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混合教学及其应用探析

2017-11-13 08:49宿莉
商情 2017年40期
关键词:混合教学应用探析高职教育

宿莉

【摘要】混合教学是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与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开展混合教学切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混合教学应认真制作微课,采取翻转课堂形式和“做中学”的混合教学方式,并进行教学评价的混合。

【关键词】高职教育 混合教学 应用探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迎来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而“混合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被认为包括了诸如以上新的教学形式。“混合教学”是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与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具有深刻的内涵,切合高职院校教学需要。

一、混合教学的内涵

混合教学是指应用不同的教育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教学方式的混合来达到教育目的。混合教育注重的是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方式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一)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的混合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成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又分成六个层次: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识记是对信息的回忆;领会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应用是将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分析是能将要素分解,找出要素之间的联系;综合相当于创造,能将要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东西;评价是根据标准作出价值判断。

基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六个层次,一般理解为教学要先有了概念、理论等才能去运用。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先讲概念,然后讲习题,之后学生通过练习、作业等复习巩固才能达到认知的几个层次。而另一种教学方法是先抛给学生并不懂的概念,并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搞清概念。这种方法认为让大脑加工的信息越多,认知的目标更能够有效的达到。德国的探讨式混合教学就是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的混合。

(二)各种教学资源手段的混合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资源愈加丰富。“慕课”即大型公开在线课程的兴起,使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汲取来自全世界范围内的“名校、名师、名课”的营养。有的平台提供免费的课程,学习完成之后,还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格证书。利用慕课资源,很多高校将之应用于混合教学中。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疑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时间短,但内容完整,精心的教学设计通过语言、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展现出来。所以,微课有短小精悍、形象生动的特点。高校普遍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微课资源,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助力下,日益丰富的教学资源源源不断融入混合教学中。

翻转课堂是基于教学理论,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混合教学的一种形式。传统课堂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并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这种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知识信息,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将知识内化的过程。翻转课堂与传统课程不同,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得到知识信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等,将知识内化于课堂。

(三)评价的混合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无论评价主体还是评价方法和评价目标都显得较为单一。评价主体一般是任课教师,评价方法以纸笔考试为主,评价目标主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而对学生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评价要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导向作用,就必须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动态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二、高职院校混合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在高职高专专科批次录取的学生;二是高职学院自主招生的高中学生;三是对口录取的中职生。中小学基础教学大都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等。高职院校学生有十多年基础教育的经历,传统教学方法并不特别适合他们。他们内心郁积了学习上较多的挫败感,缺乏信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实际上,高职学生的特点也非常突出。他们思维活跃,特别是相对于抽样思维,形象思维更加突出;相对于纯理论的学习,更喜欢动手操作和实践;更容易受到激励和鼓励的影响。混合教学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使得混合教学更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职教育是应社会需求而生,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技能。高职教育充满了创新和挑战,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的,富有很多创新元素的混合教学正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混合教学在《统计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统计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基础课。无论从银行、保险、证券到企业管理等各种活动都渗透着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的应用。社会经济现象规律也蕴涵着数量关系。《统计学基石出》课程教学的任务是使高职学生在解决本专业领域和实际工作中能够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并树立数据驱动的意识。

《统计学基石出》课程混合教学首先要做前期的分析工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探讨、以及解决问题等主动性的教学活动获得统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根据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删去《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涉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公式推导和手工计算,代替的是用统计软件如Excel来完成相关任务。教学内容是以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整合,从统计工作过程出发,教学内容分成方案设计模块、统计调查模块、资料整理模块、分析方法模块等几大模块。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并对学生进行混合评价。

(一)微课的制作

在教学内容已经分成几个模块的基础上,对每个模块里的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提炼,然后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并制作成微课。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看上去枯燥难懂,例如抽样技术,要理解样本容量不同,则确定性大小不同的统计原理不太容易。微视频则通过一些动画制作来抽取不同样本容量的样本,同时展现出不同的样本均值波动大小来表现这个统计原理。学生看动画的几分钟的效果比老師单纯讲解半个小时的效果要好得多。再如统计的产生、发展,统计的概念特点,统计法规等,教师都可以通过微视频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endprint

(二)翻转课堂

在有充足的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统计学基石出》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完全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课前,将微课件和微视频通过平台推送给学生(比如利用清华大学开发的免费的“雨课堂”平台),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通过习题的演练、师生的讨论、学生的协作等,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监控、引导、启发学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报告分享预习情况和效果:“我知道什么?我已经学会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要在课堂上解决?”从而帮助学生一步步完成思维的进化。

(三)“做中学”的混合教学方式

《统计学基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力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全过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直接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让学生自由分组,并制订计划,按照计划分工开展工作。在完成任务中,学生逐步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分组、分配数列和统计图等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让学生对这个班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分布刻画。在这个任务中,需要逐步理解统计分组的含义,分配数列表示的意义,同时如何利用软件完成统计图,让学生在具体的“做”中达到认知领域的各个层次。再如,将一个个具体的统计调查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做”具体的统计设计、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最后形成统计报告。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通过线上或者线下指导,每一步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和反思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又同时在老师的引导、启发、监控之下,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的混合

如果所有的教学过程得到很好的记录,就有了过程性的教学数据。互联网平台可以非常详細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清华大学“雨课堂”平台。学生通过微信端口进入到“雨课堂”平台,看到教师推送的《统计学基础》课程的微课件、微视频、习题等,并进行课前预习。平台把学生是否阅读、阅读了多少,以及完成时间、习题正确率等做了很好的记录,并发给教师的QQ邮箱,于是老师就有了评价的依据,并进行评价。除了网络平台的记录,还需要进行线下的记录与评价。如学生在主动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的课堂汇报、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及时评价,并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无论是通过网络平台还是线下记录,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要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导向作用。

笔者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对混合教学方式是认同的。通过对学生评价的统计分析,81%的学生认为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更喜欢混合教学的方式,54%的学生能够一次性听懂微视频的课程,41%的学生认为混合教学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混合教学对教师也充满了挑战,在混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在混合教学中去解决。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合教学应用探析高职教育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高级食品化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扁平化设计在网页版式中的应用探析
移动环境下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的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混合教学”在开放大学教育模式中应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