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 侯春菊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出院时和6个月后对两组血压测量结果、高血压方面医学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和治疗依从性四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血压测量结果、高血压方面医学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和治疗依从性4方面较对照组更为理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延续性护理干预; 治疗依从性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ZHAO Ying,HOU Chun-j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9):105-108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best nursing methods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A total of 152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7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with continu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At discharge and after 6 months,the blood pressure,situation of mastering medical knowledge,everyday situations of patients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Result:After 6 months,blood pressure,situation of mastering medical knowledge,everyday situations of patients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re effect.
【Key words】 Elderly hypertension;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9.030
高血壓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在年龄≥65岁的老年群体,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1-2]。以往医学领域认为血压是一种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一种较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治疗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十分重要[3-5]。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大量的医学研究证实,老年高血压是威胁老年群体健康的重要诱因之一,如若控制不当,可进一步引发脑卒中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此类的康复效果,本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治疗的1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护理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65岁;(3)意识清晰,能够正常与他人沟通交流。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男45例,女31例;年龄65~79岁,平均(71.56±4.55)岁;病程3~16年,平均(8.55±3.92)年;受教育年限2~12年,平均(6.58±3.85)年。观察组男46例,女30例;年龄65~82岁,平均(71.80±5.96)岁;病程2~17年,平均(8.13±3.56)年;受教育年限1~15年,平均(6.71±4.2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护理方法,即在患者入院阶段,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遵医嘱用药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家庭教育 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的组员逐一记录患者的沟通联系方式,有针对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教育内容包括高血压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等。在家庭教育的同时,考虑到患者年龄偏大的客观因素,要求必须有一名患者家属陪同进行学习,以保证教学效果[5-6]。endprint
1.2.2.2 饮食指导 由于味觉功能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因为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喜好偏咸的食物,过量钠的摄入,会导致患者血容量负荷过重,从而使血压更难以控制[7]。因此护士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长期干预,如指导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且多食用豆类、菌类、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同时必须戒烟限酒。
1.2.2.3 生活指导 生活方面要求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作息要有良好的规律,重点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如在早起时,要卧床休息5~10 min后再起床;当遇到大便干燥等情况后,不能强行用力排便,应该及时与延续性护理小组的成员进行沟通,采取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服饰穿戴要肥大宽松,不能过紧过小,衣裤材质的选择以纯棉为主等[8-10]。
1.2.2.4 运动指导 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尽量在室外运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节奏慢、无阻抗和全身性的运动为主[11]。比如散步、快走和慢跑等。运动时间和强度以30~60 min/次,5次/周为宜。
1.2.2.5 用药监督 首先延续性护理小组编写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记录表,逐一发放给患者,选择与患者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家属作为该患者的用药监督员,由监督员根据记录表的填写要求,规范填写患者的血压测量值、用药时间和用药量等情况[12]。延续性护理小组的成员以星期为单位定时检查记录表的填写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加以指正。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出院时和6个月后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主要观察标注包括以下几方面:(1)患者血压测量结果。(2)患者高血压方面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为好、较好、中等和较差4个等级,良好=好+较好+中等。(3)患者日常生活情况调查:主要从饮食、作息规律和适当运动3方面进行调查,每项分值区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情况越好。(4)患者治疗依从性,包括按时测量血压和规范用药两方面,每项分值区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治疗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测量结果比较 两组出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6个月后再次比较,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高血压方面医学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和患者家属高血压方面医学知识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情况比较 对照组饮食情况、作息规律和适当运动得分均较观察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按时测量血压和规范用药得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很多医学专家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致病原因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主动脉壁内膜和中层随之增厚,使中层弹力纤维减少或出现断裂等原因,导致血管产生结构性的变化,如脉管腔细小,弹性下降,硬度明显增加等,最终导致高血压[13-16]。尤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老年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如饮食偏等,进一步增加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据资料统计,老年高血压患者患病率已经高达49%,也就说我们身边每两例老年人中,就有一例是高血压患者,可见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面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非常繁重的服务压力。
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如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因,动脉壁的伸展性减弱,弹性降低,致使收缩期的弹性膨胀和舒张期的弹性回缩幅度减小,从而引起收缩压升高,因此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群体中,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占患者人数的主体[17],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如在患者安静或休息时,血压较低,而在运动或活动时,血压明显升高。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如冬季血压测量数值明显高于夏季等,也比较容易出现晨峰高血压等,因此需要患者佩戴24 h动态血压仪以明确测量波动情况[18-19]。患者并发症和合并症较多,如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有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冠心病等,增加了患者治疗和康复的难度。在老年高血压群体中,多数患者为良性高血压,如起病和发展缓慢等,这对患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益的一面虽然是恶高血压较为少见,不会突然对患者健康产生明显应先,但弊端在于患者症状表现不典型,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身血压较高,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20]。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易反复,加之自身肌体功能和免疫能力较低,很多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本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长效综合护理措施,即首先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高血压方面的医学相关知识教育,丰富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医学知识,为患者主动的进行治疗提供根本保障;然后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生活指导和运动指导的方法,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合理引导,如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生活作息要有规律性,每日合理运动等,即丰富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为患者疾病的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对患者进行用药监督,采用编写患者用药记录表并由家庭成员填写的方式,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6个月后,与采取传统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比较,在患者血压测量结果、高血压方面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和治疗依从性四方面观察组均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肯定了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庭国.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9):169-171.endprint
[2]马先福.青岛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高血压患病率与危险因素的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47(6):520-522.
[3]郑剑勇.温州市欧海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4):351-353.
[4]周建宣.南安市柳城街道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5):148-150.
[5]田华伟.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5):76-77.
[6]李娟.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预防老年高血压出院患者跌倒的研究[J].中国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0):1030-1032.
[7]吉云兰.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01-1403.
[8]李伟玲.家庭干预对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7):30-32.
[9]张驰.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3):89-90.
[10]徐钦娟.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22-1123.
[11]张积慧.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5):14-16.
[12]岳春江.院外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5):1166-1168.
[13]王美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需求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4(15):64-65.
[14]王红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调查分析以及护理措施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56-57.
[15]张颖琦.延续性护理对36例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451-452.
[16]毛曉润.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575-578.
[17]邹振宇.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115-116.
[18]廖丽娅.厄贝沙坦对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8):873-875.
[19]袁夏英.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126-128.
[20]谢建秀.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9):119-120.
(收稿日期:2017-03-01) (本文编辑:邓朝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