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价值研究

2017-11-14 07:21孙文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7期
关键词:阳性率心电图心率

王 静,孙文伟

(肥城市中医院,山东 泰安 271600)

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价值研究

王 静,孙文伟

(肥城市中医院,山东 泰安 271600)

目的探讨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价值。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原发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目标,按照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后者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28.9%,心率失常阳性率为64.5%分别高于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率13.3%、心率失常阳性率42.3%(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24.5%与ST-T段改变的检出率26.7%,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11.0%与ST-T段改变的检出率13.3%(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阳性诊断率更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原发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价值

原发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随着近年来其发病率的逐渐升高,使得其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即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1]。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大的威胁。对原发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治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但在临床实际检查中发现,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容易受到时间、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导致检查时患者存在的一些较不明显的心血管风险不易察觉,从而造成了漏诊。因此,如何快速的、准确的诊断对于原发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院对部分原发高血压患者进行了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取得了较高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选取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时间范围内所收治的原发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90例;经检查诊断,入组患者均确诊为原发高血压,同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肝脏疾病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19,年龄48~75岁,平均(64.3±3.6)岁,病程2~9年,平均(5.4±1.2)年;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5:20,年龄47~78岁,平均(64.7±3.8)岁,病程1~11年,平均(6.2±1.4)年。研究组患者性别、年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相互比较,差异构不成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研究组给予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为:采用杭州百慧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T-816型心电图仪对患者进行24 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并采用便携式记录盒对患者模拟的12导联实施心电信号24 h的连续监测,同时,对监测后所得到的数据、信息即心电信号信息采用相关软件、技术进行处理、分析和矫正。对照组则给予患者常规的心电图检查,方法为:采用临床常用的心电图检测仪,指导并协助患者以平卧位进行检查,并且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叮嘱其尽量保持良好、放松的心态;以25 mm/s的速度进行心电图的连续扫描,最后对患者P波、QRS波、ST-T等形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注意保证检测时基线的平稳、无干扰[2]。

1.3 诊断标准

心肌缺血阳性:将等电位线作为基准线,患者ST段自J点后80 ms处,向水平或斜下方下移>0.1 mv,并且持续的时间超过1 min。心律失常阳性:将等电位线作为基准线,ST段向水平或斜下方下移>0.1 mv,持续的时间超过1 min,心肌缺血发作的间隔时间为1 min左右[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心率失常阳性结果比较

通过心电图诊断,经观察与统计发现,研究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28.9%,心率失常阳性率为64.5%(室性心律失常37.8%、室上性心律失常26.7%),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13.3%,心率失常阳性率为42.3%(室性心律失常26.7%、室上性心律失常15.6%),故两组比较,研究组诊断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房室传导阻滞与ST-T段改变检出情况比较

两种不同的心电图诊断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与ST-T段改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4.5%与26.7%,而对照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与ST-T段改变的检出率分别为11.0%与13.3%,组间比较,研究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构成了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心率失常阳性结果比较 [n(%)]

表2 两组房室传导阻滞与ST-T段改变检出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紧密的联系,原发高血压患者,在血管的压力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下,会导致患者左心室负荷量骤增,从而导致其心肌发生代偿性扩张,亦或者是出现心室肥厚等症状;在心肌耗氧增增加、动脉储备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导致心肌进一步缺血[4]。而大部分伴有心室肥厚的原发高血压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再加上患者年龄相对较高,其在疼痛的感知上,敏感度相对较低。而这就会增加了患者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心律失常则对心脏发生病变后导致心脏活动异常的一种反映,在发生心肌急性缺血时,会使得传导速度减缓、复极不均匀,进而导致单向传导阻滞、折返运动而发生心律失常,发生最多的就是室性心律失常[5]。而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查,能够从P波、ST-T等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或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28.9%,心率失常阳性率为64.5%分别高于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率13.3%、心率失常阳性率42.3%(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24.5%与ST-T段改变的检出率26.7%,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11.0%与ST-T段改变的检出率13.3%(P<0.05)。该结果证明,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诊断原发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阳性率更高,效果更好,相对于常规的心电图检查更适用于临床诊断。该结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太明显的心律失常,或者说程度较轻的心率失常,不会对高血压患者心脏血流造成很大的影响,通常在静息状态下血流量趋向于正常状态,而心肌缺血也并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常规心电图诊断容易发生漏。而24 h动态心电图通过长时间、持续的动态观察,能够将患者早期复极ST段及J动态特征改变情况清晰的显现。通过动态观察,患者在休息时间J波显著,其ST段从J点处抬高;而患者在散步或如厕时,ST段则下移回至等电位线,同时J波消失或者是ST向下移动0.1~0.25 mV;而J波的变化情况则能够将患者24 h内ST段特征变化清晰显现,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从而减少的漏诊率。除此之外,通过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对患者心电信号进行24 h的连续检测,使得患者在发生一过性或暂时性心率失常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诊断。并且还能够对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为预后判断提供指导依据,降低患者猝死的概率。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更高,相比常规的心电图诊断,其精确度更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1] 徐敏芝.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判断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21(12):12-14.

[2] 李 碇.2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观察[J].北方药学,2012,09(6):93-93.

[3] 张雪杰.动态心电图对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71-73.

[4] 刘 晖,胡 涛.24h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9(35):306-307.

[5] 陈 萍.24 h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5,13(22):179-180.

R541.3

B

ISSN.2095-8242.2017.057.11229.03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阳性率心电图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