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益泉
【摘要】 目的:探討控制性降压在颅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开展分组对照研究,利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实施控制性降压,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接受控制性降压干预。对比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术后30 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水平。结果:研究组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前者术后MPA明显低于对照组、CVP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HR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控制性降压不仅可以减少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还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
【关键词】 颅脑肿瘤; 手术治疗; 控制性降压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3-0120-02
目前已经有部分医务工作者意识到在颅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控制性降压不仅能够减少出血量,还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良好的作用[1-2]。为进一步探讨控制性降压在此类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本研究特选取60例患者并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将实施控制性降压与未实施控制性降压者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及术后3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数据进行对比,从多方面明确控制性降压干预在颅脑肿瘤患者中的作用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神经外科门诊2013年1月-2016年8月接收的颅脑肿瘤患者中符合标准的60例开展临床对照试验。入选标准:均符合颅脑肿瘤诊断标准,拟行手术治疗,符合伦理委员会标准,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存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者,存在心血管疾病者,存在颅脑创伤或者手术史者,存在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无颅脑手术治疗适应证者,拒绝签署研究同意书者。将所有入选病例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共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7岁,平均(56.7±4.5)岁,颅脑肿瘤类型:脑膜瘤10例、胶质瘤7例、垂体瘤8例、听神经瘤5例;对照组中共30例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29~65岁,平均(55.9±4.3)岁,颅脑肿瘤类型:脑膜瘤11例、胶质瘤7例、垂体瘤8例、听神经瘤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并将各种检测仪器连接好后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将气管插管准备好。在手术开始前30 min通过肌内注射方式给予阿托品和咪达唑仑,剂量分别为0.5 mg与0.2 mg。行桡动脉穿刺,并对动脉压进行监测,对右颈内静脉型穿刺置管处理以便输液。麻醉诱导操作为: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依次静脉注射,剂量分别为5 μg/kg、2 mg/kg、0.9 mg/kg,完成气管插管后将其与麻醉机进行连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持续给予异氟醚静吸麻醉,维持患者二氧化碳呼气末浓度为1%,并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进行监测和调控,使其维持在35~40 mm Hg,间断给予维库溴铵静脉注射以维持肌松效应。控制性降压操作:将硬脑膜打开后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雷米芬太尼,剂量为1 μg/kg,同时给予该药物静脉泵注,速度为0.5 μg/(kg·min),可根据血压下降幅度对该药物的泵注速度进行调整,需要将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70 mm Hg。对照组除了不给予控制性降压操作外,其余操作及手术方法均与研究组患者完全相同。两组手术后也均给予常规处理和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术后30 min心率(HR)、MAP、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其中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测得[3],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得,所有数据均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统计学分析工具均为SPSS 20.0版本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比较
研究组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分别为(862.4±126.8)、(2631.4±256.7)、(152.4±24.1)ml;对照组分别为(996.7±133.4)、(3275.4±267.9)、(305.4±39.7)ml,可知研究组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15.678、56.146、32.832,P=0.000、0.000、0.000)。
2.2 术后30 min HR、MAP、CVP比较
研究组术后30 min HR、MAP、CVP分别为(84±6)次/min、
(70.2±5.1)mm Hg、(7.5±2.1)cm H2O;对照组分别为(85±6)次/min、(85.1±6.2)mm Hg、(6.0±1.7)cm H2O。可知组间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4,P=0.563),研究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t=10.027,P=0.000),且前者CVP显著高于后者(t=6.421,P=0.012)。
3 讨论
颅脑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有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及听神经瘤等。临床长期跟踪随访显示,在颅脑肿瘤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失血量一般较大,多在1000~2000 ml,甚至更多,因此多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输血,才能保证手术效果和预后恢复[4]。控制性降压主要是利用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通过药物或者技术降压手段,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的情况下,通过降低血压达到减少手术野出血量的目的的一种重要的手段[5-6]。研究发现,通过不同手段和技术在颅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控制性降压,将MAP维持在60~70 mm Hg能够保证在避免重要脏器发生缺血性损害的前提下减少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异体输血量,且在手术完成后患者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可以迅速恢复正常[7]。另外,经过临床研究试验发现,在颅脑肿瘤患者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手段并不会对重要脏器造成缺氧性损伤,因此安全性较高[8]。endprint
硝普钠是颅脑肿瘤手术中常用的控制性降压药物,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以减少输液量和异体输血量,但是该药物可以导致反射性心率加快,甚至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9-10]。由此可知应当积极探讨其他有效的控制性降压方案,以期在减少出血量、输液量和异体输血量的同时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11]。本研究所用的控制性降压药物为雷米芬太尼,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接近通过改变给药速度迅速控制其效应的阿片类镇痛药,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作用时间短,代谢快。研究显示,雷米芬太尼应用于颅脑肿瘤手术中不仅控制性降压效果确切,作用灵敏,且可控性理想,还可以有效减少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药物,不失为另一种比较理想的控制性降压方法[12]。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少,说明采用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能够显著减少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此外,研究组术后30 min MAP、CVP数据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综上所述,在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中应用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不仅可以减少出血量、输液量及异体输血量,还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操作方案。
参考文献
[1]梁建荣.控制性降压在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2):72-73.
[2]周伍保.靶控瑞芬太尼复合地氟醚在脊椎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4):3-5.
[3]张云豪,白雪燕.控制性降压在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8):179-180.
[4]骆喜宝,屈常伟,刘志贵,等.控制性降压联合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17):2672-2674.
[5]李高升.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42-44.
[6]余莉,刘祥.控制性降压在血液保护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5):2765-2768.
[7]張义轩,信文启,闫增,等.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联合异氟烷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术中脑氧耗量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6):1318.
[8]顾正松,王存祖,袁志诚,等.浅析术中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与脑动脉瘤破裂之间的关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6):76-78.
[9]袁宝兴,曹艳玲,杨华,等.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体会[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4):514-515.
[10]李千军,郭根明.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2):348-349.
[11]骆喜宝,屈常伟,卜文豪,等.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气、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4):62-64.
[12]杨芳,董圣杰,张艳平,等.硝酸甘油与拉贝洛尔联合应用于控制性降压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228-1229.
(收稿日期:2017-0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