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服装行业发展研究

2017-11-14 20:24贾金喜梁文倩严蓉鲁郑妮
经营者 2017年9期
关键词:行业发展一带一路

贾金喜 梁文倩 严蓉 鲁郑妮

摘 要 本文以粤派、汉派服装为研究对象,实地访查了粤派及汉派多家服装企业,以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切入点,介绍“一带一路”的大政策对服装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在“一带一路”政策下粤派及汉派服装所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的措施。本文基于对粤派及汉派多家服装企业走访调研,又对粤派、汉派服装行业近几年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探究粤派、汉派服装业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解决区域服装发展存在的问题,也为关注“一带一路”政策及服装行业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粤派服装 汉派服装 行业发展

一、引言

“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我国提出的重大倡议。2000多年以前,人们今日所熟知的“丝绸之路”贸易网络就已经存在,它将中国太平洋沿岸和非洲及欧洲的大西洋海岸联系在了一起,同样还有穿越亚洲之脊的、连接城镇和绿洲的陆上通道。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宣布“一带一路”的创想时,是在重新唤起人们对于那段很久之前就已经熟悉的繁荣回忆。习近平主席有关促进贸易发展、投资海陆通道并与各国建立合作交流关系的想法,追随的正是当年那些带着货物和信仰四处奔波的旅行者和圣贤者的足迹。在政府的倡议下,服装业也积极加入“一带一路”的热潮。广东省是我国拥有的口岸最多、人流量最大的省份,粤派服装的发展从无到有再到如今相对成熟的模式,经过了很多次洗礼。广东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粤派服装品牌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60%以上,其服装业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武汉作为中部发展的核心区域,正在努力打造汉派服装产业的影响力。汉派服装商圈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时尚男装在全国市场份额超40%。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粤派服装的研究比较多,而针对汉派服装的研究成果则较少,将粤派服装与汉派服装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的则少之又少。因此,对于粤派与汉派服装产业的研究很有必要。

二、粤派服装发展现状

在实地访查了多家粤派服装企业后发现,自经历了传统服装制造业的阶段后,粤派服装产业的格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了在内地建设产业工业园、将海外营销窗口设在上海、将总部和设计销售中心留在本土的新模式。例如,赢家服饰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有1万多名员工,29个办事处,去年有45个亿的收入,是一家传统行业的暴利公司,近几年在智能制造的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投入加大,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和刺激下,赢家服饰有限公司在江西有2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其总部和设计销售中心留在本土。“淑女屋”“影儿”“华丝”等粤派知名服装品牌也都选择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内地建厂,这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实行的扩张,以降低未来的运营成本。

(一)粤派服装发展的优势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城市、居民的进步和发展都有其原因可寻:人们在从事贸易沟通、思想沟通,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哲学、科学、语言和宗教方面,人们从交流中得到启发,实现了拓展。对于广东来说,首先,其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政府给粤派服装产业大量优惠和鼓励政策,在“粤派服装”的大概念下,各个企业形成自有品牌,而各个企业的壮大又进一步增加了区域统一品牌的含金量。其次,粤派服装业的基础很扎实,行业的配套比较齐全,又毗邻港澳发达市场,相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未来粤派服装可能在全国起到表率作用。在出口贸易上,2017年1月至5月广东服装出口增长超10%,占全国27%的份额,服装出口前五大省市中广东居首位。如今,人们更关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可能造成的影响,预计未来十年中人们对奢侈品的需求将以四倍的速度增长,而粤派服装目前朝着高端国际化迈进,更能迎合消费者。

(二)粤派服装发展的劣势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大量投资被用于建设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长达7000英里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已经通车,可以从中国一直通到德国杜伊斯堡附近的物流中心。中国政府正在精心打造将城市、港口和海洋连接在一起的资源网络,大规模的投资用以升级或新建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能够大幅度提升贸易的数量和速度,这些变化带动了中国西部省份的崛起,由于这里的劳动力远远低于沿海地区,许多企业纷纷搬到西部城市。[1]整体而言,目前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速最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东部、中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9.1%、10.1%,西部地区投资增长10.7%。东北地区投资则同比下降9.5%。这些数据表明,中部与西部地区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一带一路”政策将带动中部地区的汉派服装业与西部地区服装业的发展,中西部将抓住机遇,其服装业的发展与崛起对粤派服装是很大的挑战,粤派服装在中西部服装销售的份额将受到很大影响。粤派服装产业将面临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劳动力资源紧张,土地、能源和管理成本大幅上升等问题。

三、汉派服装发展的现状

武汉作为“一带一路”规划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已然成了长江经济带、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武汉从90年代服装开始形成影响力,2005年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但同时北上广深厦打造出了洋牌子,也快速地抢去了中高端市场,武汉的服装也开始打造品牌。2005年之后,武汉陆续在深圳、上海设立研发点着手打造品牌。按理这个思路以及凭着当时的实力完全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但现在看来,基本以失败告终,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对品牌的重视不够,要知道客户在哪里,并建立适当的品牌战略,品牌战略和营销的变革已经与技术的变化一样快速。[2]今天,武汉汉正街传统市场也在进行搬迁改造,将目标定位为“汉口之根、武汉之心、世界之窗”,为激发汉派服装业发展的活力,增强汉派服装设计原创能力和設计成果转化力,汉正街服装企业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紧跟时尚潮流、专注服装原创,不断提升汉正街服装产业实力和影响力,聚力打造中国时尚服装之都。另外,大武汉时尚产业园项目将打造中部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贸易、技术研发、服装文化展览以及服装批发基地,形成一个以湖北武汉为核心的强大汉派纺织服装产业带。endprint

(一)汉派服装发展的优势

在2017年上半年的新增市场中,以产业承接为目的的新市场比重较大。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商户及劳动力的回流,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新开工、新开业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数量明显增加。在“一带一路”政策的驱动下,武汉将承接东部纺织服装业的重点区域。近两年,多元的面料商已经在往武汉集中,加上交通很方便,上海、广东、深圳的面料商也在强化与武汉的交流。另外,在北上广深混迹多年的设计师,版师的服装类的人才职业经理人都有向武汉回炉的动作。如果要让武汉服装多元起来,5年内相信会有动静的。政府的人才回炉计划、高校的创业基地的支持都是汉派服装发展的优势。

(二)汉派服装发展的劣势

汉派服装最大的劣势就是创新不夠。设计才是一个服装厂生命的源泉,汉派服装很多品牌及多数工厂大部分都是抄袭。打板师跟着老板或者老板娘去北上广深考察一圈,或者去国外各大品牌调研一下,回来之后基本上把拿的货品拆了研究一下就可以成衣销售了,质量水平很难提高,进而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汉派服装之所以被大多数女性遗忘,跟经营者的落后思维有很大联系。[3]经营者缺乏前瞻性的专业眼光,汉派服装的品牌意识非常薄弱,也没有开创新的销售渠道,没有开放性的创新思维,以及分心去做房地产、金融等。综合起来,就是整体竞争力极低。唯一几个做品牌的企业,如猫人,又是投资地产又是建设工业园,资金链条一塌糊涂。另外,也是整个武汉的环境问题,错过了一次大的机会——电商。武汉每年走的服装类毕业生太多、配套的面料资源单一、流行咨询弱等等,所以当前在淘宝上风生水起的服装电商都还是那些城市的,导致武汉服装还是那么单一,基本没有发展,不能给新人提供充分发挥的机会,人才还是继续走,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区域服装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自主品牌力不足,应加强品牌建设

自主品牌力主要是指区域性品牌,以区域品牌的名义注册商标,在大品牌下增加了区域统一品牌的含金量。中国太大,地域性很强,市场很深,无论是某个品牌的没落,还是某个领域的没落,都是因为与日新月异的市场脱节。相对而言,成就一个成功的品牌是最难的,但这同时也是许多创业者的心愿。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时尚行业真的没有几个可以称为品牌的品牌。对品牌的定义,是看品牌本身是否有价值。例如,剥离所有的物质性附属物——产品、店铺,一个品牌的名字能值多少钱?国际品牌可口可乐、耐克,即使有朝一日什么也没有了,它们的名字还是很值钱。而中国大多数的服饰品牌只是“商标+产品”的物理组合而已。如何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是下一个中国服饰品牌必须思考的问题。总之,把做品牌做成一种套路,“抄款+明星代言+豪华店铺装修+订货会圈加盟商的钱”的模式已经很难有长远的发展。

(二)技术设备落后,应发展智能制造

自从国家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后,“智能制造”便迅速火起了。3D打印颠覆了服装行人的思维,没有面料、纱线、裁片之分,原料到成衣就是一瞬间的事,3D织的服装就如传说中的天衣一样,完全贴合人体,没有缝合线,通过高性能纱线和多种纱线的组合分布,让成衣的功能性趋向完美,改变款式只不过是调一下电脑数据而已。从技术层面来说,已经发展多年的3D人体扫描仪、自动化打版技术、自动裁床技术的发展是服装加工业自动化的基础保障。而在裁片自动缝合方面,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再限于其功能本身,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服装就会拥有相对优势的服装前景。[4]总体来说,在相对标准的服装加工方面,比如男士西服、衬衫方面,自动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而相对款式及工艺变化较多的女装,目前主要依靠手工缝合。不过笔者相信这种技术性的突破也是迟早的事。总之,智能化工厂将为服装业解决几个问题——提高效率及准确度,这将极大地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企业库存压力。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智能制造真正落地的尚没有一个完全令公众信服的案例。媒体上渲染在做智能制造的,基本上只是完成了部分智能化,技术层面上,智能制造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但相信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会得到解决。

(三)结构单一,须转型升级

就总体发展趋势而言,整个商业生态链趋向于越来越少的中间环节。以前信息不透明,物流不方便,现在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所以,作为搬运工的档口价值就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并且,原来工厂不屑于接小订单,现在很多工厂也在转型。一方面,因为整个市场趋向于多款少量,单款数万件的订单已经很难再接到了。另一方面,设计师品牌的兴起,需要更多能够小批量加工的工厂。所以,档口作为工厂的转运工,提供小批量批发的优势也在失去。因此应利用自己的供应链优势,和设计师合作,增强自己开发新款的能力。设计师的一大挑战是缺乏供应链,或者说,设计师与工厂的沟通能力总体不算很强,这是档口批发市场可以弥补的设计师短板。而档口也可以通过增强自己的设计开发能力,来提升竞争力。转移出去的产能目前集中在低端产品,“中国制造”不可能永远是低价劣质的代名词,活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

(四)营销方式弊端,须线上线下融合

营销方式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绝不是简单地将产品搬上互联网,而是要懂得用互联网工具来武装自己:通过大数据应用分析抓住消费者的喜好,进行精准供给;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体验升级,提供优质服务等。也就是说,在保证自己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应更好地了解并解决客户的实际需求,让客户满意,这才是最终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客户的消费数据、消费习惯等方方面面。未来服装行业将倾向于与移动互联的结合、与科技的结合、与大数据的结合,启用数字化服务的背后是希望得到更深层次的数据沉淀,从而实现个性化的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是现在和未来的趋势,就拿数码印花来说,之所以近年来其发展迅速,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设计师以及个人都在追求私人定制。

五、结语

服装产业作为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进入市场最早、品牌最多、响亮度最高,随着政府“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不少服装品牌企业开始走出去,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服装市场。广东省是“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地,粤派服装已经具备出海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武汉已经有不少设计师品牌、电商、订制之类的,只是还不多,但它们发展得都不错。当下粤派及汉派服装产业深陷产能过剩、效益下降的困境,“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正是解决服装业危机与实现发展的好时机。

(作者单位为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 彼得·弗兰科潘(英).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M].邵旭东,孙芳,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442.

[2] 凯文·莱恩·凯勒(美).战略品牌管理

[M].卢泰宏,吴水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5.

[3] 严蓉,梁文倩,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江浙服装品牌升级对汉派服装品牌发展的启示[J].山东纺织科技,2016(6):38-40.

[4] 梁文倩,罗周燕,等.基于供给侧结构结构性改革下的江浙服饰与汉派服饰对比分析[J].艺术科技,2016(9):81.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业发展一带一路
行业特色高校职业与成人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中小城市心理咨询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福山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王新霞:物联网“向死而生”,智能硬件“以梦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