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7-11-13 23:45黄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基础教学美术高校

黄彦

摘 要:扎实的美术基础是学生进入美术殿堂的敲门砖,因此,每一位想要深入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学生都应该脚踏实地地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相关技巧,为自己日后的美术创作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内容以及现状,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美术基础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策略

很多文化成绩较差的高中生为了顺利进入大学学习,便将美术特长作为捷径,他们一般会选择进入速成强化培训班学习美术技巧,以应对美术专业考试。然而,即使他们通过了专业考试,他们自身具备的人文素养、绘画技巧、创造力、审美能力等美术基础知识也是不牢靠的,无法将其应用于绘画实践中。因此,各高校应该充分重视美术基础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让他们能够在美术创作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内容

美术基础教学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打好美术基础是学生提高美术水平的前提。如果美术基础知识或技巧掌握得不牢靠,那么学生会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学习越深入,遭受的阻力越大。因此,各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美术基础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深入学习美术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在高校扩招这个大背景下,美术专业院校大多降低了收分标准,于学生而言,他们拥有了更多深入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机会,与此同时,高校扩招衍生出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入学时,学生的美术基础普遍较差,且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高校美术教师应该将“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美术基础教学”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重要探究对象。

在过去,大众普遍认为,美术基础教学便是关于绘画基本功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自然临摹能力、观察能力、认知能力等。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单一的绘画技巧和临摹能力已然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无法跟上现当代艺术发展的步伐。因此,除了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外,具有现代教学意义的美术基础教学还应该包括未来创作所需的各种因素,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直接反应能力和感受能力等。现当代的美术基础教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绘画形态,也不仅仅是对已有造型、色彩组织样式和空间的再现表达,而是多种知识理念的集中体现。总之,美术基础教学应该始终围绕艺术创造相关问题展开,而不仅仅以绘画基础为基础。

二、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就当前而言,高校美术教学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具体分析如下:一方面,受美术应试教育的制约,很多美术考生为顺利通过专业考试,一般会采取短期性、突击性的培训方式来掌握绘画技巧,但是,短时间的训练并不能帮助他们掌握美术专业知识,仅能掌握一些皮毛。另一方面,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在讲授素描、色彩、造型等教学重难点时,始终将技巧作为教授的核心,过于程序化、模式化的授课方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者,教师在进行美术基础教学时,并未将美术与文化、设计、生活等方面有机融合,由此造成了艺术孤立的窘况,这对人类艺术的发展以及学生审美修养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此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高校已然建立起了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已然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艺术需求,加之新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还未建立,这便导致学生成为传统美术基础教学体系下的“牺牲品”。从以上四点分析可以得出,高校美术基础教学形势的紧迫性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要想缓和当前局势,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有关于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配套优化策略。

三、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优化策略与改革

(一)改革课程设置

目前,美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水平不高、人文素养较低等问题,这便使得他们创作的作品缺乏内涵,为改变此状况,需要改革课程设置。一方面,教师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需要努力实现美术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将文化、设计、生活等内容合理地导入美术基础教学课堂,以改变互相割裂的传统课程设置,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未来创作出有内涵的作品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各高校应该适当地增设一些人文素质类课程,如民间艺术、美术鉴赏、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等,以实现课程的多元化;促进人文素质类课程与设计、绘画等美术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以解除束缚学生绘画思维的禁锢,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艺术创造的实践中来。与此同时,课程设置在遵循多元化、个性化原则的基础上,应该有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之分,切忌笼统化地设置课程;无论是课程数量,还是课程类型,都需要均衡设置,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之后,各高校需要合理地设置技能课、文化课的比重,合理地划分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此外,设置的课程应该丰富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价值。

(二)注重培养创造力,强化创作意识

首先,各高校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基础教学时,应该致力于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使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处于相互交融、同步提升的状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相对动态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理性分析和感性认知并存的想象空间,以帮助学生了解造型原理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創新型个性。再者,教师要懂得尊重和信任学生,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最后,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当地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以赋予学生大胆参与艺术构思的勇气;在帮助学生成功树立创造意念之后,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形体感受力和色彩感受力;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色彩基础之后,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放松的心态下进行艺术创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除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组织能力以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有机融合。第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改变对美术基础教学或学习的传统理解,把审美能力的培养纳入美术基础教学或学习中。第二,如果学校没有专门开设美术鉴赏课,那么教师可以将绘画、摄影、设计、雕塑等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入课堂中,带领学生一起感知其中蕴藏的艺术元素,以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洞察力、鉴赏力。第三,各高校在开展美术教育时,应该理清审美能力培养与创造力培养二者之间的关系,从简单的技法教学抓起,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画外素养,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第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大自然,去发现大自然的美、欣赏大自然的美,并且与摄影、雕塑、绘画等优秀作品进行对比,以探寻其中关于美的共通规律。

(四)构建开放式课堂,科学地评价学生作品

要想改善美术基础教学的课堂效果,则需要构建开放式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问、诱导、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思考方向,同时,教师又不能直接给予学生太多标准答案,而应该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动手。其次,开放式课堂应该是可以包容多种答案、多种创作形式的多元化课堂,每一位美术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美术梦想”,因此,教师不应该过多干涉学生的创作,而应该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当然,鼓励教师放手并不等于让教师不管学生,当学生出现明显的方向性错误时,教師应该及时指正,以避免学生进入艺术创造的误区。

在构建开放式课堂的前提下,教师还需要做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品。一方面,每一个美术作品就像婴儿一样,是创作者努力与智慧的结晶,他们为此付诸了很多心血,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以鼓励、引导为主的评价方式,而不应该过分严苛,“严师不一定能出高徒”,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扼杀掉学生创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将绘画技巧、色彩表达、情感流露、文化内涵、价值取向等共同列为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创作表现做出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形式既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合理性,以鼓励学生不断地向前发展。此外,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作品做出真实的评价,至少评价的话语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参照性,而非一堆华而不实的空话。

四、结语

综上可知,美术基础教学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但是其中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只要各高校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定可以走出美术基础教学的困境。当然,解决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各高校的配合、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美术基础教学极具现实意义,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其排除在美术教育范围之外。

参考文献:

[1]刘志鹏,胡璋.独立学院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浅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9):45.

[2]李军.高校美术造型基础课训练方式的探索与拓展[J].新校园(理论版),2013,(04):106.

[3]图雅.浅析高校美术基础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278-279.

[4]李亮亮.浅析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现状[J].大众文艺,2016,(11).

猜你喜欢
基础教学美术高校
美术篇
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投篮命中率研究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高师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