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炜超
(承德市第三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乔炜超
(承德市第三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探讨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所接受的治疗措施分别为DC-CIK联合化疗治疗及单纯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存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DC-CIK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DC-CIK;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法;效果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升高。临床上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放化疗。手术虽可彻底清除病灶,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多数患者在疾病确诊的时候已经处于晚期,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此时,化疗为疾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近年来临床开始将免疫治疗引入临床,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为了研究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对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治疗相关的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在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2~82岁,平均(56.13±3.1)岁;对照组中男18例性,女12例;年龄30~83岁,平均(55.02±3.5)岁。全部入组患者疾病确诊,无其他严重肝肾疾病,精神正常,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对治疗及本研究知情,配合度及耐受性较高,排除有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有精神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对治疗或本研究配合度低,中途转院或死亡的患者[2]。本研究的开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上两组患者基本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行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以DC-CIK治疗,化疗前抽外周血行DC-CIK培养,在化疗结束后7~12d行DC-CIK治疗。
生存率:以患者复发时间和生存期作为观察指标,时间为第一次化疗开始及此后一年。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观察发现,在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时间节点,观察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生存率比较(n,%)
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优,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行化疗时,虽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因为治疗的毒性反应巨大,加之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治疗的局限性较大。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免疫缺陷,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或放化疗均无法改善其免疫系统,且化疗无法从根本上杀灭肿瘤,治疗后患者复发率高。生物治疗为恶性肿瘤的第四代治疗模式,其治疗原理为通过细胞因子诱导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形成杀伤细胞,从而杀灭恶性肿瘤[3]。
综上所述: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DCCIK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显著,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1] 张士法.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44-45.
[2] 张 程.DC-CIK细胞生物治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0):159,168.
[3] 刘 莉,徐 凯.中药与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5-56.
[4] 孙秋实.中药复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5):31-33.
R734.2
B
ISSN.2095-8242.2017.057.11158.0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