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效果比较

2017-11-14 07:27黄劲东王栋栋陈凯孙宏志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9期

黄劲东 王栋栋 陈凯 孙宏志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12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依次为重建锁定组(ARP组,38例)、锁定解剖组(LCP组,40例)及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组(42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并在术后3~6个月随访,统计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术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由高到低依次为重建锁定组、锁定解剖组、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ARP组总有效率为84.2%,LCP组为92.5%,Herbert组为97.6%,其中Herbert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RP组、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RP组及L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较重建锁定、锁定解剖两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更符合锁骨骨折处生物力学特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内固定手术; 锁骨中段骨折; 重建锁定; 锁定解剖; Herbert术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9.0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9-0147-02

在解剖学中,锁骨中下1/3为锁骨最薄弱处,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引起骨折,其中中段骨折占约占80%,容易影响患者颈、肩及患侧上肢活动功能[1]。临床常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有克氏钉、普通钢板、重建钢板、重建锁定钢板、锁定解剖钢板及Herbert螺丝内固定术等常见手术方法,但克氏钉容易松动,普通钢板较厚,可塑性差,因此临床常采用方法为后面几种[2]。为分析此三种手术治疗锁骨中断骨折的临床疗效,特展开此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锁骨中断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式分为ARP组(38例)、LCP(40例)、Herbert螺丝内固定组(42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麻,取平卧位。ARP组:沿着锁骨走位作一平行切口,长度约7~12 cm,依次切开皮肤、组织,直至充分暴露骨折端,清理骨折端处血肿及细小的碎骨组织,较大的、可进行复位的骨块通过拉力螺丝固定,复位后依锁骨走行选择合适的钢板置于锁骨上方,重建钢板要求一定的塑形,最后用螺丝固定,注意骨折线两端应至少各有3枚螺丝固定,术后在切口内放置引流条。LCP组:前期步骤与ARP术一致,至大碎骨片临时捆扎后,将2枚导向器拧入钢板后放置锁骨上方,并保证钢板“S”走行与锁骨走行弧度一致,使用复位钳临时固定后,在合适位置拧入自攻螺丝进行固定,最后冲洗切口、缝合,放置引流条。Herbert螺丝内固定:Herbert组20例患者采取Herbert中空螺丝钉术,22例患者采取Herbert交锁髓内钉,Herbert中空螺丝钉术步骤如下:在骨折端处作2~3 cm的切口,暴露骨折端后,使用1.5 mm导针在骨折远端髓腔内顺行进入至穿出锁骨外侧端,复位骨折后将导丝逆行钻入骨折近端5 cm,并使用空心钻套进行扩髓,埋头器扩大锁骨外侧骨皮质,最后选用合适的Herbert中空螺丝钉套入导针直至埋进骨皮质,术后常规护理;Herbert交锁髓内钉术步骤如下:骨折端作3~4 cm切口,首先用克氏钉先顺行后逆行至骨皮质后行复位骨折,在骨皮质开口处将克氏针经髓腔逆行插入锁骨内侧端骨皮质,随后使用空心钻套入克氏针扩髓至锁骨近端,选用合适长度的髓内钉,拧入锁定,使锁骨与髓内钉形成稳定的框架,术后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三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基本情况,并在术后随访6~12个月,使用X线检查骨折愈合程度,记录愈合时间,并采用评价肩关节功能的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恢复越好[4]。其中疗效评价参照邱匀峰等[5]拟定相关标准:显效,骨折愈合,局部无畸形,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减少超过95%;有效,骨折愈合,局部无明显畸形,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减少80%~95%;无效,骨折明显畸形愈合,或骨不连再次骨折,Constant-Murley评分无显著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在随访期间中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锁骨下血管神经损伤、气胸等,三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效果等如下。

2.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RP组术后随访中4例出现骨不连重新手术治疗,2例退针现象,总有效率为84.2%,LCP组2例出现骨不连进行翻修治疗,1例螺丝松动致骨不连,总有效率为92.5%,Herbert組1例内固定断裂,总有效率97.6%,其中Herbert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三组患者手术结果比较

ARP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高于LCP组、Herbert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治疗锁骨中断骨折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两大类,对婴幼儿、儿童等骨折群体,因骨折愈合快,预后良好,临床推荐手法复位、锁骨带外固定等保守治疗,对成人骨折群体,因影响患侧肢体功能及颈、肩等功能活动,因此常主张手术治疗[6]。常用手术治疗为内固定术,包括重建锁定钢板、锁定解剖钢板及Herbert螺钉几种常见的手术方法,重建锁定钢板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的内固定术[7],血骨膜血运影响较小,但对于粉碎较为严重者,无法使用加压螺丝固定的骨折部位则使用长钢板;锁定解剖钢板是根据锁骨走行进行设计,相比前者,可有效解决锁定钢板因塑形钉孔发生变形的隐患,但切口同样较长、手术创伤大[8];Herbert螺钉属于三点固定的内框架模型,相比前两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髓内钉承受压力较小,在对抗旋转压力上,髓内钉可提供更好的抗折弯塑形、弯性,能更好的恢复锁骨力线[9-10]。本次研究充分说明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他两组,锁定解剖钢板疗效优于重建锁定钢板,与项炜、徐世民等[11-12]研究结果类似,通过术后3~6个月随访,Herbert组仅1例出现内固定断裂现象,且分析原因是由于患者日常活动中运动幅度过大所致,总有效率高达97.6%,显著高于ARP组(84.2%)、LCP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未对骨折患者进行Robinsion分型,且样本数目不足够大,没有比较Herbert中空螺丝钉术与Herbert交锁髓内钉术,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下次研究应注意。

综上,使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断骨折重建锁定钢板、锁定解剖钢板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峻玮,聂伟志,陈玲玲,等.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7):558-563.

[2]姚绍平,姜艳萍,孙先润,等.保护锁骨上神经对锁骨中远端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2):1127-1130.

[3]朱彤,傅智轶, 胡小鹏,等.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76-78.

[4] Constant C R, Murley A H.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J].Clinical Orthopaedics & Related Research,1987,214(214):160.

[5]邱匀峰,肖定军.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07-109.

[6]陈敏,姜楠,余斌.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7):591-598.

[7]冯永增,水小龙,郑亦静,等.微创经皮锁定重建钢板与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4):260-263.

[8]刘川.锁骨中段骨折修复:重建钢板前置与上置的生物力学差异[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3):8646-8650.

[9]马显志,张伯松,王振栋,等.不同方法治疗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疗效的对比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25-29.

[10]贾光耀,刘时伟,梅炯.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3):240-243.

[11]项炜,陈彦,朱力,等.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2):221-224.

[12]徐世民,尚小鵬,高加智,等.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4):1263-1267.

(收稿日期: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