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洋
着力培养适应新兴出版业态的编辑队伍
◎ 张 洋
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应发挥传统出版优势,顺应潮流,更新观念,以内容为体,加强培养编辑从事图书出版的基本能力;同时以技术为翼,重视培养编辑适应新兴出版业态的能力。
出版融合;人才培养;编辑队伍
互联网和新兴出版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交流手段,传统出版领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为了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体现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兴出版人才培养的措施:“制定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规划,支持出版单位与高校、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联合开展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加大新兴出版内容生产人才、技术研发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传统出版领域积极推进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很多出版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种内容多种创意、多种开发、多种形态、多种增值的新兴出版业态正在逐步显现。然而大多数出版社,特别是中小社面临新兴出版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的局面,处于或等待观望或浅尝辄止、心有余力不足的境地。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出路是发挥传统出版优势,顺应潮流,更新观念,重视适应新兴出版业态的编辑能力培养,提升现代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出版经过各个历史时期的出版实践,构建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政策法规和规范流程,出版队伍有出版社内培训、老编辑“传帮带”、国家和省市出版系统培训保障,这些都使作者呕心沥血创作的文化作品和科学成果在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以及呈现形式上得到升华,能够贯彻“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指导思想,传统出版社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内容资源。可见编辑策划内容资源的能力和规范的职业素养是新兴出版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其发展的源泉。在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中,对编辑队伍基本能力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要进一步加强。
1. 强化阵地意识,落实责任担当
承担精神产品出版重任的编辑必须树立牢固的阵地意识,培养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培养编辑掌握履行职责的本领,具备对是非问题的判断力,对敏感问题的洞察力。对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有关出版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编辑必须做到真学、真懂、真用,才能落实编辑的职业担当,保守出版的第一道关卡,做到守土有责。
2.完善专博结合的知识结构
编辑承载着传播思想文化、科学知识的重任,需要具备广博知识和精深专业的学习研究积累,才能实现对图书市场的归纳、判断,进而策划、组织出有特色、创意的选题。具备全面、广博知识是做一名称职编辑的基础。编辑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习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编辑必须要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坚定信念、把握方向、明辨是非、担当职责的基础;编辑要自觉学习广博全面的知识,更要学习工作中涉及的知识,在审阅各类稿件时能够知其然和所以然;编辑要掌握从事专业的精深知识,清楚该领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策划的选题才能内容先进、特点鲜明;编辑要学习文史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增强对稿件反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判断力;编辑要学习文学艺术知识,提高对稿件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具备完善知识结构的编辑,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这也是成为专家型出版人才的基础。
3. 提高编辑的基本职业技能
编辑的职责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升书稿的品质。“编辑对语言文字加工整理的过程就是作品价值力提升的过程。”由于作者创作研究时关注点和侧重点不同,在语言文字规范和出版规范上会有调整和修改的问题,这些要靠编辑精雕细刻,在尊重作者创作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修改。编辑必须具备语言文字、语法修辞基本功,掌握相关学科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这是完善和提升稿件质量的必备能力。编辑也要熟悉出版流程中选题申报、审阅稿件、成本核算、装帧设计、排版印制、宣传企划等各个环节,才能对项目的运作过程了然于胸,做到有效把控。
4. 培养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
编辑策划出版图书的过程搭建了作者创作与读者认知的桥梁。编辑闭门造车想出的选题必然与社会需求脱节,违背作品创作规律。推动编辑“走出去”,到市场、到展会、到学术会中,是比较、检验、论证选题需求度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与作者沟通交流可以积累广泛的作者资源,作者会为编辑的策划思考提供建设性意见,使构思的选题得到升华;与读者交流可以了解读者的兴趣点和需求度,及时调整选题方案、修订稿件;撰写图书宣传评价,到发布会宣传,到读书会交流,把作者的思想、编写的特色、精美的装帧向经销商和读者发布,可以强化市场对产品的关注。编辑社会活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出版资源的聚集和图书产品推广的效果。
新兴出版的优势体现在传统出版借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呈现形式多样化、内容海量化、检索精细化、服务个性化、供应灵活化。这些依赖技术人才和雄厚资金支撑的出版再造,中小出版社在短期内难以跨越。面对出版的新业态,传统出版固守必然遭到时代淘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特色之路是中小出版社求生存、促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当中首要的是要在巩固和强化传统编辑能力优势的同时,转变观念,找准出版融合发展的切入点,重视培养编辑适应新兴出版业态的能力,着力建设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
1. 树立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观念
很多长期从事传统出版的编辑对新兴出版的认识停留在数字阅读、互联网传输和多媒体播放层面,开发的数字出版产品难以形成盈利模式,对新兴出版的业态和本质缺乏理解和认识,更缺乏推进与新兴出版融合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出版社管理层要带头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推进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进程,组织出版融合实践的专家和从事开发的技术专家对编辑出版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理解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本质、意义,结合本社特点探索融合发展切入点。通过新兴表现形式使受众获得全新阅读体验,通过新技术使内容资源得到增值,促进传统出版焕发新活力。树立出版融合发展的观念必然会逐步形成适合多形态融合出版的思考:策划组稿时考虑适合多种表现形式的设计和编写;签订著作权合同时考虑数字版权条款的授权;编辑加工时考虑适应未来富媒体出版的对接;等等。
2. 懂得结合出版特点应用新技术
新兴出版发展依赖的是信息技术,不能指望传统编辑全面掌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但是新时期出版编辑必须全面了解新技术的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开发成本。特别要调查每种技术的生命力,不怕版本更新,但不能使用落后和即将淘汰的技术。策划选题时能知晓运用何种技术来实现产品,在开发产品时能够指导技术人员实现设计意图;在组织内容创作时能够根据新兴媒体表现特点选择作者,开发适于富媒体的大容量拓展内容;为适应信息技术最易承担的检索和辨识功能,对内容资源做深度分类;结合开发成本选择适宜的合作开发模式。另外,编辑还要适应“编辑过程+互联网”,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诸如组稿审稿、编辑校对、装帧设计、费用核算、申报审核流程等,熟练掌握出版企业ERP管理系统,用信息化手段控制出版过程会极大提高出版的质量和效率。这是编辑融入新兴出版浪潮的时代要求。
3.利用交流平台提高产品影响力
基于互联网的交流互动手段已经极其丰富,应用也非常普及,电子邮箱、QQ、微信、微博、公众号、客户端、平台论坛等,编辑对之并不陌生,但大多数停留在文件传输和信息交流的层面。赋予互联网交流工具新功能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影响力的有效手段。编辑要以项目为中心,借助网络平台传播快捷、高效、范围广、可复现的优势,形成主动交流互动和宣传推广的工作模式。就某一主题建立群(圈)、微博、论坛等交流平台,策划丰富的活动吸引粉丝关注,形成规模效应:围绕选题思路与受众展开讨论、调查,善于分辨、归纳可信度高的意见;通过推介新书、章节试读、购书渠道链接、面向粉丝的优惠、出版众筹等扩大影响,黏合用户;进行读者阅读体验调查,为修订图书和调整经营策略提供依据;组织作者或编写组召开网络会议,讨论修改稿件,这种方式即时、直观、经济,不受地域限制。编辑善于利用各种新兴交流平台,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为目标用户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
在传统出版中,图书进入销售环节,编辑从客观上就完成了主要任务,除了进行读者意见反馈和销售效果调查,基本失去与图书的关联渠道。新兴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的单一模式,促进了编辑从图书出版者向产品服务者转变,出版营销促成读者完成购买行为仅仅是编辑服务的开始。依据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后台用户信息统计等量化分析,从产品策划伊始即针对目标用户需求构建服务阅读解决方案:提供知识拓展链接、辅助阅读、在线评价检测、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推送适合用户需要的产品、提供内容资源精细化检索和按需印刷、阅读体验即时反馈等服务。通过服务提高产品的使用效能,通过服务提高用户的黏合度,通过服务实现产品的增值。
传统出版编辑经过系统的政策法规、出版业务、语言规范、学科专业等方面的培训,对内容资源的选择、提炼具有显著的优势;新兴出版运用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丰富的产品体验、精细化的用户分析,主导了出版业态。二者是相依相存的关系,“以传统出版为根基实现并行并重、优势互补、此长彼长”,坚持“内容为本技术为用、内容为体技术为翼,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编辑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编辑家对出版秉持的精益求精、精雕细刻、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要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和适应新兴出版业态带来的挑战,主动学习和运用新技术,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思维从事出版工作,逐步掌握二者融合的话语权,抓住振兴出版业的机遇。未来将不再有数字出版编辑和图书出版编辑的工作区别,基于信息技术的内容资源出版会是编辑的基础工作,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实现常态化是出版业与时俱进、构建现代出版的必由之路。
(张洋,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注释:
① 周二健. 新时期图书编辑的能力建设[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6-3.
②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f.gov.cn/mofhome/hel/anmudaohang/ zheng oefagui/201504/t201504 13_1215711.html.201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