,在患儿两周后,按照患儿病情对其给予拔管处理。对两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后,应对其进行抗生素软膏的涂抹处理,且每日进行两次涂抹,避免感染[7-8]。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其疗效标准可以划分划分为以下三种:患儿通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已经全部消失,且可以自行排尿,为痊愈;患儿通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有效;在患儿进行分别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并未得到缓解,甚至出现恶化现象,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在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估后,还应对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给予全面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达到96.6%,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达到78.3%,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对患儿进行分别治疗后,其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尿萎、阴茎下弯、排尿困难等,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病率为3.3%,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病率为25.0%,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 例(%)
组别 无效(例) 有效 痊愈 总有效
试验组(n=60) 2(3.3) 26(43.3) 32(53.3) 58(96.6)
对照组(n=60) 13(21.6) 24(40.0) 23(38.3) 47(78.3)
字2值 9.2190
P值 0.0023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组别 尿萎 阴茎下弯 排尿困难 总有效率
试验组(n=60) 2(3.3) 0 0 2(3.3)
对照组(n=60) 3(5.0) 8(13.3) 4(6.6) 15(25.0)
字2值 11.5820
P值 0.0006
3 讨论
在对小儿尿道下裂患儿进行分析发现,该疾病属于儿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资料显示,其发病率达到1.8%~3.0%。在尿道下裂病因进行研究发现,其病因相对比较复杂,部分学者认为该疾病可能和新生儿内分泌系统紊乱和基因突变等存在较多联系,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时,手术治疗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其目的为:对患儿阴茎畸形给予正确的矫正,确保患儿尿道口可以恢复正常[9]。
现阶段,在小儿尿道下裂患儿临床治疗时,其手术方式较为多样化,在传统临床治疗中,横断尿道板手术治疗相对比较常见,虽然该种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儿尿道口情况,但是,根据相关临床经验总结发现,患儿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从而对患儿临床疗效和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10]。而Snodgrass手术作为临床新型手术方案,该手术方法的切口比较小,同时在对患儿建立新尿道时,不会对患儿肌肉造成较大刺激,因此,Snodgrass手术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选择120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作为本次对象,其中60例患儿进行改良Snodgrass手术治疗,其并发症发病率为3.3%,总有效率达到96.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
总结上文,在对小儿尿道下裂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选择改良后的Snodgrass手术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而且还能提升患儿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冯振同,叶辉,白东升.Snodgrass与Duckett术式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北京医学,2014,36(1):5-7.
[2]杨亚运,曹东升,谢娟,等.改良Snodgrass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6,37(6):690-692.
[3]符定军,王宏臻,祝华,等.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0):4242-4243.
[4]王瑛.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35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118-119.
[5]蒋加斌,蔡盈,范登信,等.组织瓣覆盖技术在Snodgrass术修复尿道下裂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4,18(4):709-711.
[6]江志勇,李学德,何庆鑫,等.组织覆盖技术在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性科学,2016,25(1):24-27.
[7]耿新龍.Snodgrass术与Onlay术治疗Ⅱ、Ⅲ度尿道下裂疗效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6(4):25-27.
[8]齐进春,张雅楠,甄鹤,等.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远端尿道下裂[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8):908-910.
[9]黄慧,潘晖,钟光俊,等.Snodgrass术联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尿道下裂[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0):1749-1750.
[10]冯大军,张平锋,莫优炼,等.Onlay术与Snodgrass术治疗Ⅱ、Ⅲ度尿道下裂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113-115.
(收稿日期:2017-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