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竹君
随着社会科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推进,跨学科研究方式在社会科学中的有效应用,使得社会科学成果一日千里。就社科文而言,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研究者长期学术研究的成果,甚至是在某一领域的独到科学成果。所以高质量的阅读,才能接触和抵达它们的真正内涵。社科文阅读,应该包含着对社会科学知识有效吸收。有效吸收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其一、抓住社科文的言语特点,形成自己的准确认知。
准确梳理出文本的核心内容,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辨识尤为重要。知识介绍有其自身的逻辑框架,而逻辑框架需要借助一定的言语形式呈现。例如“除了经济财富的增加、交通运输便捷等原因,现代技术(特别是视觉技术)的发展是生成现代旅游者的重要条件。”这一句话就包含着三个有效信息:在言语结构上承上启下;在言语形态上,前一句为次要原因,后一句为主要主要原因;在言语内容上包含着“生成现代旅游”三个原因。因此可以概括出1-2段的核心知识:生成现代旅游的三个原因。“在这样一个经过特殊训练与规划的组织系统,……在此背景下,旅游观看本身就是寻求差异性的一种表现。”抓住这一句话中的两个“在”关涉包含的内容,就能很好地概括出第4段关于“寻求差异性的两点原因”。同样在第5自然段“正是在一种对个体被单一化、原子化的反感,以及对自我解放、自我内部实现同一的渴望中,旅游者构建了崭新的自我。”这句话“在……中”这个状语中包含着“寻求同一性的三个原因”。社科文有其独特的言语系统,就本文而言,“副词、介词”作为知识总结或者知识推衍的有效形式,尤其应该注意。当然,文章知识特征的不同,言语形式会有所差异。比如《苏州园林》中每一个自然段的过渡性语言很有特色,在初读中应该关注,这样很容易梳理出文章介绍的知识;而《中国石拱桥》因为其桥梁科学家的身份,言语中的“精准度”把握则会让我们更好地体悟,“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仔细研读,赵州桥的外形就明晰了;所以,社科文的言语形式的准确把握,对于文章的知识认知尤为重要。
其二、对目标知识做同心多元化扩展,丰富自己的认知系统。
教材中,周晓枫的《斑纹》,突破了一般意义的“自然保护的主题知识”,诠释了《斑纹》自然界与人类世界的不同原则,对人的斑纹化生存中的记忆、爱、悔恨、秩序、循环等有着深入的思考。《现代旅游者的视觉体验》以“现代旅游”这一核心词语为目标知识,文章首先介绍了现代旅游产生的三点原因,引出“旅游和视觉”的核心关系;然后重点介绍了视觉观看技术和视觉生产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旅游的积极作用;最后从视觉发生原因寻求差异性与寻求同一性两个角度,反溯现代旅游的积极价值。本文对于旅游价值的独特观点,其一是站在在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现代性的价值,提出“观光因此呈现为一种超越现代性的抗争,一种将破碎整合为一体的努力,一种企图克服现代性断裂的方式。”其二是站在人本主义观点,“旅游观看绝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动作,它还是一种再生产、再塑自身的过程。这两种看法是全新的视角,从现代性和人本主义的角度,分析旅游的价值,是一种新的知识系统,可以丰富读者的已有知识体系。并对自然产生新的认识。这是社科文阅读的难点和重点。
其三、认识社科文知识的价值,形成对核心知识思考强度。
此处阅读,可以将文章中对于“旅游价值”的理解和当下流行的“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的价值做一些深入思考分析,后一种价值,正是整个社会非常欣赏的一种旅游价值甚至人生情味。我们是否可以从中看到大众对于旅游的实用價值的理解,夸大了自然的作用,将自然和人割裂等价值特色;同样,上文仅仅是从“视觉”这一个角度来审视旅游的价值,有无偏颇之处呢?做一些积极有效的思考,才是将社科文阅读获得的知识真正内化在自己的认知中,这样的阅读价值才是真正体现了社科研究的核心价值。endprint