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色彩
——品读《果香》

2017-11-14 15:08张玲
湛江文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果香新桥果子

※ 张玲

乡村的色彩

——品读《果香》

※ 张玲

翻开周玉环的《果香》,一副描写农村图景的彩卷呈现眼前。正如作者所言“一对青年恋人的创业与坚守,乡村与城市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将quot;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quot;。早期的台静农、沙汀、沈从文,近年的莫言、陈忠实等等都是代表人物。他们以朴实细密的写实风格,写中国百姓的乡土故事、世态炎凉、风俗人情。周环玉的《果香》,颇有乡土小说的影子,翻开来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画卷。

一、浓郁的乡土情节

优秀的小说,都会塑造一系列不朽的典型人物:故乡的闰土、边城的翠翠、白鹿原的白嘉轩……,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果香》的主人公陈志和秋草,是作者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个性最鲜明的。小说以陈志和秋草两家带领全村人种植果子致富为主线,讲述了两代人的创业守业故事。陈志父亲老亚和秋草的父亲老田,都是新桥村种植果子的领头人,即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两家在收果子、争抢客户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矛盾,由于老田与老亚的生意关系,一度影响陈志和秋草的婚事。但是双方又都满意对方的儿女,于是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又能保持一致相护相帮。陈志和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一样,不甘心四年大学的专业知识荒废而回到农村延续父辈的生活,总想到大城市闯一闯。后来老田家经历了果子苗被偷老田也意外去世,老亚修果子仓库摔伤了腿。陈志和秋草一起去北京打工,两人经历了被骗钱、找工作等种种艰难,最终决定回到农村子承父业。经过磨练,陈志迅速成长为新桥村果子销售与管理的新一代领头人,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翻阅这本小说,使读者感觉到在看一部农村的创业致富生活史。没有在农村生长经历的读者,因为没有从身边发现这些故事的影子,反而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些发生在农村的故事看起来很“老套”、很家常、很真实。因为任何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而高于生活,但不是简单地重复生活,作家采用“杂取种种事物,合成个个形象”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生活现象的取舍、提炼和熔铸,以鲜明的个性来塑造老亚老田、陈志秋草等文学典型形象,又借助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

书中从头到尾,让读者感受到乡村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真挚。这也许是浸入了作者周环玉对乡村的深情。小说中村民对乡村的感情是深厚的,乡村邻里的感情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对于种植果子为生的村民,果子是唯一的生活保障,所以村民也尊重老亚老田”。乡村的构成,本就使乡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自己人情感,由于共同的挣钱目标,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有了一种默契,“陈志和秋草两家,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年轻一代之间的爱情,也因为对乡村的感情而显得专一牢固。“在这个村子里,种植果子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一种生存方式。秋草喜欢果子,喜欢新桥村朴实的村民,喜欢新桥村古旧的房子和那一口老井。。。”“新桥人祖祖辈辈种植果子为生,这让陈志对家乡和家乡的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尽管在外读了大学,尽管不管不顾的去北京打工,“。。。我和秋草都是新桥人,怎么着也要为村里出点力”,“放弃北京的工作留在村里和父亲一起做果子生意,他们其实是不甘心的”,大城市与故乡,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归乡村。乡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有时候也是一种牵绊。

对乡村生活场景的描述,周玉环也是不余笔墨的。“村子里有重要的事情开会,就在老井旁搭了个一米高的高台,下面围了很多村民,听老亚和老田把果子的行情和市场情况讲一讲”;乡村的一个高台,就是村子的集会中心,村里的表彰、唱大戏,这也是乡村生活的一个侧影。“黄姑街的老茶馆,有很多不曾忘记的回忆,方圆十里的村民,在黄姑镇进行商品交换,同时茶馆成了村民信息交流的集散地。”《果香》描绘了乡村日常生活的一个个平常的画面,细致真实。

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故事,没一个细节,都为读者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面,作者对乡村的熟悉与情感也传递给了读者。

二、纯粹的真实情感

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否,不是决定于篇幅的长短,不决定于情节的跌宕与否。一部好的作品,或发人深省,或感人落泪,或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果香》就是一部使读者情感共鸣的作品。

小说的创作实质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作者情感的深度同时也决定了小说对读者情感的渗透力。作家姚雪垠说:“任何一个小说作者,他对自己所写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情节不感动,不充满激情,他的笔墨不可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唤起强烈的共鸣。”一般说来,作家从塑造文学形象开始,就是作家思想情感、审美观念与客观事物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的统一。作者在再现生活的全部过程中,他所塑造的文学形象都渗透着自己的思想。

《果香》里面所有的人物形象鲜明,情感饱满。无论是陈志和秋草的恋人之爱,老田夫妇和老亚夫妇的夫妻之爱,或者苏起与陈志的兄弟之情,又或者村长根叔对村民的大度与爱护。都体现了农民之间的淳朴和善良,乡情与亲情。作家想表达的似乎就是:农民的情感最纯洁最质朴。正如大军所说“城市的诱惑太大了,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会毫不犹豫地甘愿放弃自己的真爱。因为,有时候真爱很贫穷。”大军认为陈志不同,因为“你的内心没有欲望,没有纷争,只有平凡和朴实的真爱。”而陈志和秋草都说“我们是农民,至少是农民的儿女”。所以,在作者周环玉的笔下,恋人之爱、夫妻之爱、儿女之爱、乡亲之情,都是和谐、团结、真挚而美好的。

《果香》讲述的是一些普通农村人的生活创业经历,读者感觉都渗透了作者自身的真情实感,这些情感或者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真切感受,或者是希望拥有的美好情感。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也就是要将农民质朴的情感摆在读者面前。

三、朴素的文学技巧

一个优秀的作家,应当具有相当的文学素养,能够运用各种文学写作技巧合理地表达与叙述,从而深刻且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提升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文学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

长篇小说总是把丰富而复杂的人生,社会全景浓缩成一个整体去反映,只有作家对某一种生活有深切的体会,对生活事件有深入的了解,才能从貌似平凡的生活现象里提炼出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

莫言在《超越故乡》中说:“新潮小说的理论操作方式是:把简单的变成复杂的,把明白的变成晦涩的,在没有象征的地方搞出象征,在没有魔幻的地方弄出魔幻,把一个原来平庸的小说家抬到高深莫测的程度;朴素小说的理论探作方式是:把貌似复杂实则简单的还原成简单的,把故意晦涩的剥离成明白的,剔除人为的象征,掀开魔术师的盒子。”《果香》正是走了朴素小说的创作之路,读它如同听书中人物讲述一个个简洁明了的故事,即使读者没有书中人物的经历,读者 却能明白这故事讲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是什么,又能在这浅易的描述当中领悟关于生活的哲理。

小说没有生涩隐晦的词句,简朴、生动的风格很能触动读者。小说以大团圆为结局,村里的特产销售公司开业,陈志当上了经理,同时陈志和秋草如愿以偿的举办了婚礼;“根叔合着衣服睡着了.....桂英的这番话他心里很明白”。

在《果香》中,周环玉的确把讲故事的技巧运用得十分娴熟,如新桥村每年关于果子种植计划总结的全村大会,陈志和大海打架,苏起和梅子的交往,老田家果子苗被毁后村民们的表现,秋草和陈志在北京打工的遭遇等等。作者在进行许多的情节叙述时,都能以淡定的口吻,以冷静和成熟的笔触去叙述,将生活的哲理糅合在浅易的情节之中,让读者在这些平常的生活场景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也许这是成功的写作之道吧。

四、通俗的语言创作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载体是语言文字。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

一部小说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语言的运用,作家锤炼语言的能力,在于他必须在浩瀚的中文词汇中,精心选择某些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

周环玉的文字,简洁精炼,通俗易懂,不着粉饰,其实字里行间充盈着四射的光彩。比如他描写陈志和秋草在北京打工的经历,这个经历就是直白的叙述,看不出感情色彩,仿佛在讲一个普通不过的事情,“这座城市到处是诱惑,到处是机会,到处是压力”,“地铁在隧道里飞快的跑着。。秋草有一种胆怯,她不知道这座城市属不属于她。。”一段并不轻松的北京打工经历,作者用平淡轻松的语气描述了秋草所见所想,“北京,机会是平等的,我们要加油”,又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北漂一族的信心。关于在陌生的城市打拼的经历也许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作者平铺直叙讲来的故事,似乎就是我们曾经或者正在的生活,没有华丽的词句,很容易让读者在简洁的文字叙述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果香》写的是新桥村村民果子种植致富的日常生活,而实际上也是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新农村创业致富的缩影。从上一辈的创业,到新一代年轻人的不甘于回归乡村出外打工,再到回到乡村继承父业,每个情节的背后都印证着乡村的发展与变迁:从全村人以老田老亚为首销售果子,到后来成立特产销售公司,从村长根叔对保全银海的挽救到转变,从陈志不甘心放弃北京的工作到转身成为新桥村特产销售公司经理……,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这些平凡的生活情节,恰恰让读者看到真实的农村社会和新一代农民子女的创业。因此这部小说的每个故事里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也是这部小说具有的认识价值。

猜你喜欢
果香新桥果子
汽车车身无损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熟香新酿
柔和淡彩
新桥擂茶
果香满夏衣
小蚂蚁过河
果子的滋味私厨
果子和她的+1
一颗滋味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