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祛瘀汤治疗急性脑梗塞300例临床观察

2017-11-14 07:24钟同华张现兰魏光玉韩忠新王兴山王爱方王吉峰梁延德赵彦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7期
关键词:中风病脑梗塞通络

李 伟,钟同华,李 青,张现兰,刘 敏,魏光玉,韩忠新,王兴山,王爱方,王吉峰,梁延德,赵彦霞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399)

伸筋祛瘀汤治疗急性脑梗塞300例临床观察

李 伟,钟同华,李 青,张现兰,刘 敏,魏光玉,韩忠新,王兴山,王爱方,王吉峰,梁延德,赵彦霞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399)

目的探讨伸筋祛瘀汤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4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0例和对照组150例,前者采用伸筋祛瘀汤结合基础治疗,后者采用基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6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伸筋祛瘀汤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明显,对于脑梗塞的治疗康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伸筋祛瘀汤;脑梗塞;滋阴熄风;祛瘀通络

脑梗塞又称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研究应用伸筋祛瘀汤治疗急性脑梗塞,观察其疗效。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

(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

1.2 分期标准

(1)急性期:发病在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2)恢复期:发病2周至半年;(3)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1.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

1.3.1 中风病计分方法

神志状态:0分:神志清楚;1分:神志恍惚(嗜睡,唤醒后能与人言);2分:神志迷蒙(嗜睡,呼之答不确切);3分:神昏;4分:昏愦(神昏同时兼有脱症)(由于中经络无神志异常故可免去打分)。语言表达:0分:正常;1分:一般表达,命名不能;2分:说话成句而表达不清;3分:不能说单词、词组;4分:语言不能或基本不能。上肢肩关节:0分:正常;1分:上举正常但肌力差;2分:上举平肩或略过肩;3分:上举不到肩;4分:不能动或前后略摆动;上肢指关节:0分:正常;1分:手指分别动作有效但肌力差;2分:能握拳伸指;3分:能屈指但握不成拳,不会伸指;4分:手指不能动。下肢髋关节:0分:正常;1分:抬高45度以上;2分:抬高不足45度;3分:摆动能平移;4分:不能动。下肢趾关节:0分:正常;1分:伸屈自如但力弱;2分:伸屈不全;3分:略能动;4分:不能动。综合功能:0分:生活能自理,自由交谈;1分:独立生活,简单劳动而有部分功能不全;2分:可行走,部分自理,尚需人帮助;3分:可站立迈步,需人随时照料;4分:卧床。

1.3.2 疗效评定标准

(1)中风病疗效:按中风病计分方法进行评定:疗前满分24分,起点分不小于7 分,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评分与治疗后评分百分数计算公式:

基本痊愈:中风计分减分率≥85%,显效:中风计分减分率≥50%,有效:中风计分减分率≥20%,无效:中风计分减分率<20%。

1.4 研究对象

根据试验病例标准,选取我院住院的脑梗塞患者450例,按试验组(治疗组)与对照组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0例(n=300),其中男167例,女133例;年龄40~70岁,平均62.9岁;发病24小时内者168例,24小时~72小时者132例;语言障碍121例,完全瘫痪97例,不完全瘫痪223例。对照组150例(n=150),其中男性115例,女85例;年龄40~70岁,平均62.1岁;发病24小时内者87例,24小时~72小时者63例;语言障碍67例,完全瘫痪49例,不完全瘫痪101。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病程、性别、年龄、病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5 研究方法

1.5.1 对照组(基础治疗)

①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有头痛、头胀、恶心、呕吐者,用20%甘露醇125~250 mL快速静脉滴注,6~12小时1次,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速尿20 mg静注,6~12小时1次,二者交替使用。

②控制血压:血压高于180/105 mmHg者,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12.5~25 mg,3次/日,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次,2次/日,维持血压在130~150/80~90 mmHg。

③减轻脑血管痉挛:口服尼莫地平片30 mg/次,3次/日。

④抗血小板凝集:拜阿司匹灵0.1 g,口服,每日1次;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奥扎格雷钠80 mg静滴,每日1次。

⑤降低血粘度: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 mL+胞二磷胆碱0.5 g静滴,每日1次。

⑥对症治疗:如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应激性溃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1.5.2 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伸筋祛瘀汤及针灸治疗)

(1)伸筋祛瘀汤:

基本方:伸筋草15 g,制首乌15 g,白芍10 g,山药10 g,熟地10 g,山茱萸6 g,石斛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全蝎4.5 g,水蛭6 g,地龙6 g,蜈蚣3 g,甘草3 g,冰片0.1 g(冲),水煎400 mL,或颗粒剂温开水冲服,分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每日1剂。

加减:语言謇涩加石菖蒲10 g;口舌歪斜加白附子10 g、僵蚕10 g;痰涎壅盛加半夏10 g、陈皮12 g、天竹黃10 g;便秘加大黃10 g(后入)、芒硝5 g(冲);肝火旺者加钩藤15 g、夏枯草15 g;气虚加黃芪30 g、党参15 g。

(2)针刺治疗:取穴地仓、颊车、曲池、尺泽、外关、合谷、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得气后,应用上海华宜医用仪器厂制造的BT701-B型电麻仪,给予电刺激30 min,频率40~60次/min。15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1~2个疗程。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情况(按照实际观察人数)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风总积分比较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治疗和伸筋祛瘀汤治疗急性脑梗塞,在改善中风症状方面两组均有明显的疗效,可使中风病总积分明显下降,经对两组分别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服药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风病总积分变化情况(±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风病总积分变化情况(±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疗前-疗后 前后比较 组间比较X±SD X±SD X±SD F P Z P试验组 288 13.2±2.8 6.7±3.3 6.5±3.3 159.38 0.0001 2.217 0.024对照组 145 13.3±3.5 8.2±4.0 5.1±2.5 176.17 0.0001

2.3 治疗前后中风病各临床症状分级变化情况

试验组和对照组中风病各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组间比较,试验组的下肢髋关节和综合功能治疗前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它症状体征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风病各临床症状分级变化情况

2.4 安全性观测

除1例因吞咽困难致肺内感染外,其余病例治疗期间未发现肝功、肾功、尿常规及心电图异常改变。

3 讨 论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血管的突然狭窄或闭塞,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发生脑细胞水肿、坏死等。在梗死灶周围存在着一个“缺血半暗带”,适时改善“半暗带”的血流灌注,阻断钙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减轻内源性神经毒素对细胞的损害,就可能使神经细胞恢复正常。

脑梗塞相当于中医中风病,中医认为中风病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密切相关。病机为肝肾阴虚,瘀阻脑络。因此,我们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原则,采用滋阴熄风、祛瘀通络之伸筋祛瘀汤治疗中风病。

方中制首乌、熟地黄、伸筋草为君药。何首乌补益肝肾,滋养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止痒。《本草纲目》记载:“此物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为滋补良药”。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本草拾遗》:“主人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三药相配,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养血柔筋,使筋络得通,阴血得复,故可治疗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肌肤麻木不仁。

山药、山茱萸、石斛、当归、白芍共为臣药。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神农本草经》:“伤中,补虚赢,除寒热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山茱萸补益肝肾。《名医别录》:“强阴益精,安五脏藏,通九窍,止小便利。”二药相配能够滋补肝肾,使气血得充、筋脉得养。石斛养阴生津。《神农本草经》:“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胃肠。” 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用于血虚血瘀证,《名医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汗不出,湿痹,······补五脏,生肌肉。”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用于血虚,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症。《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川芎、全蝎、蜈蚣、水蛭、地龙共为佐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全蝎、蜈蚣均能熄风止痉,通经止痛,解毒散结。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主治“抽搐痉挛、心脑血管病”等病。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神农本草经》说“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积聚。利水道”。地龙通行经络。《本草纲目》:“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治足疾而通经络也。”四药相配,能够补血活血,化瘀通络,使气血得畅、经络得通且与熟地、白芍相伍使补血不滞血,行血不伤血。

甘草、冰片共为使药。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缓全蝎、蜈蚣、水蛭药性之急。冰片开窍醒神,《本草纲目》曰:“通诸窍,散郁火。”

全方以滋阴熄风、祛瘀通络为主,滋补肝肾以治本,活血通络以治标,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则风熄而瘀散,经络气血通畅,脏腑筋脉得养。

[1]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国医药学报,1986;1(1):1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32:36.

[3]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

R743.3

B

ISSN.2095-8242.2017.057.11185.04

李伟(1967-),男,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临床从事中医内科疾病,尤其是中风病/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中风病脑梗塞通络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
张圣德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