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7-11-14 07:22许志通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脊柱骨折

许志通

【摘要】 目的:研究经伤椎固定及跨伤椎固定两种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方式进行复位内固定,试验组采用经伤椎方式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内固定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矢状位Cobb角均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治疗后1周矢状位Cobb角及治疗后4个月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方式固定治疗,椎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跨伤椎方式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胸腰段; 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椎体前缘高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3-0128-02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以往临床多采用跨伤椎固定方式治疗,近期效果尚可,但远期矫正常达不到满意效果,且并发后凸畸形的概率较高,不利于患者脊柱关节功能的恢复[1-2]。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经伤椎固定方式治疗,有效减少了矫正丢失,大大提高了内固定成功率。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了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CT或MRI影像学资料确诊,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且无手术禁忌证,排除合并严重脊髓功能损伤的患者及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75例。试验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8~62岁,平均(42.35±4.38)岁;骨折部位:T11 18例,T12 15例,L1 27例,L2 9例,L3 6例;骨折至手术时间1~8 d,平均(3.56±1.17)d。对照组男38例,37例,年龄25~63岁,平均(43.47±4.62)岁;骨折部位:T11 17例,T12 16例,L1 28例,L2 9例,L3 5例,骨折至手术时间1~10 d,平均(3.92±1.26)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术下实施手术,麻醉起效后,在脊柱手术台上,将患者体位转换为俯卧位,标记伤椎位置在体表的投影,以此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彻底暴露伤椎及其相邻上下椎体椎板、棘突及上下关节突。此时采用C型臂X线机,对伤椎进行透视,并观察复位效果,椎弓根进钉点以椎板边缘为准予以定位[3]。对照组采用跨伤椎方式进行复位内固定,方法如下:将内固定用螺钉置入伤椎的上、下椎体,予以充分复位内固定后,C型臂X线下透视,确认复位满意后,行后外椎板关节突植骨融合,如患者存在骨块侵占椎管超过30%,或存在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应以影像學资料为依据,先予以椎板有效减压后再实施手术。

试验组采用经伤椎方式固定,将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均予以常规椎弓根置钉,此外相邻椎体之间均存在正常矢状曲度,以此为依据预弯棒,将位于椎弓根较完整侧处螺钉予以连接,以三点顶压方式避免伤椎后凸及压缩,并于伤椎前方张开,予以复位内固定[4]。C型臂X线下透视,确认基本纠正矢状曲度及伤椎高度,且伤椎椎弓根螺钉位于椎体前1/2部分,将另一侧螺钉拔除,并用克氏针钝头扩大、触探椎体前中部分骨折间隙,将骨粒填满该空隙,从椎管位置进行探测,确定椎弓根内侧是否连续,复位完整,充分减压后,采用固定器固定[5-6]。将关节突的皮质骨和椎板外缘予以去除,并实施植骨,将引流管置入后,关闭切口。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12个月的随访[7]。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内固定引流量、住院时间。(2)伤椎关节恢复情况(X线片测量):矢状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内固定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矢状位Cobb角比较

内固定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矢状位Cobb角均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治疗后1周矢状位Cobb角及治疗后4个月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

内固定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明显升高,其中试验组治疗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4个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发现,多数患者均存在神经损伤或脊髓受损等情况,因此应及时实施手术治疗,以防损伤加重,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以促进患者脊柱功能的快速恢复,并尽早将压迫脊髓及神经受损的病因解除[8-9]。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跨伤椎内固定及经伤椎内固定治疗,两种手术方法均为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但采用跨伤椎内固定方式治疗,断棒、断钉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对于合并伤椎前后韧带损伤的患者而言,术中以纵向撑开的方式进行复位,可能损伤脊髓神经[10-11]。经伤椎固定方式是衍生于跨伤椎固定的一种新型固定方法,其对跨伤椎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进[12]。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经伤椎固定方法固定效果更为可靠,且复位效果更佳,本次研究中,采用经伤椎方式复位固定治疗的患者,矢状位Cobb角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手术方法能够最大限度恢复矫正度,减少矫正度丢失,恢复椎体前缘高度。

综上所述,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方式固定复位治疗,椎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跨伤椎方式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黎俊豪,蔡维山.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6,37(12):2930-2931.

[2]刘刚.胸腰段脊柱骨折短节段内固定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34):89-90.

[3] Wang W H,Du Y L,Xiong J W,et al.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bone graft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thoracolumbar fracture Duan Jizhu[J].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6,25(34):3850-3852.

[4]李譽.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系统医学,2016,1(11):69-71.

[5]贺旭,马雪峰,刘恺,等.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1):1-4.

[6]陈建华,李万年,鲍义章,等.微创钉棒联合椎体支撑块治疗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0):1327-1329.

[7]刘劲松.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0):5-6.

[8] Liu X F,Herat W,Li W Q,et al.Posterior across vertebral fixation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vertebr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fracture[J].China Disability Medicine,2016,24(20):23-25.

[9]窦庆寅,仰明莉,谢晓萍,等.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0):95-98.

[10]石燕会.Gss-2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评价[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5):115-116.

[11]王鑫渊,阿布都吾甫尔·太来提,白合提叶尔·吐尔干,等.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9):18-20.

[12]杨晓明,徐宏光,刘平,等.伤椎置钉和经皮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药,2016,20(9):1683-1686.

(收稿日期:2017-04-14)

猜你喜欢
脊柱骨折
后路伤椎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术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
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观察
脊柱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
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及效果初步研究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报道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螺旋CT三维成像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X线与CT在脊柱骨折的诊断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