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教学模式构建

2017-11-14 22:52周四丁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0期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

摘 要 《组织行为学》非常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强调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论探究和实践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强调通过师生探讨、同学探讨、网络探讨,课堂辩论等多层次交流互动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化为主动学习,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教学模式应面对和处理其与传统课堂的辩证关系,应处理好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关系,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实施过程中,应合理选取理论研讨知识点,要做好教学任务布置的前期准备,布置课外教学任务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内部分工,最后,老师要及时总结研讨过程并归档好电子文档材料。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 理论研讨课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周四丁,湖南理工学院政治与法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344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许多学者为了提高《组织行为学》的教学质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教学改革,为《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相关建设经验,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研究性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强调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论探究和实践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强调通过师生探讨、同学探讨、网络探讨,课堂辩论等多层次交流互动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化为主动学习,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大幅提高。斯蒂芬·P·罗宾斯的《组织行为学》共有十八章,大知识点一百二十余个,小知识点一千四百多个。如何在有限的54学时内,通过理论研讨达到提纲挈领、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效果,需要对每节课堂都精心准备。《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教学模式应面对和处理诸多关系。

一、《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与传统课堂的辩证关系

《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是对传统课堂的改革,因此,必须处理好理论研讨课与传统课堂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改革在一定的框架之内进行。

(一)要处理好理论研讨深度与课堂进度的辩证关系

传统课堂对课堂进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要求详细规定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教学时间为多长。《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的教学改革亦不能突破这些限制,不要因为教学研讨的深入而影响了整个进度。研讨深度和教学进度永远是一对矛盾,研讨深度虽然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但是会影响教学进度。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将大量的研讨任务放在课外完成。

(二)要处理好理论研讨课流程对与传统课堂规则的关系

规则是课程的游戏规则,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流程是指各个章节的具体教学流程。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可以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整体性与独特性的关系,从而真正发挥理论研讨课的魅力。《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如果每个知识点都是以理论研讨的方式进行,那么教学工作量将成倍增加,学生和老师都无法承受。因此,理论研讨也只是以对部分知识点的拓展,整个课堂还应当在传统课堂的规则下进行,部分知识点通过理论研讨的方式展开,使学生既能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习得理论研讨的具体方法。

(三)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辩证关系

传统课堂是老师起主导作用,《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则要发挥学生在研讨过程的主动性。学生是研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可以将理论研讨引向他们感兴趣的方向,得出他们认为可行的结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研讨的规则还应当由老师来定,研讨的时间、研讨方式、研讨的平台、研讨结果的运用等都需要老师的把握。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在研讨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在思想交流、知识碰撞的过程中,老师要退出主导者的角色,由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交流中主动的探索知识,这对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非常有好处。但是,老师对于课堂的组织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学生只有在合适的课堂规则下才能有效地研讨。因此,教师要独具匠心地設计《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规则,使课堂教学能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关系

教育部对2016版培养方案提出了加强实践能力、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在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建设中需要解决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通过对该关系的界定,使学生在理论研讨中更灵活、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掌握理论知识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前提

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强调应用能力时忽视对理论教学的重视,认为掌握理论知识不重要,是重大的认识误区。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永远都是提高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前提。《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可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

之所以要深化对传统课堂的改革,是因为传统课堂的理论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而加强理论研讨,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质量工程,是加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应用之义。只有一门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建设,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

传统课堂的最大缺陷就是只是孤立地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来掌握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通过研讨的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解方式,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知识点的应用水平也会提高很多。

三、《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endprint

在《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的建设中,相关知识点花费的时间会大幅增加,固定的课时内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很多理论研讨的内容需要放在课外进行。这时,需要处理好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的关系问题。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中,课外学习的要求相对简单,任课教师布置的具有开拓性的教学任务相对较少,充分挖掘学生的课外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水平,就成了理论研讨课努力的方向。

(一)需要大幅压缩课内理论学习时间

在理论研讨课开始之前,学生需要明确研讨对象和研讨流程,因此,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简洁的梳理,并对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相比较而言,教师对知识点的梳理时间要大幅压缩至原来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要节余出大量的时间用于后续教学任务。这对老师的理论讲授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应简洁流畅,让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点和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

(二)理论研讨的探索过程可以放在课外

学生研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相对交流,也可以独自钻研,也可以是社会实践。这个过程很难统一在课内进行,有些还无法在课内进行。所以,将研讨的环节统一放在课外,便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将理论研讨过程放在课外有利于节约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从容地完成任务。但是,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如果避免有些学生搭便车。因此,在布置课后研讨任务就成了最具技术含量的工作。流程宜简单好操作,任务安排应具体明确,让每个同学都清楚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

(三)可以将理论研讨课的展示环节放在课内,作为知识点的结束环节

这一环节也应是一个章节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研讨任务,完成一定的课外研究性学习,再根据课堂组织的程序,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展示的程序最为重要,这也是课堂教学流程,需要对传统课堂流程进行颠覆性再造,既要便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又要便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四、《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的实施方案

《组织行为学》共有大知识点120多个,小知识点1400多个,教学课时为54课时,周学时为4学时,教学时长约为14周。面面俱到的传统讲授很难做到点点深入。因此,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改革,以点带面地促进各个知识点的教学。

(一)理论研讨知识点的选取

合理地选取理论研讨知识点,是《组织行为学》理论研讨课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理论研讨的知识点应该是书本中重要的知识点,这体现了教学改革对教学重点的关照;应该是与其他知识点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点,学生在研讨选定知识点过程中,会触类旁通地学习好其他知识点;还应该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交锋的知识点,比较便于研讨。按每周一次研讨课的频率,整个课程应该有12-13次左右的理论研讨课,每次2课时。学习理论、态度、人格、价值观、影响知识的因素、动机理论、情绪智力、沟通渠道的选择、行为理论、权力的依赖性、冲突的不同观念等知识点都是开展理论研讨的知识点。

(二)理論研讨课教学任务布置的前期准备

以学习理论为例,在研讨该知识点前,需要先通过简要讲明能力、传记特点等知识点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对行为能力的影响,而学习能力差异人与人之间差异的重要体现。在这个前期铺垫完成之后,使学生明白,理论研讨的目标就是要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如何不同,如何运用不同。所以,前期准备既是前期知识点的必要准备,又是阐明后续任务目标的必要环节。

(三)理论研讨课教学任务的布置

还是以学习理论为例,学生关于该知识点理论研讨大量工作是在课外完成的,因此,需要通过合理地布置任务,使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进行。教材上通过讲授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三个学习理论,学生在课外都能认真学习到。所以,这类知识点的研讨,应该以案例的方式进行。通常而言,课外学习任务会这么布置。“1、以苏秦刺股为例,运用学习理论解释苏秦为何会刺股。2、全班根据人数分为若干组,每组做个5分钟左右的PPT,PPT内容包括,‘苏秦刺股典故的解读、综合运用三个不同学习理论解释典故(每组同学对典故的解读是不同的,运用学习理论进行解释的结果也是有差异的)。3、每组发言后接受别组的挑战与诘问,约10分钟。4、列出组员的具体分工,包括谁负责发言、谁负责做PPT、如何诘问对方、如何集体应对遇到挑战。” 尤其是第四部分的内容,是让理论研讨课活跃起来的重要环节,当每组成员都在课外想好了如何进攻与防守,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增加、学习的效果会增加、课堂的活跃程度会增加。

(四)老师总结与电子文档汇总存档

老师点评不是侧重于知识点,而是侧重于对大家探索性学习过程中经验与不足的总结。如果有常识性的错误,老师还是应该指出来;如果有时间,老师可以适当讲点自己关于案例与知识点的理解,但不宜长篇大论,老师阐发自己的见解越多,学习的积极性就越低。老师还需要做的另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将学生研讨式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档要收齐存档,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做好扎实的文档材料进而做好扎实的课前准备,又可以不断总结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并推广,还可以为完善课外任务安排提供依据和思路。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段万春.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市场.2010(35).

[3]陈松林.应用导向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研究.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

[4]王炳军.论本土化案例资源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5).

[5]王国猛.网络环境下研究性教学与高校组织行为学教学方法改革.中国电力教育.2009(17).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从组织行为角度看广东省如何构建现代职教师资体系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职能的联想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